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皓,吉林长春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现役运动员.1990年开始专业训练乒乓球,师从薛瑞昆;1999年升入国家一队,逐步成长为主力队员,同年夺得亚洲少年锦标赛男单冠军.作为直拍横打的第一人,王皓的技术动作具有鲜明特点,从开始练习乒乓球时候就放弃了直拍的反手推挡,用横打技术代替推挡.右手直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技术全面,稳中带凶,正手抢拉,作为直板选手,他的反手直拍横打技术堪称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2.
白洁  程虹  张琳 《考试周刊》2008,(19):137-138
直拍横打即直拍反面进攻技术,是中国乒乓球队近年来独创的一项反面击球技术,此项技术拓宽了直拍打法的球路.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直拍横打的技术特征,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直拍横打技术的教学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直拍横打技术,是我国乒乓球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经过刘国梁、马琳、王皓三个代表人物的发展和运用,尤其王皓在重大比赛中近乎完美的表演,使这项技术很快被乒乓球界所接受。它充分利用直拍反面击球在生理上、技术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逐渐发展成拉、打、带、挑、撕等综合技术的运用,弥补了直拍反手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以王皓为代表的直拍两面拉打法逐渐成为直拍选手的主流打法,研究其在重要赛事中的技战术表现意义重大,也逐步受到重视。主要采用录像观察法和三段指标法对王皓在第28、29两届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单打决赛中王皓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和相持阶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两届奥运比赛中王皓得分率和失分率最高的阶段在相持段,其次是发球抢攻段,再次是接发球抢攻段。(2)直拍横打的确弥补了直拍选手在相持段的反手劣势,但是直拍横打并不是最主要的得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献、数理统计法,从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对直拍横打使用次数及得、失分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正确处理好直拍横打与正手的结合问题是王皓此次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阐述乒乓球直拍反手横拉球技术的现实意义;指出直拍反手横拉球技术的动作要领;介绍了直拍反手横拉球技术的训练方法及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在直拍结合弧圈打法方面,其反手位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提高。采用直拍横拉弧圈球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这种技术难题,被视作进可攻、退可守的技术手段。本文对直拍横拉弧圈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的应用,以及直拍横打与传统的直拍反手正面攻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及数理统计法,对第50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马琳直拍横打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直拍横打技术在比赛中使用频率低且得分少,是传统直板打法的辅助进攻手段.其作用主要以拉下旋球起板抢攻为主,在判断清楚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直拍横打接发球抢攻,效果良好.(2)在传统直板打法中直拍横打与推挡可以并存,但配合到一起交替使用的前景不容乐观,在训练中,应该充分考虑直拍横打与推挡存在一定信息干扰的客观因素,有选择的进行组合训练.(3)直拍横打与正手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组合到一起配合使用,正手与横打顺利的结合是直拍横打技术成功的嫁接到传统直板打法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国的传统直拍打法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在世界乒坛保持着先进的地位。在2004年卡塔尔多哈举办的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的直拍打法再次站在了世界的最高点。直拍横打技术的出现,将成为大多数直拍青少年的发展方向。本文对我国乒乓球青少年直拍横打技术训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荣礴  李东奇 《考试周刊》2009,(15):125-127
本文作者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运动员直拍横打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与推挡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直拍横打技术在进攻、防守等各方面均强于推挡球技术,认为直拍横打将是乒乓球反手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考证《大武乐章》包含《昊天有成命》,此结论却为高亨等学者否定。王氏循《武宿夜》以考《大武》的方法是正确的,《昊天有成命》中的“成王”决非姬诵,故不能以此将其排除在《大武》之外,而《我将》亦非《武宿夜》。总之,《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为《大武》之一篇信无可疑。  相似文献   

12.
Wang LiqinName:Wang LiqinHeight:186cmWeight:75kgBirthday:June18,1978Birthplace:ShanghaiItem:Table tennisWang HaoName:Wang HaoHeight:175cmWeight:67kgBirthday:15/12/83Birthplace:Changchun,Jilin ProvinceItem:Table tennis说到中国的体育成就,人们都会想到乒乓球。王励勤和王皓都是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赢得荣誉的球员。在王励勤6岁时,他对中国最普及的体育项目——乒乓球开始着迷起来。1993年,年仅15岁的王励勤被选入国家队。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前他已经夺得了十几项全国、亚洲甚至世界级比赛的冠军。在2000年悉尼奥…  相似文献   

