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续曾 《考试周刊》2010,(27):145-146
在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传授专业知识,学习操作规程,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在课堂中不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贯穿"自主学习"和"创新探究"的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动手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的自主学习(即自学)已成为可能。因而,在学校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使课堂实现由"教"到"学"的转移,要使学生产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基于此,文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切入点,从开展学生元认知策略训练以及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等角度探讨了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学教育的面貌全面改观。几何画板作为优秀的数学教学软件平台,为学生的探究型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观点和教育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育技术的进步不能解决外语教学的所有问题。背诵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成人英语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学生通过英语背诵的学习能够达到化整为零、终身受益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信息社会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认知工具;能完成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的统一。整合过的教学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必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方式。所谓"项目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应用"任务驱动"法、发现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设计、完成、完善作品(单元项目)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周胜尧 《考试周刊》2011,(81):144-144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验进行论述,以期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信息技术教育正迅速转向信息素养教育的轨道,信息技术课程将由记忆型教育转向信息型教育,由单纯学习型转向创造学习型。为了使信息技术课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下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为学生自主学习时提供网络教学平台和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提高高职院校师范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目的,提出当前高职院校师范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应从"计算机专业知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四个方面着手培养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合格师资,并论述了这四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0.
陈磊 《教师》2013,(6):114-114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而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校是远程教育项目学校,自2007年来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对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或课程)整合的重要技术手段。"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其基本含义是将有联系的不同事物或学科内容综合起来,以便产生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学段的课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只是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整合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目标,仍然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习者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力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地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混合,而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去,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并由此引发课程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高质量地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总之,是为了促进学科教学,全面地、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综合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不竭动力,是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所以,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不能只重技术或偏重形式,而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合理运用,使之达到效能的最优化,最终目标是学好语文,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展的。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的来源和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经历是其大学就读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经历的现状及其对学业结果的促进效果,是探究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通过对中国南京大学和韩国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发现,南京大学样本的信息技术经历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生源地差异、年级差异、学科差异等都非常显著,首尔大学样本除了在年级和学科等因素上存在个别指标(即信息技术使用状况)的差异之外,在其他所有背景因素上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回归分析则表明,中韩本科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状况"和"信息技术使用的积极意向"都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信息技术使用的消极意向"均不会对各种学术性学习结果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关注对弱势群体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经历、意向和能力的支持和帮助;关注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改革刚性的教学评价制度,发挥信息技术真正支持教学的潜力;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特别是学术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能力)纳入到培养目标和考评体系中来等四个方面,是改进本科生信息技术经历、提升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必将有利于提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无奈。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的充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充分扩展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具体作用如下。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笔者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出发,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竞争和终身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殷岐山 《宁夏教育》2011,(10):49-50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只有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达到教育目标。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这应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愈来愈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力求让学生亲历学习、探究过程,在"学中悟,悟中学"、使学生"学为用,用中学",为学而用,以用促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1+1"的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讲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很适合电脑初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