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目前仍有一部分少数民族人口使用着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据有关资料介绍,大约有26个少数民族现在有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在新中国发行的邮票中少数民族题材的邮票不少,  相似文献   

2.
胡承恩 《上海集邮》2005,(11):42-44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除汉族外,还聚居着25个少数民族。全省有8个自治州,19个自治县。在25个少数民族中,使用着26种语言、22种字(含拼音方案)。这些字,除彝是方块字,纳西族东巴是象形字外,都是拼音字。  相似文献   

3.
王权  王连根 《收藏界》2015,(4):113-123
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宋代铜镜铸造出现了重要变化,在沿袭、模仿唐镜形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宋代历史文化内涵的载体。宋代铸镜造型独特而多样,题材丰富而写实,纹饰纤细而秀丽,制作简洁而实用。尤其是在铜镜上创造性地铸上长柄,突破了中国古代铜镜一向以钮系悬挂的习惯,是铜镜形制上一次重大的革新,成为宋镜一大特色。可以讲,有柄镜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决不能看做是圆形镜上仅多了一个把柄而已,它有着深厚的社会需求的支持,适应了社会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文礼仪交往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手执镜,镜随人行,映照整容,更方便随意,深得宋人的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4.
文化交流是人类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在文化等诸多方面有着特殊而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早在弥生时代,中国汉镜传入日本,北九洲出土汉代、三国制造的铜镜达300多面。据《三国志》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魏明帝曹睿赠送日本女王卑弥呼的物品中有"铜镜百枚",对日本的制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日本从仿制中国铜镜到日臻完美的"和镜"形成,并于桃山、江户时期以商贸方式销往中国。精湛的工艺,似锦如画的纹饰,赢得了中国市场,使中国制镜作坊纷纷仿制,一时形成了日本式铜镜在中国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流传。日本式铜镜国内媒体介绍甚少,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本文介绍的日本式镜,究竟是日本镜,还是仿日镜,还需作进一步研究考证。  相似文献   

5.
胡声仪 《收藏》2010,(7):173-173
贵刊第209期《扬州铜镜光耀千秋》一文中图3说明文字是:“唐葵形四仙跨鸾骑兽飞天镜”。根据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委程长新副研究员和程端秀共同撰写的专著《古铜器鉴定》,葵花形镜的角是圆润规整的八角,故此镜应称为唐菱花形铜镜。其次文章中介绍图3镜的钮为“蟾蜍钮”,但图3镜体的钮似是圆钮。  相似文献   

6.
李建廷 《收藏》2011,(2):102-103
当这面纹饰繁密而奇异、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铜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惊奇、兴奋不已。扪心自问收藏铜镜这么多年,过手的铜镜难以计数,仅自己收藏的就有四百余面,为什么还会对这样的一面镜子动容呢?此镜是从邻国朝鲜回流的,以前曾有学者提出此类铜镜在朝鲜频有出现,可能为朝鲜镜。但国内多个地区有此类铜镜出土的报告和记录,年代为宋金时期,显然这是一面地道的中国铜镜。  相似文献   

7.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29个有本民族的文字。其中17个少数民族的文字登上了邮政日戳,至少有9个少数民族文字登上了纪念邮戳或风景日戳。笔者现将21个民族的邮政日戳和纪念邮戳列后,供集戳爱好者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长启 《收藏》2011,(3):136-137
镜是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在古代是以铜为质铸造镜。据考占发掘资料记载甘肃广河坪曾出土一面铜素面镜,应属齐家文化时期,可以说是目前时代最早铜镜之一,也可以说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铜镜。商周时期以来人们使用铜镜逐渐普遍,铜镜上的纹饰内容也丰富多彩,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与风俗。  相似文献   

9.
倘红 《收藏》2021,(3):140-146
铜镜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也是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我国使用铜镜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以前的齐家文化,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铜镜。“镜”字最早见于战国末期文献中,如《庄子·应帝王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相似文献   

10.
汉代是我国青铜镜铸造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高峰不仅表现在铜镜铸造数量上有了大幅增加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更表现在铜镜的种类和纹饰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纹饰和镜种。有的专家利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通过对汉代铜镜的纹饰、类型的分析,把汉代铜镜分为蟠螭纹镜、星云纹镜、连弧铭文镜、草叶纹镜等十五类。  相似文献   

