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品德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覆盖到儿童的整个生活,构建小学品德全过程教学:一是从教学时间上延伸,把品德教学时间从原来的课堂"40分钟",拉长到"一百天",以学期为单位整体安排实施;二是从空间上拓展,把学习环境由教室"小课堂"扩大到整个社会"大课堂",以最接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选择"课堂";三是从教学路径上拓宽,从较为单一的课堂活动,扩展到综合性学习,从而让学生从刻意的课堂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在道德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获得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学生而言,习惯、道德发展与人格养成才是久远的。——这亦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所追求的核心教育价值,是德育课程的魅力所在!在数十载的教学实践中破译了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密码——"生动",即:品德课堂教学应以生为本,"为生而动"设计教学、"依生而动"组织课堂教学、"促生而动"提升课堂实效。因为,只有学生心动了、行动了,品德课堂才真正的"生动"了,只有"生动"了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品德课堂。唯此,才能实现德育课程美好的育人理想。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合理开发资源、准确定位目标、选择有效策略、关注教学细节这几个方面入手,浅谈在品德课堂中如何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品德课堂不断注入鲜活的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4.
生活化的品德课堂以"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来呈现儿童身边的"生活事件",用儿童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用真实的生活引领儿童、教育儿童。生活化的品德教学把教材和儿童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价值引领,引发儿童的道德冲突,让儿童在道德冲突中建构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让品德课堂成为儿童生活的世界,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品德课堂真正成为有效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吴丽静 《教师》2014,(3):88-88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加强小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力度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以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为题,对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小学品德课堂不再是冷冷清清,而是精彩纷呈的学生活动,但是透过活动现象,细细琢磨,就可以看到好多活动有着"浮华"和"无效"。针对活动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通过结合实际,让活动教学真实自然;指向明确,让活动教学简洁高效;关注生成,让活动教学更显和谐;及时反思,让活动教学精益求精等策略,有效构建活动教学,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品德课堂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不难看出,"回归生活"体现了本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变革。它所针对的是以往课程在相当程度上的脱离生活甚至背离生活的倾向。新课程所倡导的是:回归生活的品德发展、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将品德与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一、寓教育于活动中,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留白"艺术讲究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将此书画艺术形式,借鉴、融入品德课堂教学,从教学准备、课堂提问、课堂评价、作业布置等方面,以"言不尽意"的"留白"方式唤醒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中思考、探索、创新,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经验去"补白",从而延伸课堂触角,滋养美好的道德情感,成就精彩纷呈的品德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带来品德学科课堂中的新气象——"活动化"已成为本学科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活动"成为了教与学的中介,成为小学品德学科倡导的基本教学形式.那么,如何提高品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笔者就品德学科教学的过程,谈谈提高品德活动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话教学"是对话意识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式课堂"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合作交流的,不断迸发创造火花的,"对话式教学"理应使得小学品德课堂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生活>新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社会性知识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关注进行知识性教学,而忽略或缺失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德教学就会不知不觉地变成科学课、社会课.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了解各种综合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让品德课堂演绎出浓浓的"品德味"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日益重视和打造课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入手,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由室内延伸到室外,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资源,在"融合"中拓展《品德与社会》教学时空,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带来品德学科课堂中的新气象——"活动化"已成为本学科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活动"成为了教与学的中介,成为小学品德学科倡导的基本教学形式。那么,如何提高品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5.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生活化教学",却忽视了在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品德,没有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如何参与社会,了解社会。为了让"品德与生活"课程真正回归到生活中去,笔者设计了品德与生活作业。这一作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使所学知识直接深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说:"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正是这些错误里蕴含着学生最真实的道德认知和生活经验。这是品德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错误资源的意义,害怕错误、避免错误、无视错误的现象比比皆是。本文试图结合品德教学实践,正确理解学生在品德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资源的意义,找准品德教学的起点,变"错"为"宝",使课堂氛围更和谐,探究更深入,体验更深刻,真正提高品德课堂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缺乏情感的品德教学,即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也会收效甚微,就像一个人,虽然五官端正,但如果没有表情,那只能给人呆板、冷漠、乏味之感。因此,我们的品德教学应努力架起情感这座桥梁,让课堂变成乐园,让孩子们在"乐园"中"知"情,"生"情,用"情",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基于学生发展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即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过程。但是,因为品德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复杂  相似文献   

19.
正在品德课堂活动化教学中,融情活动化课堂是指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发掘课堂教学潜力,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课堂呈现状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追求"融情活动化课堂",努力让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充满激情与智慧,洋溢着生命活力,成为儿童道德感染的文化气场。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16):178-179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是课程的主要目标。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必须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下面我就以教学《心中有他人》这一课为例,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在品德课堂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