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书中也有对不正之风、王恶言行、势利小人的尖刻讥讽和无情针贬,然而‘鞭挞丑恶也是因x爱’。……’(济宁日报)997年4月6日(让爱充满人间》这句话中,“针贬”一词显然是“针征”之误。(现代汉语词典),对“针桂”0解释是:“枉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吸’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才改正”;对“贬”字解释有二:“①降m(封建时代多指官职,现多指o值)。②指出缺点,给予不好评价(秩‘褒’相对)”。且“贬”字义项下有“四低、贬值、贬斥、贬抑”等词语。但是自找不到“针贬”一词。由此看来,上面引文所以将“倒柜”误写…  相似文献   

2.
《新读写》2013,(9):17-17
针与砭都是名词。针,用作针灸的针;砭,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与砭都是治病的工具。“针砭”在这里作动词,当“指出”讲,“针砭时弊”即指出弊端,以求改正。  相似文献   

3.
1.正确识记成语关键语素的读音和字形。如“既往不咎”不能写作“既往不究”(“咎”读jiù,“究”读jiū)。“针砭时弊”不能写作“针贬时弊”(“砭”读biān,“贬”读biǎn)。“火中取栗”不能写作“火中取粟”(“栗”读lì,“粟”读sù)。“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这两个成语的意义大相径庭(“孚”读fú。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作临时变通,或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这种用法,在修辞学上叫做“易色”。本义拟就词语褒义贬用和贬义褒用的几种情况来谈谈词语易色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红大紫”与“红得发紫”常用来形容成就非凡、声名显赫、权势极盛等。它们的感情色彩的基本倾向是“贬义”或“含有贬义”,有时带讽刺意昧。例如:①我看出来,现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红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戏!(老舍《四世同堂》)②唯有鬼手铁佬的打铁坊却是因祸得福,应运崛起,一时红得发紫。(王伯阳《苦海》)例①形容显赫、得意,讽刺意昧较强,表达出一种不满、贬斤甚至嫉妒的情绪。例②形容意外走红、过分得意,倾向于含有贬义。若直接用其贬义,多含有讽刺意味。例如:“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  相似文献   

6.
对简文帝肖纲,历来贬辞多,特别其“文章且须放荡”的观点,更遭千年指责。实际他所说的“放荡”,是指文学创作要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敢于咏吟性情。肖纲咏吟性情的作品有不少是描写女性,但未必用一个“淫”字所能概括。肖纲在文学史上是有一定贡献的。  相似文献   

7.
成语使用题在近年高考中已成为必考题,由于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的相对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和时间空间的习用性等特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往往心存畏惧、或耗精费神而劳而无功。下面就成语使用问题,略谈自己在多年教学中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正确识记成语关键语素的语音和字形。如“既往不咎”不能写成“既往不究”(“咎”读jiù,“究”读jiū),“针砭时弊”不能写作“针贬时弊”(“砭”读biān,“贬”读biǎn),“火中取栗”不能写成“火中取粟”(“栗”读lì,“粟”读sù),“不孚众…  相似文献   

8.
答:碑,据(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竖石也。从石,卑声。”在我国古代,碑的初始用途主要有四种:一,公卿大夫等府门外拴马的竖石;二,宗庙祠堂前拴系祭祀牺牲的竖石;三,宫、庙前用以测日影时用的竖石;四,坚墓穴四周之石,以绳索使棺材稳慢下葬。所以郑玄对《仪礼·聘礼》中“上当碑”三字的注释为,“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影),引阴阳也。凡碑,引物者,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宫、庙以石,窆用木。”这种竖石多半上面凿一圆孔,便于拴系。  相似文献   

9.
一、弄清迷彩型成语的多义性   所谓迷彩型成语,是指与今义字面意义容易混淆的成语 (如 1993年题“不刊之论”中“刊”,若单从字面上难以看出成语的褒贬义及整个成语的含义 )。这类成语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往往容易误写和误用,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逐一剖析这些成语的多义性 (本义、引申义及比喻义 ),才能正确使用。   弄清本义,不致误写。近 5年来侧重成语字形考查的是:   1996——插科打浑 (诨 )委屈求全 (曲 )鸠占雀巢 (鹊 )   1997——针贬时弊 (砭 )纷至踏来 (沓 )不径而走 (胫 )   1998——人情事故 (世 )   1…  相似文献   

10.
《汉语学习》2004年第5期张琪昀先生的《说“这年头”》一文认为“这年头”“这年月”所带有的是贬义性的感情色彩,是“贬性时标”,其话语或显或隐地都带有怨天尤人的意思,起码是表示遗憾的意思,话语涵义在于对该时期之某种社会现象或事实进行贬斥、抨击、讨伐、批评、讽刺等。“那年头”、“那个年月”不带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1.
一个句子,或是句中的一个词,如单从字面去理解,有的却不是它的真正义意之所在;而必须从反面去理解它。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反语”,或叫“反意”。“反意”的表现方法,有好几种: 一、看似“贬”,实是“褒”。 1.都德的《柏林之围》,写儒夫上校“在荣誉和爱国观念上是个老顽固”。这句中的“老顽固”看似“贬”义,实际上却是“褒”  相似文献   

