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中语文中的小说选文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从美学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环境和内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分析作品艺术美感的方法。文章以《孔乙己》《变色龙》为例,从美学角度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情节构建和环境描写的讽刺艺术,提出文本阅读知意象、创设情境定主题、情节剖析激情趣、开阔视野升境界的审美教学策略。通过探析小说蕴含的讽刺艺术,助力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获得讽刺艺术的审美体验。文章旨在为小说审美教学提供参考,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小说蕴含的艺术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小说结构、作家主体意识和作品人物体现的生命意识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章回小说不仅从形式列内容、从作家主体意识到作品思想意识都比话本小说有了质的飞跃,并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复杂的思想主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成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成熟的古典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小说具有一种绘画般的美感,无论是场面、景物,还是人物形象都像是一幅幅极具立体感的彩色油画.绘画艺术形象化的思维方式有力地牵制了理智社会型作家茅盾的理性思维,使他的大多数小说达到社会政治内容和审美形式的深刻遇合和矛盾统一,进而形成其文体及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儿童小说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它是小说,与成人小说一样通过虚构、合理想象等手段来编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同时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广泛而多方面地反映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其二,它是特殊小说,在读者对象和构成要素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故其涵义可描述为:儿童小说是符合儿童审美心理特征,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叙事性作品。其中,人物形象刻画是中心,人物、主题和情节是其三要素。  相似文献   

5.
重新认识中国近代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近代小说惊人的数量,而且还因为它丰富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近代小说的整理与研究作了历史性的回顾,在肯定近代小说研究成绩的同时,重点言说了研究中的不足,并指出研究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的环节:一是近代翻译小说研究;二是近代小说的传媒研究;三是近代女性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地位得到提高,功能得到重视,小说艺术得以强调的新观念的影响下,近代小说创作可谓蔚为大观.近代小说是衔接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过渡转换环节,它既明显地带有古代小说影响的痕迹,同时也表现出新的近代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在小说教学中如何探究人物形象,认为对小说而言.能否成功地凸现人物的审美价值.无疑是决定其整体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而作为读者,发现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便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晚清小说理论对小说艺术的形象性以及为达到这一目的所进行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对小说的典型化问题的深入和系统化的论述,标志着晚清小说理论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体系而引发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在小说中,作者往往以语言形式为载体,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而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出自己的写作意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语言主要分为作者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对话、独白等,即人物语言;作者在叙述事件、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抒发情感的语句,即叙述人语言.正确解码语言,将成为解读小说、阅读小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具有很高的戏剧艺术素养,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方面的艺术感受和审美经验融入到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鲁迅小说与戏剧不仅在精神层面有着某种深刻的粘连,而且在艺术层面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众多精妙的契合.文章从鲁迅小说人物与戏剧、鲁迅小说语言与戏剧中的装扮色彩、鲁迅小说的结构与戏剧的内外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鲁迅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戏剧性特征.从戏剧这一非小说艺术视角来透视鲁迅小说,不仅可以获知鲁迅小说所呈现出来的戏剧艺术般的审美效果和新的美学特质,也可以使鲁迅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新的开掘.  相似文献   

11.
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的原因,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从哲学意识、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诗化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古代小说的复杂演变相联系,又受制于本土文化等级秩序、价值理念、思维习惯、审美趣味等,可析为杂小说观念与文学小说观念两个系列,二者相通而又相对独立。前者的内涵有一个位移的过程,并得到了文化等级秩序上的史志学分类。后者作为一个系统主要由今人而非古人建构,历史上对其所作的阐释有限且多为负面,但于明后期出现了价值判断上的巨大扭转。这种扭转表现为前所未有的小说评点大繁荣,具体而言有本体论、人物论、技巧论三方面,而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估又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性、思想深邃性与语言个性三者浑然统一的艺术追求,使得东西新近发表的长篇小说《后悔录》呈现出超凡脱俗的独特魅力。篇中,笔者采用直逼文本的审美解读方式,对东西的《后悔录》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赏析。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性、思想深邃性与语言个性三者浑然统一的艺术追求,使得东西新近发表的长篇小说《后悔录》呈现出超凡脱俗的独特魅力篇中,笔者采用直逼文本的审美解读方式,对东西的《后悔录》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赏析。  相似文献   

15.
杰出的小说总是移情卷入和超然审视的对立一体,是人道视野与天道眼光的矛盾统一,因而具有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内含着耐人回味的审美意蕴。古典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移情而缺乏超然审视;现代形态的小说,其失败主要是因为偏重于超然审视而缺乏移情观照;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失败之作,则主要是因为过度移情于时代,毫无超然反观的轻灵。因此,它们都匮乏深广的审美张力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二战之后苏格兰重工业的衰退以及民族意识的崛起,阶级书写逐渐成为苏格兰小说的热门话题。当代苏格兰小说孕育了工人阶级小说的第三次高潮,其代表人物凯尔曼、韦尔什和格雷“为工人而艺术”,用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手法,书写了格拉斯哥和爱丁堡工人阶级生存的困境,揭示了阶级与城市、疾病的内在关联,解构了英国政治家所宣扬的“无阶级社会”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大学纪事》紧贴现实,对当前中国高校贪大求全的形式主义,不择手段的“申博”风的揭露和批判,其题材和主题都有一定的“时事性”。小说能将时事性与历史深度,将言说的勇气与叙事的精到,将问题的尖锐与美学的高度结合起来。这是一部以高扬的人文立场,以自觉的历史使命感和人格勇气,尖锐地进行社会现实批判的佳作。在长篇小说叙事艺术上,《大学纪事》也颇具特点,为当代中国长篇小说艺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视觉时代的小说消费受消费逻辑和市场法则的牵引,试图通过娱乐性达到感性解放,通过“物”的占有和消费,实现经济利益及由此而来的社会文化身份的确认,而这一切不过是消费意识形态在小说领域导演的一场乌托邦式的滑稽剧。读者在消费中“缺席”,失去了真正的阅读自由;作家被名利挟持,放弃了精英的文化身份,成为普通商品的制作者。而小说文本因此呈现出欲望化、图像化、浅表化的“反美学”特征。作家、作品和读者在小说艺术中的同时缺失,导致了小说艺术在自身历史发展中的迷失。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背景下,通俗小说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实现。通俗小说之所以深深的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是因为它的审美价值与读者的审美心理流向契合,能够带给读者心理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通俗小说情节的传奇性、生动性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通俗小说语言的传神与生动带给读者思维狂欢;通俗小说情感、题材的丰富多样带给读者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20.
明清小说中的“乡村描写”具有相对独特的审美意蕴,宁静、和谐的诗意美与简淡、“土气”的朴拙美是其最突出的美学风格;冷热紧疏的节奏美和隐秘、惊险的奇趣美是其在美学风格上的行文追求.探讨其美学意蕴不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中乡村描写,还是对明清小说整体的美学意蕴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