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锵 《新闻前哨》2001,(4):12-13
记者的新闻活动的全过程,从本质上看,是记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情感,作为记者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量,既是一种心理推动器、助燃器,又是一种心理监视器,对记者的心理认识过程和意志行为进行着监视,促进或阻止着记者的认识活动。 我们说,记者的新闻活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记者的职业要求决定着记者的新闻活动。但是,严格地说,认识和目的本身并不包含活动的驱策性。驱策人去自觉行动的是由感情和认知交织而成的愿望和期望。我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实现目的的愿望越强烈,它所激活的驱动力越大。…  相似文献   

2.
3.
记者     
《视听界》2007,(5):116-117
北京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一宙被判刑1年;台湾记者快乐指数调查公布;美“揭黑”记者惨遭杀害;  相似文献   

4.
记者作为一门不错的职业,和作为社会良心的维护者,感受完全不同,甚而困惑。因为,在一个原始积累的初级发展阶段,职业记者缺乏,社会良心则更难得。  相似文献   

5.
6.
胡正强 《新闻爱好者》2003,37(12):36-37
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在极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他的发展与成就水平。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它对从业人员的个性要求当然也有某种特定的指向,并由此形成记者职业的共同性格特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新闻记者,著名新闻教育家蒋荫恩说:“新闻学校出来的学生,虽然花费相当时间从事于新闻学研究,但并不一定即有‘新闻本能’,所以有少数人改弦易辙、半途而废,原因大多在此。”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与他的同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确定了16种基本的根源性的个性特质。这16种个性因素指标在各个职业领域具有普遍意义。根据新闻记者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琪 《青年记者》2004,(5):30-30
所谓宏观意识,就是通观全局,把握全局的能力,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的能力。有了宏观意识,就能保持强烈的新闻敏感,当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迅速发现它,在报道上“捷足先登”。有了宏观意识,就能从平凡事物中寻找到闪光点,从众人漠然置之的现象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记有了这种宏观意识,即使他处于某个市,某个县的一角,也能审时度势,从总览全局中透视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自觉追求,笔者作为《嘉兴日报》最年轻的机动采访部实践,谈谈作为一名机动记者如何在采访中体出一种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建 《新闻记者》2004,(6):62-62
好多事.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比如报纸和其他产品的营销。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把互联网正式界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第四传媒 ,这也许可以视为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信息爆炸在今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网络传播的快捷 ,信息的海量 ,形式的丰富 ,搜索的便利 ,服务的个性化 ,思想的互动性与传统媒体比较 ,无一不具备其先天的优势。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 ,更新传播从业者的意识 ,完成由农业、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传播从业者的转换 ,是做好信息时代传播工作的前提。记者、编辑等传播从业者面对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广泛应用 ,应更新意识 ,迎接挑战。互联网新闻传播给新闻事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受法律的保护,同时新闻传播活动也要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虽然目前用于规范新闻活动的行业规定较多,但是尚无新闻法、出版法、新闻记者法等专门法律,这对于一个以成文法为特征、以法治为目标的国家,显然是一大缺陷。新闻侵权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新闻侵权纠纷是在新闻从业者行使监督职责时发生,而新闻舆论监督则是建立在新闻自由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包括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发表权等在内的新闻自由,新闻的舆论监督便是一句空  相似文献   

12.
13.
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说过,干记者这一行要有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特别是要甘当“草鞋记者”,这是当好记者必备的条件之一。记者的主体参与意识就是同党和人民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就是用手中笔为受众服务,为推动社会进步鼓与呼。“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善恶忠好,有人命关天。”这位老前辈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新闻意识根源于新闻实践,新闻工作是以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人类杜会和自然界新近发生的一切人们应知、欲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无一不为新闻工作者所关注、所涉足。这种实践范围的广泛性、深刻性,给新闻意识提出了客观要求。新闻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整体把握的自觉认识。这种意识越强,对新闻实践的能动作用就越大。 然而,在新闻实践中,特别是驻地记者的新闻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面临着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记者活动的有限性与所反映事物无限性的矛盾,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5.
杨新寿 《新闻知识》2003,(11):35-36
新闻记者的职业是一个面向公众的职业,新闻工作的对象必然要面对生活在不同地位、不同环境、不同社会层次的人们。因此,坚持以平等的视角去观察采访生活在不同环境,不同层次的人们是对记者工作的必然要求。但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却往往存在着不能用平等视角采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采访人受到新闻事实刺激时进发出来并在新闻作品中所体现的一种心理反映。记者采访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时常会产生某种强烈而复杂的情感,并在新闻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从而感染受众。所谓情感表现就是将记者经过情感取舍后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客观事物真实、准确、鲜明地报道出来。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新闻生涯的第30个年头,正好记者部给我们下达了每人写一篇《记者人格大家谈》的命题作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一说的。如果要总结自己这些年来新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我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记者需要独立思考。新闻的道德要求,决定了记者要独立思考说到道德,先要看人格的独立性。人生有3个矛盾: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他人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格是人与自我的矛盾范畴。"人格"是现代用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改革与媒体发展,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正冲蚀和考验着他们的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并已经造成了少数媒体与记者的道德出轨与行为失范,以下这几种失范行为就深为社会所诟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