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执教《船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其中船长与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教学,给笔者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一](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相似文献   

3.
4.
《船长》(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了深渊,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笔到县城关三完小听了黄秀娥老师一堂六年级的思品课——《孝敬父母》,令人刮目相看。“孝敬父母”这个内容,小学四年级课本有,初中课本也有。黄老师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上出了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不可避免要应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整合的实践呢?我们就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海底世界》(人教版)一文,进行了课例观摩与研讨。一、《海底世界》WebQuest 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近日听了三年级一堂《品德与社会》课,老师选的话题是《挑战困难》,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胥翠芳 《山东教育》2005,(28):33-33
近日,听一位老师执教作文指导课,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引起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李芹 《湖北教育》2005,(11):36-37
《可能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现象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高效的语文课堂常常围绕一个主问题来展开。这样,在简洁的语境中,在整体的情境中,层层深入地展开对话和互动。教材中的小说类文本有着自身的特点,课堂问题设计既要抓住故事本体,又要关注小说语言,也要把握人物的形象,彰显语文的魅力。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船长》为例,谈谈如何设计此类文本的主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期,在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听了六年级一节“圆柱与圆锥”内容的复习课。我听后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大有一种“听君一节课,胜教十年书”的感觉。引起我思想震撼的并不是执教老师的精湛的讲解、巧妙的设计、滴水不漏的过渡和妙语连珠的提问,而是学生深刻、惊人的质疑与解答。  相似文献   

1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关于"亲情"的散文教学单元,《秋天的怀念》位列本单元首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复杂情感,可以抓住题目,扣住形象、情感和语言层进教学,唤醒学生对母爱和生命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14.
刘建民 《湖北教育》2007,(11):30-31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实验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30页是有关倒数知识的教学,教材通过一组乘积是1的口算题,让学生观察积和因数的特点,从而归纳出倒数的意义。通过填一填,归纳出求倒数的方法。最后通过例1和例2巩固求倒数的方法,我也准备按教材的编排顺序教学这节课。案例教学中,我刚板书好了课题,一位学生举手:"老师,倒数是不是倒过来的数?"我刚想说话,另一位学生又举起了手:"老师,我知道,倒数就是把这个数颠倒过来,例如2/3,将它的分子、分母颠倒过来,3/2就是它的倒数。"又有学生说:"老师,我也知道,比如3/4的倒数是4/3。"  相似文献   

15.
本刊在今年的第1期上发表了同一课《数字与编码》的两篇课例与评析,提供了进行同课研究的好材料,这是通过实例引领教师学习研究的好方式。反复学习了《数字与编码》的两篇课例与评析后,我为两位老师的教学创新之举感到由衷的佩服,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很多,总体上认为是既异曲同工,又同工有别。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堂探究性学习成果汇报课的片断实况,执教者是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徐婉玉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人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出现了小学与中学教师相互抱怨的现象。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六、七年级语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该活动就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船长》和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两篇课文的教学,分别组织相应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展示,课后组织相关的讨论,从教材内容处理的角度,提出“渗透”与“深入”两个衔接策略。  相似文献   

18.
[案例回顾] 这是《老王》(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上册)公开课的后半部分—— 在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结尾段后。老师问:作者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即惭愧,心里不安。结合课文想一下,难道作者对老王的关心不够吗?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老王关心的表现语句。同学们分组讨论。分别答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余小刚 《四川教育》2007,(11):19-21
许多时候,我们在追问:语文教学激动人心的魅力在哪里?是课堂上昂扬的氛围吗?是,但不完全是;是师生滴水不漏的问答与对话吗?是,不完全是;是学生念出那些"成熟"的语言"作品"吗?是,也不完全是。新课程让课堂的内涵更加丰富,也让语文内涵更加丰富,有一点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学生语文的创造。  相似文献   

20.
课例背景:这是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一堂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研讨课,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水平一教师用书。课堂教学采用了主题式情景教学,设计了“玩绳”的主题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