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表现出了特定的时空特征.运用旅游重心、标准差、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2000-2012年河南省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变,得出如下结论:河南省入境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西北部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更快;入境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城市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有显著的缩小趋势,但此趋势较为平缓,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才能真正缩小河南省内各城市的差距.据此提出缩小河南省各地市入境旅游经济地区差异、促进各地区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从旅游大国迈向旅游强国,作为衡量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入境旅游责无旁贷.以河南省入境旅游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6年为研究时限,利用亲景度和竞争态两个指标对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应重点保持韩国游客的旅游热情,着重刺激泰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游客的旅游需求,增加日本、美国游客对河南旅游的认可度,而对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应投入较多努力或保持现状,以差异化的措施有的放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河南省入境旅游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市场偏差指数、市场发展指数和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对2002~2011年河南省16个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来河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有以下特性:市场地域空间结构稳定,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但是客源市场的地位也有明显变化,最明显有法国、泰国等6国由明星市场转为金牛市场,而韩日则由幼童转为明星市场.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标准差、极差、极差率、变异系数4个指标对2006—2018年区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进行了测算。同时,构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13项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变上,18个省辖市之间经济发展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逐渐缩小;在空间演变上,18个省辖市整体上可分为四类地区,Ⅰ类只有郑州1个市,Ⅱ类包括洛阳、济源、焦作、许昌4个市,Ⅲ类包括三门峡、南阳、新乡、安阳、平顶山、开封、漯河7个市,Ⅳ类地区包括信阳、濮阳、商丘、鹤壁、驻马店、周口6个市,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策略、人口素质是主要影响因素。河南省应从培育区域增长极、加大落后地区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4个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依据2001~2010年相关数据,采用季节强度指数、季节变化指数、地理集中指数、RCA指数等方法,对近10年来上海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演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上海入境游客数量发展呈现波浪形递增趋势,年内变化幅度较小,高峰(旺季)主要是在4,5,9,10月,形成较明显的“M”形曲线;在空间上,客源地地理集中程度较低,分布较均衡;通过RCA指数的计算得出,上海市入境旅游16个吝源国中有11个处于极强竞争力状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6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重心模型与Theil指数模型分析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轨迹演变呈现出向西北偏移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强的异质性。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按照皖北、皖中、皖南差异分解得出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差异主要来源于三大区域内部,对总体差异贡献率在70%以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内差异又主要来源于皖南地区;而三大区域之间差距对总体差异贡献率相对较小,且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的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改变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格局。从总体来看,西部民族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分布并不平衡。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入境旅游收入,云南均位于西部民族地区之首,其次是广西,接下来是内蒙古。从入境游客的旅游兴趣来看,入境游客对西部的资源兴趣主要集中在山水风光,占52.5%,最低的为海滩。从入境旅游需求增长来看,可将西部民族地区划分为高速增长、平稳增长和低速增长三个层次。未来一段时间,西部民族地区入境旅游空间格局将趋于平衡,旅游安全任重道远,还会受到金融危机阴霾的影响,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支撑来自于国家和地方重大政策决策的实施与交通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河南省经济结构已逐渐演变为"三、二、一"产业模式。"三、二、一"产业模式的确立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使劳动力就业发生转移,因而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及课程提出新的要求。研究以近几年的产业值和职业院校招生人数等相关数据建立河南省经济和职业教育数据库,采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和SPPS13.0软件拟合,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9.
采用Theil指数模型分析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时空演变规律,研究表明:2009—2018年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呈逐渐扩大,相对差距呈逐渐缩小但绝对值仍较大;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区居民收入水平都有提升,但是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进一步按照城乡和三大地区对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分解,研究表明安徽省城乡和三大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城乡间以及三大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是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其中,2009—2018年间虽然安徽省城乡内部贡献率在逐渐扩大,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但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贡献率相对较高,仍是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安徽省三大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缩小趋势,但对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仍是安徽省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与规律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热点.以成都市为例,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三期生态系统数据集,在Arc 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状态指数等方法,对成都市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探究了成都市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20年来,随着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成都市各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以农田与聚落生态系统的变化最为显著.(2)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变化最剧烈的是聚落生态系统,转出量最大的是农田生态系统.(3)从生态系统转换的趋势看,农田生态系统处于减少状态且减少的趋势在增强,聚落生态系统处于增加状态且增加的趋势在增强.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引起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河南旅游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交通条件滞后而严重地影响了景区的开发建设。因此,认真研究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剖析了旅游交通的内涵和功能,接着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交通运输的现状,包括河南省旅游交通的层次、骨架和组合类型等特征,找出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旅游交通发展策略,以期能对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安阳市入境旅游市场模型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波士顿矩阵法,在对安阳市入境游客数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安阳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模型,并对来安阳的国际游客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进行了量化分析,针对安阳在开发入境旅游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位较高,已具备了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基础,但在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强化营销意识,加强与其他旅游资源的组合,科学合理地确定价位,加强宣传促销,加大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实施多种形式的促销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功能,促进河南省红色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把握入境旅游市场及其消费结构特征,对青海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97—2012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工具,结合旅游学和经济学原理,对青海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青海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总量较小;中青年游客是市场主体,老年人及青少年学生市场增长迅速;入境旅游平均消费水平较低,非基本消费比重过高,入境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提出了青海省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对象,对河南省的工业旅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2004年以来,河南省的工业旅游有了明显提高,但仍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存在明显差距,且省域内部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河南省的工业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三三六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旅游资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经济发展差异及区域划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丽娜  朱舜 《天中学刊》2006,21(6):65-68
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而且区域差距十分明显,宁西铁路贯通后形成的新亚欧大陆桥西安以东双陆桥经济带对河南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的独特空间结构。研究这种现状特点,对制定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农业大省 ,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企业集群已经初露端倪 ,主要有五种类型 :传统手工业型、资源依托型、乡镇企业型、种植业依托型、新兴开发区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区域竞争力不足 ,现有产业组织形式与企业组织结构变得越来越不适应 ,企业的发展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构建企业集群 ,提升河南区域竞争力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与企业自发相结合 ,营建学习性区域 ,培育地方化的企业网络 ,加快集群的技术提升与结构调整 ,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柠檬市场” ,依托高新技术园区 ,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耦合关系,基于耦合协调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只有郑州市达到了优质协调,其余均未达到,且大部分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利用ArcGIS 10.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辅助作图及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偏低的地区在地理区位分布上无明显规律,但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等因素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