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教育》2008,(4):23-23
备受各界瞩目的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出炉"。与去年的高考大纲相比,今年的考纲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在写作的"基  相似文献   

2.
备受关注的2008年高考大纲已经“出炉”。在要求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新考纲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所谓写作错一字扣一分的要求也并不是什么“新”要求,去年即已出现。但它的“新”在于今年缺少了在扣分过程中“三分封顶”的要求,这明显是一种倒退,极有可能对语文教学产生误导。  相似文献   

3.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人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  相似文献   

4.
李晓波 《课外阅读》2011,(5):272-27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着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再融于教师个人的情感,从而点燃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灵体验,感受语言文字所特有的真情实感,让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崔鹤同 《教育艺术》2005,(10):32-33
一个学生叫潘文满,读到高中了,语文水平仍然很差,错别字成堆,文章老写不通顺,记忆力也不好,脑瓜子似乎总不开窍,一篇百余言的古文他一个星期也背不出来.为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别名“半文盲”.这以后,他特别害怕语文课,连语文书都不愿意多看一眼,语文成绩更是江河日下,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上到作文课就会心情沮丧,唉声叹气。学生在作文课上表现出的低落情绪使许多教师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技能,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想像和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课程标准语)。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薛建红 《青海教育》2007,(11):23-24
阅读是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获取知识的基本方式。散文教学自然离不开朗读。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把朗读作为散文教学的真谛,通过朗读感受语言文字透射的美质,通过朗读思考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所折射的审美光焰,从而让学生受到不同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王广清 《学语文》2002,(1):29-31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它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再读一遍。”因而抓好文章的结尾同开篇一样重要,高明的作者在结尾时都很珍视最后一次亮相的机会,出好最后一记重拳,力求产生“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给读者留有回味的空间。那么我们在平时特别是在高考竞技场上如何展示这“最后一击”呢?本文拟结合近几年高考佳作的实例阐述之。 一、含蓄蕴藉心智 明代许榛在他的《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结句应含蓄耐人寻味。鲁迅先生的《故乡》即是很好的范例,其结尾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这种启人心扉式的结尾,在历年高考中被不少考生娴熟地加以运用,例如:  相似文献   

11.
王永婷 《现代语文》2005,(11):67-67
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真正明确了语文的重要作用和学习语文的目的,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对语文学习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才会爱语文,进而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通过讲故事、指导课外阅读、制作专题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语文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是人类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学生写作文时,都喜欢把话说尽,总怕读者不清楚,会发生误解。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常常笔墨多,行文长,给读者想象的余地甚少,力气花了不少,别人还是不爱看。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文本中的那些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总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本的语言,体味它的精湛,感受它的魅力。惟此,学生才会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才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撞击。  相似文献   

14.
金丽 《现代语文》2005,(12):122-122
刘勰在<文心雕龙·精采>中说,文章之道,"述志为本".可见,写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学生写作文,不也是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抒发和幡然自悟的反思吗?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挖掘写作素材,对学生进行作文育人,是作文教学实施新课程的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语文教育屡遭诟病,其中的重要靶子就是作文教学。几乎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每次作文课,面对写作题目,学生表现出一脸茫然,极少有喜悦的神情;对学校布置的校刊投稿任务,就连最低的数量也达不到,更谈不上文章质量了。老师们经常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害怕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高中生语言文字能力如此差;家长也有同样的感叹,  相似文献   

16.
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不会因为人生快走到头了而叹息。我常常想的倒是: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我时常记起江苏省模范教师王树堂先生生前对我说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不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文章是用来传达写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而传达思想情感的介质就是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因而文章家说,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源泉。可是在中学生写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没有把握住生活,常常偏离现实,在他们的笔下演绎出一个个虚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准则在文章写作中的具体体现,首先就是要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文章生命之所在。“修辞立其诚”正是从文风上倡导“实事求是”,因为任何过火的、矫情的、虚情假意的——一切与“修辞立其诚”相左的东西,只会引起读者的反感甚至厌恶。  相似文献   

19.
20.
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从动情、入感、悟味三方面入手,为情造。即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情趣、情致,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敏锐;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自觉营造写作心态与环境,发挥写作的潜能;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再创造,感悟章的韵味,激发学生投身写作的热情。其中,唤发情感是基础,营造心态是保证,感悟韵味是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