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皇权无限扩大,相权消失使中国封建社会自我调节机制消失,导致封建社会必然“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2.
论宋代的皇权和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那种认为皇权与相权只能此强彼弱的观点,不免有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之嫌。其实在宋代,皇权、相权两者都有所加强。前者表现在皇帝的地位相当稳固,没有谁能够同他分庭抗礼,取而代之更是难上加难。后者表现在以宰相为首的外朝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皇帝滥用权力,作为皇帝分割外朝权力工具的内朝大体上不存在。这一局面何以形成,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应当从士大夫阶层的崛起及其特质中去寻求。  相似文献   

3.
丁小芹 《文教资料》2010,(3):114-117
对于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问题,学界看法不尽一致。近年来,相权加强的观点多为学者所认同。实际上。宋代皇权与相权的强弱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的时代氛围、政治环境甚至君主权力欲的大小,都会造成皇权与相权间的强弱失衡。  相似文献   

4.
西汉的内朝制度不仅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色,而且对后世许多朝代的政治制度也有过深远的影响。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分配秩序,西汉内朝政治的实质就是分割以宰相为首的政府官僚集团的权力,藉以巩固和加强皇权,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它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汉的内朝制度不仅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色,而且对后世许多朝代的政治制度也有过深远的影响。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分配秩序,西汉内朝政治的实质就是分割以宰相为首的政府官僚集团的权力,藉以巩固和加强皇权,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它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灵芝 《历史学习》2006,(10):37-38
在中国古代,相、丞相或宰相,是秉承皇帝旨意,辅佐国政的官职。由于国政繁多,皇帝不能没有辅佐,皇权的效能是通过相权的运作来达于四方的。在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中,兵权与相权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此长彼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反映了封建国家政治体制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论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王世华在封建社会里,商人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说到底就是钱与势的关系。一般说,钱不敌势,因此钱总是依附于势。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钱与势的关系又远非如此简单,而是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明清时期,徽商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正是...  相似文献   

8.
唐代宦官势力与宰相权力的削长,对唐中后期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唐中后期政治危机的加深,宦官的权势从内廷向外朝不断延伸,首先侵夺宰相的议政权,进而干预宰相的行政权,一步步蚕食相权,逐步控制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相似文献   

9.
两晋门阀士族的奢靡消费严重影响了封建统治的行政效能,加剧了各级官吏的贪污腐败,贿赂公行,拜金主义思潮弥漫朝野,毒化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拉大了贫富差距,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葬送了两晋王朝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0.
经历唐末五代动乱,正处唐宋变革之际的文学重新置于强力皇权下,在摆脱失落和低谜的道路上,更易被皇权左右.本文试通过宋太祖、宋太宗和宋真宗三朝时期皇帝对文学的不同态度,探讨皇权因素对文风变动之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晚清法律移植打破了中华法系的固有传统,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法律近代化的艰辛历程.然而,法律近代化并非仅仅是纸面规则的近代化,它必须是当时社会的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从政治权力结构而言,晚清的社会并没有产生政治民主化的土壤,法律近代化与传统的皇权政治实际上成了一对悖论.  相似文献   

12.
吴兴沈氏与刘宋皇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兴沈氏的出现是江南士族正式登上南朝政治舞台的标志,在刘宋强化皇权的斗争中,沈氏人物沈演之,沈庆之,沈攸之我不置身其中,而沈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也由最初的君主私人亲信的身份向“王朝之臣”转化,南朝四代,沈氏累世贵显的地位由此奠定,沈氏家族的崛起与南朝皇权政治的复归息息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南朝历史中南方因素的加强。  相似文献   

13.
汉民族存在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汉语棱镜中的支配关系受制于汉民族封建伦理等因素,在语言事实和文化现象基础上去蠡测汉民族封建伦理对汉语支配关系的制约,有助于加深对汉语人文本质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法律,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具有伦理法性质,由此,也形成了中华法系“礼法合一”的特色。儒家思想对封建法律的影响,是通过“以经决狱”、“以经释律"、“以经立法”等方式进行的。这个封建法律儒家化过程,自西汉起,经过陈陈相因的发展,至唐代,最终形成了儒法合流完整的法律体系。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伦理法更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因而其能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二千余年。  相似文献   

15.
16.
喇嘛教是佛教的密宗同西藏地方固有的本布(黑教)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教派。十五世纪初,西宁喇嘛宗喀巴到西藏向萨迦派(花教)法王求法时,根据喇嘛教的基本主旨,著作经典,颁行戒律,将喇嘛教应用到游牧封建社会,并改革其原有宗教仪式,创立了喇嘛教的格鲁新教派。当时,西藏地区喇嘛教内部,除了宗喀巴创立的一派之外,还有其它很多教派。它们主要有:宁玛(红教)、噶举(白教)、萨迦和本布等。在这些教派中,除去本布类似原始的萨满教以外,宁玛、萨迦、噶举等盛行于十五世纪以前的喇嘛教及其支派又被统称为旧教,以别于宗喀巴创立的新教。由于元朝皇帝曾向旧教法王们赠赐红帽,它们又被称  相似文献   

17.
同国家整体一样,作为组成国家的个体,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与社会发生着经济交换关系。但国家与国家公职人员有着本质的区别,两种交换关系应呈现出不同的交换结构。如果这两种交换结构错位,就会导致国家公职人员的交换活动失序,并由此产生腐败现象。反腐倡廉必须采取措施对国家公职人员与社会的交换关系加以规范,建立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保持廉洁的交换秩序。  相似文献   

18.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矛盾之一,贯穿于从秦王朝统一中国后的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本文从孙吴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斗争的渊源入手,分析孙吴内部中央权力与地方势力的斗争,展现孙吴内部政治斗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谢安、桓冲与东晋皇权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晋孝武帝时期,谢安与桓冲为了本门阀的利益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不仅受门阀政治的制约,更受皇权政治的制约,反映出所谓的“东晋门阀政治”实质上还是皇权政治。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发展与衰落都与皇权政权密切相关。九品中正制在发展过程中,走上了与门阀士族政治相结合的道路,并服务于门阀政治。然而,皇权一直对它顽强地发挥影响与作用,并最终在皇权的作用下不得不走向衰微。魏晋南朝时期,尽管门阀大族努力经营自己的政治模式,但皇权政治仍然是社会历史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