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难,习作难,习作课上不开颜。”这是我们在许多农村小学常常听到的一句怨言,也是确实普遍存在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的实践与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以下把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生习作难,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快乐习作、喜欢习作。通过小组合作处理材料,利用材料,共同完成一篇习作,以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学生习作难,评改习作更难。老师费心费力,学生反应冷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习作美容院”活动;通过这种富有趣味的形式,激发学生习作评改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乐于评、善于改,在评改中提高了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生"习作难,难习作"的现实,语文教师要树立起"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资源观和价值观,关注并善于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获得体验、厚积薄发,进而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学生“习作难,难习作”的现实,语文教师要树立起“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资源观和价值观,关注并善于开发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获得体验、厚积薄发,进而提升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每当触及“习作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倍感责任重大,形势严峻。这句话,实实在在地说出了部分小学生习作时的苦衷,也流露出小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障碍。鉴于此,我对我校四年级某班的6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习作训练的感觉,分别标示出在习作训练时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习作难,是一件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事.要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习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引领学生爱上习作,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基础,教学中,尝试"在生活中丰富积累""在展示中品味成功""在实践中师生共写"等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作难,就难在"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事物的特征、文字这三者进行连通、融合,从而实现意称物,文逮意。  相似文献   

9.
习作一直是困扰师生的棘手问题。为了写好每篇习作,教师和学生都在苦苦求索,且备感艰辛。那么,学生习作难,其根本原因何在?通过长期一线习作教学,我发现造成习作难的关键是学生对语言、素材及写作方法的积累不够。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积累谈一些点滴体会。一、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  相似文献   

10.
很多同学认为习作难,怕习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学好语言。因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呢?要积累丰富的词语;要多读课外书,精读名篇佳作;积累与实践并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相似文献   

11.
很多同学认为习作难,怕习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学好语言.因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呢?要积累丰富的词语;要多读课外书,精读名篇佳作;积累与实践并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相似文献   

12.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奉命而教",学生"奉命而作".因此,我们只有广泛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习作空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长期存在的"习作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教学研究的焦点、重点和难点。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这有力地说明了习作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习作难,老师怕教,学生怕写"。提起习作,学生叫苦连天,教师苦不堪言。纵观整体习作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学  相似文献   

14.
高学成 《教师》2019,(9):50-51
文章主要介绍如何寻找或创设习作时机或情境,尽可能将学生的习作练习与生活需求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或写作动力,解决学生写作难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越来越关注"怎么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成功的",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习作教学中作了"三留""三美"的实践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做法和体会阐述如下。一、留住快乐,让兴趣为习作做主"习作难,一见习作心就烦。"这是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习作心理状态,许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常常感觉"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习作成了其语文学习中的一道坎。而老师们也大都对习作教学感到很无奈——往往使出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与学生畏"习作"如虎呢?又该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呢?前一段时间,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习作教学研讨会,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聆听了每堂教学研讨课,努力寻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思考之中,说一家之言,在此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17.
学生习作难,"无内容可写""无从下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的习作之路上应助学生一臂之力,让学生在文海中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是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习作难"却常常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大家都在思考如何提高习作教学质量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开展"原生态习作"课题研究,为解决"习作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原生态习作"教学使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使他们真正能做到"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  相似文献   

19.
每逢周五的两节习作课,我总想借机"掺点假",有时想赶赶进度,有时想补补作业,可是平日听话的孩子们一反常态,霸道得把我所有的预设全盘否定。不少人认为习作是份苦差事,怎么他们就乐此不彼呢?据了解,才知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习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习作课程的整合,可以把枯燥的讲授、单纯的技术指导,变成赏心悦目的有形画面,把静的字变为动的行、美的景,将生动直观的信息再现于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热情,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习作教学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并进而优化写作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对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一定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