12.
试解“春秋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笔法”源于孔子修《春秋》。在材料取舍上的“笔则笔,削则削”,表现手法上的“以一字为褒贬”,内容上的“微言大义”,“春秋笔法”表现在“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五个方面,是借修史以传其“道”。“春秋笔法”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雷”     
古人有用科学的道理来破除迷信者,唐人封演即其一.封演关于“霹雳石”之批驳,极为精彩. 古人迷信有“雷神”,“霹雳”之后遗有石块,谓之“霹雳石”.封演在《封氏闻见记》卷八记载了关于“霹雳石”的见闻,并且作了科学的解释:“夫雷者,阴阳薄触之为耳。激怒尤甚,或当其街,则谓之(霹雳)。若以为神道谴怒而降之罚,又何待一拳之后以成其威耶?”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凡四百九十一篇(据“会校会注会评”本,本文引文悉据“三会”本),其中篇末缀以“异史氏曰”评语的,计一百九十五篇,约占全书篇目的五分之二。“异史氏曰”长短不一,有的寥寥数语,有的则洋洋大观,可独立成篇;多属散文,间用骈体;或一事一议,深入开掘,或借题发挥,另创局面。它是《聊斋志异》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研究《聊斋志异》,不可不研究“异史氏曰”,研究“异史氏曰”有助于深入研究《聊斋志异》。可是,不少研究者认为,“异史氏曰”与聊斋故事所反映的思想有矛盾,并以此贬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释成语“呆若木鸡”云:“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诸多成语词典也如是说。所谓“木头鸡”,是何物类 ?湖北大学语研室编纂、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大词典》说是“木头做的鸡”,并指出源于《庄子·达生》篇的“望之似木鸡”。   说来也是,用块死木头雕刻成“鸡”,要它多呆就多呆。其实木头为树之时活过,要是用石头、砖头为料,那就呆得更彻底,不知为何不说呆若“石”鸡、“砖”鸡 ?  问题是庄老先生究竟说的是什么鸡 ?还是看看他的原话吧:“纪氵省 (shē ng)子为…  相似文献   

16.
“双石”不是“上、下石钟山”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江有志同志在《(石钟山记)中的“双石”究竟指什么?》(《中学语文教学》93·2期)一文中认为“双石”就是“上、下石钟山”。这一看法是错误的。我们从《衰字记》所载李渤的文章中摘引有关“双石”的部分如下:“予...  相似文献   

17.
人们历来认为《石钟山记》的主旨是提倡探索真理、亲身实践精神,但却忽视了它深层的影射含义。实际上苏轼写《石钟山记》的真实意图是直指"乌台诗案"的。《石钟山记》是苏轼遭贬后的含蓄反抗。"乌台诗案"中,苏轼因别人主观臆断其诗而蒙罪,《石钟山记》正是苏轼对主观臆断者的嘲讽。  相似文献   

18.
茅盾同志诞生在“鱼米之乡”的嘉兴地区乌镇.在他全部创作中,描绘家乡农村生活的作品虽不多,.但如《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对他北伐战争时期的代表作《蚀》三部曲,或褒或贬,意见较多,而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作品意见却比较一致.《子夜》不必说,就是《春蚕》,大家都肯定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达到了“鲁迅以后的独特的高峰.”①本文想从他的“农村三部曲”,特别《春蚕》  相似文献   

19.
释“赫连”     
我曾在《关于“桃花石”》一文中(见《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学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四期),用突厥语中表示“山头”之一词,解释汉文史籍所载的“拓跋”、“秃发”、“铁弗”或“铁伐”等词,认为它们可能分别为taγ-bas,tupus,tǎvpus的对音,即互为对应之词或不同的方言形式,而“桃花石”(Tabγac)与“拓跋”(Taγbas)二者的差异仅在于词中bγ的错位和词末收尾辅音c、s的不同,前者可能为后者的谐音词,涵义为“虏”。这些解释,在语音、词义上都有相当根据,我以为是站得住脚的。只是还有一个与“铁弗”有关之词,大夏赫连勃勃改姓的“赫连”,我却百思不得其解,心中总觉得有点儿欠然。直到最近重读《秘史》,才发现此词也可能与“山头”一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杨顺仪 《学语文》2011,(3):61-6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其中有一句“琳崖转石万壑雷”,搜索网上的朗诵带子,不少朗读者读的多是“冰崖zhuan(转)石万壑雷”,就是一听学生。他们也是这样想当然地读作“zhuan石”。我们认为此句该读为“琳崖zhuan(转)石万壑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