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言诗,是从《诗经》发展而来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众多体裁中第一种正式流传的诗歌体式。先秦诗歌虽有《诗经》《楚辞》两大源流,但《诗经》的影响更大。在两汉,虽有汉乐府杂言及新兴的五言诗,四言诗并没有因此而湮灭,它一样被文人传唱,以它特有的形式特征抒发作者的感情,成为当之无愧的正体诗歌。  相似文献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五四历史语境和理论语境下的散文创作,表现了鲁迅特定时期复杂的精神状态和个性追求,风格自由、醇厚,解放以后,由于统一的国家抒情机制要求和散文净化追求的需要,此文作为中学语文教材,被严重误读.正确的解读方式应当是在文章产生的历史和理论语境中找到它应有的精神面貌和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叙事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然而叙事诗理论却一直到东汉班固才真正提出来,即<汉书·艺文志>"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标志着中国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班固清楚地认识到叙事诗的特征是在"感于哀乐"之"情"背后隐藏着"缘事而发"之"事",这种认识在两汉时期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汉代乐府采诗制度,对叙事诗理论走向自觉产生了的极大的推动作用.采诗传统源自先秦,发展于两汉,在采诗传统的背后是一种政治诗学观,即通过诗歌干预现实政治.这一政治诗学观对后世文人叙事诗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来都认为汉代的诗歌创作成就很低,尤其是四言诗的创作更是处于衰落之境.从两汉四言诗的传衍方面着手来阐明四言诗体在其他文体中的运用,发现大量四言的韵文韵语存在于辞赋、骈文以及颂、赞、铭箴、碑诔等应用文体中,各具特点并影响着汉以后许多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玉台体”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学现象在中唐出现,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必然历程,同时也是这一时代诗人对它们的欣赏、共鸣与接轨的结果。它以超越盛唐、追求新变为主要目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给后代诗歌创作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史"内涵包括叙写历史事件、反映个人遭遇、展现时代画面等三个方面,风格上又具有的"沉郁"的特点,韩偓诗歌符合上述内容,所以韩偓诗歌可以称之为"唐末诗史",韩偓是杜甫的"异代知音"。  相似文献   

7.
辕固生、申公、韩婴、毛公为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创始人,本文认为:辕固生约生于秦始皇十三年(前234年),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享年约95岁左右;申公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卒于元光元年(前134),享年约90岁左右。韩婴、毛公年龄不可确知,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前后,应与辕固生、申公同龄,故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时约70岁左右;韩婴为文帝博士时约40岁左右,为常山王太傅时约80岁左右。  相似文献   

8.
明清易代之际,产生了众多遗民,他们的文学思想各异,因而其诗歌创作在艺术取向上具有很大差异。但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相似的人格心态,使他们在创作特征上具有一些共性,主要表现在执着专注的精神指向和慷慨悲凉的情感格调。  相似文献   

9.
汉代诗歌具备独特的审美意境。其题材的广阔,描写现实生活的具体而深入,体现了诗歌视野之宏大;其中表现出来的征服世界的民族自豪感与摆脱生命短促的悲哀以及尽可能地掌握自我人生的强烈愿望,体现了诗歌气魄之宏大;其运用宏大的事物与时空概念,让情感在无限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抒发的惯用手法,使诗歌意境变得宏大。汉代诗歌的上述特征,使其具备了宏大之美。  相似文献   

10.
汉代风俗文化对本时期诗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乐舞、宴饮、祭祀、方仙道信仰等风俗文化促进了汉诗的创作和传播;俗乐的流行造成了汉代歌诗内容的世俗化;乐舞、享乐、祭祀等风俗和风俗的地域差异影响到了汉诗的体裁、形式、语言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定州汉简《论语》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论语》抄本,与今本《论语》在文字使用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是汉简中使用了大量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俗省字和同义词,这些差异对于研究汉代文字状况和《论语》的早期面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类的心声,女性作为人类的一员,也必定善用手中的笔倾吐心曲。汉代是我国女性诗歌创作较为繁盛的时代,女性们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证明自己艰辛而坚韧的存在。她们发自性灵深处的诗歌,是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强劲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