11.
读者来信     
《收藏界》2008,(4)
李莫先生对本刊"鉴·辨·赏"栏目《汉亨藏镜》文章中铜镜的真伪及表述文字提出质疑,是对本刊的最大关心和爱护。近期编辑部已收到几篇类似的质疑文章和个别批评电话及邮件,本期选登李莫先生的质疑文章,我们将认真地处理这件事。从2007年第9期开始,本刊分五期连载《汉亨藏镜》一文,先后介绍了十几枚铜镜。本刊恳请读者就这些铜镜的真伪及表述文字展开讨论,以期共同提高我们编辑人员和铜镜收藏者的鉴、辨、赏水平。本刊将在"鉴·辨·赏"栏目刊登争鸣文章,热忱希望广大读者发表更多的观点和提出更多的意见,就这些铜镜展开讨论,改进我们的工作,将《收藏界》办得更好。在此,深切感谢李莫先生等读者对我们的批评。《收藏界》编辑部2008年3月11日  相似文献   

12.
孙立谋 《收藏》2011,(2):104-107
几千年来,中国铜镜精品辈出,汉唐镜更受海内外青睐,日本国立博物馆和民间爱好者竞相珍藏。中国铜镜文化在日本平安时代后期(897~1181年)融入大和绘画风格,应运而生的日本和式镜写景入画,将芦荡飞雁、梅菊双雀、滨洲翔鹤、花草风蝶等用富有日本风土民情的“和风绘”式样表现出来。宋明时期,在中国铜镜继续输往日本的同时,不为世人所知的日本镜也开始运销中国。散落在中国民间并被博物馆收藏的日本铜镜揭示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西南少数民族武术文化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是彝、土家、苗、傣、壮、瑶、傈僳、纳西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武术集宗教、民俗、生产、娱乐于一体.是了解和认识各民族日常生活和文化的途径.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等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巫、舞、傩"等西南少数民族武术的特殊外在表现形式、独特的遗留形式进行系统分析,阐释少数民族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多元特点,并探讨其在现时社会中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喜萍  贺翔  王焕玲 《收藏》2016,(5):114-129
正铜镜作为古人用于照颜饰容之具,器形虽小,却应用广泛,是使用时间最长的青铜器。西安古称长安,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建都之地,而中国铜镜的发展演变正是以战国、汉、唐为三大高峰,所以长安铜镜具有时代的典范意义。西安博物院于2015年夏季举办"清冶铜华光耀长安——西安博物院藏铜镜精品展",精选馆藏铜镜百余面,首次向公众展示长安铜镜的异彩华章。让  相似文献   

15.
蔡明  黄阳兴 《收藏》2016,(1):110-123
曾于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深圳博物馆举办的"镜涵春秋——青峰泉、三镜堂藏中国古代铜镜展"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此展由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博物馆、深圳市考古鉴定所主办,中国铜镜研究会与深圳市收藏协会共同协办。此次共展出中国历代精美铜镜280余件,时代卜迄商周,下至明清,  相似文献   

16.
郭智勇 《收藏》2021,(3):72-81
中国最早的铜镜发现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之后铜镜较少发现,直至商代墓葬中发现少量背面有几何纹的青锏镜,西周时期各地墓葬虽有铜镜出土,但仍寥寥可数,背面光素或饰简率的几何条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蓬勃发展,铜镜工业应时而兴。铜镜盛于汉唐,宋元以后漸衰,明清时期随着玻璃镋的出现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汉镜撷英     
吴伟忠 《收藏》2013,(5):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禽兽镜则  相似文献   

18.
五月五日镜     
宋皓 《收藏》2010,(5):166-167
2010年嘉德春拍铜镜专场推出了一面形制少见的八角形五岳镜,铜镜白光耀眼,主区纹饰为4座山峰,其上有四字铭文:“五月五日”。 铜镜的铸造在唐代达到了繁花似锦、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众多的唐镜名品中,五月五日铭文镜有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汉镜撷英     
尹钊  刁海军  王红艳  张继超 《收藏》2013,(3):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  相似文献   

20.
王纲怀 《中国收藏》2020,(5):100-107
记录人类文明史的最重要手段当属文字。长期以来,在研究古文字变迁中,人们较多地将钟鼎、刻石和简牍作为研究对象,而对铜镜铭文研究的关注似有不足。铜镜始于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到了2000年后的西汉初期,才在铜镜上出现了足以征史的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