13.
史浩的王府教官身份对其应制诗的创作有重要影响。首先,品学老成、政治可靠是王府教授选拔的两个重要标准,史浩的老成催生了他精粹练达、雍容和平的应制诗风,高宗的亲擢则令其所作多有感戴之语;其次,教授内容上的重德轻艺的特点使得作诗不被提倡,故史浩应制诗的数量较少,且少声色之娱的描写,语言也不涉华丽奇险而略显质朴雅淡;最后,与教授方式上的寓诫于读相一致,史浩的应制诗也能委婉箴讽。在出任建王府直讲期间,其所作应制诗中,抒情言志有所加强,对建王与皇孙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搅拌摩擦表面加工(FSSP)技术对H62铜合金表面进行改性,经过金相分析,结果显示,通过FSSP改性的铜合金表面的金相组织均比铜合金母材细化;同时,当搅拌头前进速度和搅拌头下压量一定时,改性区域晶粒细化程度随着搅拌头的转速增加和增大;当搅拌头的转速和搅拌头下压量一定时,改性区域晶粒细化程度随着搅拌头前进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搅拌头的转速和搅拌头前进速度一定时,改性区域晶粒细化程度随着搅拌头的下压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与王皓在201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世界杯的两场男单决赛共计12局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进行分析,从技术、线路、落点、得失分4个维度对比赛中接发球特征与规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张继科与王皓比赛中接发球都以进攻性技术为主,控制性技术为辅.但王皓控制性技术的使用率高于张继科,而进攻性技术的使用率低于张继科;张继科、王浩接发球技术均以反手拧和摆短为主;张继科接发球线路使用率前三位的是中路、反手直线和反手斜线,王浩接发球线路使用率最多的是中路;张继科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反手位长球7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浩在比赛中接发球落点集中控制在中路长球8号位和中路半出台球5号位;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得失分率都要比张继科高,说明王皓在比赛中接发球的侵略性、变化要比张继科强,但王皓接发球的稳定性还不够高,失误较多.  相似文献   

16.
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是我国的两位直拍运动员马琳和王皓的对决,马琳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直板快攻型打法,王皓采用的是直板快攻结合弧圈打法,结果是马琳以4:1战胜王皓.依据三段统计法将本次比赛按发抢段、接发段和相持段进行得失分的统计,并且将所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找出马琳、王皓本场比赛中技战术上存在的差距,试图能为他们将来在技战术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设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崔颢现存诗歌四十二首,其诗歌用韵特征与王力先生考证的隋——中唐音系基本相吻合,偶有出韵之处。崔颢诗歌用韵情况对于考察隋——中唐音系,特别是盛唐音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早年的诗词创作中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其两种词集均以"人间"为名,又曾撰《人间词话》、《人间嗜好之研究》等论著,体现了其对"人间"一词的浓厚兴趣。其诗词中的"人间"大致有"人世"与"人生"二义,但侧重在"人世"方面。因王国维大量使用"人间"一词,使得其身边师友如罗振玉、罗振常、吴昌绶、罗庄等以"人间"相称王国维,而王国维校勘诗词曲时,也多次自署"人间"。通检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一词,其基本意蕴乃是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对世间人生的处境与出路、价值与意义的深沉考量,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昊天有成命》诗中的"成王"一词的含义向来有争议,历代学者或将之理解为"成此王功"或认为其应指周成王姬诵,经深入考辨此诗中"成王"解为"成此王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乒乓男队马琳、王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访谈、比较、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直拍快攻打法在技术、体能、心理、战略战术方面的优势;找出了直拍快攻打法急需解决的问题;探讨了直拍快攻打法今后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在经历了器材、规则等大幅度的革新、变动之后,直拍快攻打法仍可生存,并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