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勇 《华夏文化》2004,(3):23-25
庄子哲学在先秦是批判世俗伦常的生命哲学。他在叩问;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应该如何?因此,他转向对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他站在形而上学之道的角度上,提出复归人与万物的自然天性。使人与万物在等量齐观、互不相害的理想中,享受自然赋予的生命及灵慧,从而获得逍遥的幸福人生。庄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解决当今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人与环境的矛盾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存问题,中国美学主张诗意栖居,认为审美境域的达成是"为仁"与"体仁","为仁"与"体仁"是"人"的一种诗意化生存态势。并且,从关注人的"心性",人的"生存境遇""人生追求"等问题出发,中国美学重视"人"的人格熔铸、珍爱人生,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认为"仁"审美域的达成即"人"本心本性的复归。这种原初"仁心""仁性"的复归与还原,是一种属"人"的本真生命的呈现态与心灵的升华,以及原初心性的复原,其中传达着一种生存的体验与对生命的感悟,蕴藉着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挚情。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生命是一种不能承受的轻,那林莎绘画中透露出的人翔及对生命的执,却是另一种无法承受的重,林莎20世纪末叶的作品,是从易经、八卦、中医及传统哲学的交互论证中,寻找宇宙万物原始的生命信息,而这股信息,通过林莎细腻的笔触及其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呈现在艺术作品上,不啻不生命中那股沉重的最佳诠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吕洞宾信仰是道教生命观的终端体现,其思想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他的成仙不死本身就代表了道教对死亡的独特解释,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具体表现;二,他选择由儒入道,成为自我生命的主人,这是道教对个体自我自由选择的重视,是道教生命观主体性的表现;三,他劝人向善,劝人忠孝、教人修心之法,把生命终极问题的解决与道德的善恶联系在一起,是道教生命伦理观的体现;四,他以济世度人来自度,是道教生命观利他又利己、度人终度己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 缺少野生动物的山野,还是让人敬畏的山野么?听不到野生动物叫声的故乡,还是充满希望的故乡么?当有一天我在异乡扪心自问之后,便免不了追忆那些印象深刻的山野动物,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表达我离乡进城多年之后...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的生态日趋恶劣,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生态问题的核心,是人类如何与地球上其他生命和谐地相处。人类必须依赖其他生命才能得以生存和繁衍,而这种依赖常常是通过杀戮其他生命得以成立。当人的能力弱小时,对其他非人类生命的杀戮,还不能构成对它们的生存的重大威胁,即凭人类的力量,还很难使它们灭绝,某个物种的消失,仅仅是大自然的力量。可是,进入现代后,人类能力的强大,就足以威胁到任何非人类的生命的生存,人类可以向绝大多数非人类的生命宣告,不服从便灭亡。问题在于,现代人也深刻地认识到,人与其他生命  相似文献   

7.
瞿明刚 《寻根》2004,(2):86-94
古扬州是一个让人追求生命密度而忘记生命长度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由于道教与山水画在艺术思想上有天然的联系,历史上许多高道皆为山水画名家。诚清道人对道有独特的领悟,又长期浸润在青城山,他能从山水中感悟到独特的生命体验,故其画作让人有人在画中,人在道中之感。在诚清道人笔下,一山一水皆有道意。  相似文献   

9.
老子美学思想是及其丰富的。其中,重身、贵身思想是其美学的旨归。老子对玄之又玄的"道"的界定,意在消解宗教神性对人的束缚,旨在人的自由与和谐;老子对人的生存和生命的关注是其美学的重要特征,老子把"人"提升到和"道"、"天"、"地"平齐的地位。因此,从生命之维去考察老子美学思想是极其恰当和有效的,老子美学实质上就是生命美学。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是以关乎现实生活的"实用理性"开始的,老子美学思想尤其突出地表达了反对人的"异化",追求个体人的"自由"和群体的"和谐",即以不违逆个体生命"情性"为美。  相似文献   

10.
肖雅 《世界文化》2009,(10):24-26
在古希腊神话中,西绪福斯滚石上山,但每次石头都从山顶滚落,如此循环不已。这个简单的神话让人着迷之处,在于它暗示了创世之初就存在的难题:生命是本质,是轻?还是重?在西绪福斯那里,人生的目的就是滚石上山,而那永远往复不停的大石,作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它构成了生命的意义,因此生命的本质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从来没有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中国大地上如此悖逆撕裂,又如此水乳交融,它们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实现了分离与融合、悖逆与交响,而在这种分离与融合、悖逆与交响的大潮中,人作为生命的个体,同样也在分离与融合,也在悖逆与交响.人作为生命的个体,也在寻找精神的归宿,也要抵达精神的故乡.这种撕裂般的寻找与抵达,正是这...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命无疑分为精神与物质两部分,如果说物质的、内体的部分是生命之量的构成的话,精神的部分则是质的构成。然而在当今世界,主导世界的西方科学明对人的生命之关怀,主要的方面是物质部分。他们在物质方面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不可谓不惊人。其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富足、安乐了,但  相似文献   

13.
一张严肃而专注的脸孔,一袭侍者的黑白装束,一双温柔而夹带力道的手,在冰冷僵硬中演绎化朽为神,在无知无觉中上演一丝不苟。日本人独有的礼节给予死亡一份诗意畅想,为生者绵延儿女情长。难言小林大悟是人殓师或是艺术家,他为影片融入肮脏与神圣、诙谐与凛然、天籁与死亡。昂贵的大提琴出生便面临天折,现实世界的反复无常背叛梦想十月怀胎,瞬间成为大悟用双手葬送的第一次死亡。经他双手葬送的,还有身兼生命和食物的章鱼。或者他生来为此,生就一双命定触摸死亡的手,接连遭逢生命破产不如以此为谋生之业,进入生命的新一轮旅程。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汉学家、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认为,结缘中国40年是自己一生之幸:“我们的生命十分独特,人没有权利忽略这种存在。6世纪的中国人就以《文心雕龙》带我们看待世界:那就是以谦卑之心欣赏和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15.
正一崇山峻岭,这几个字,听来就让人心惊。一个人,一双腿,一辈子,能走出多少里路,能翻越几重大山?生于斯而长于斯,有的生命,注定了要在崇山峻岭间长久驻足。在大山深处,总会藏着些美丽的山村。美丽的山村里,总会有美丽的故事发生。一位普通的农妇,一生用生命舞蹈。她的生命之舞,赢得了外部世界的热烈掌声,让她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寻找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为了寻找这种生命形式的原动力,我走进了崇山峻岭间,走进了那个叫做青云的美丽的山村。  相似文献   

16.
我记得趣味数学中,有一道简单的算式"1-0.1n=?"变量n无限地增加,计算结果就从小数0.9至0.99、0.999……无限地向"1"靠近,却永远无法达到"1".这样的意境和算式,似乎很让人感觉苍凉,然而把它放置在人生长河中去理解,它与生命的求索何其相似啊!它蕴含的哲理就好像生命的旅途.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为审美化的“人学”,必须从人的生态去审视人,而不应该只是从意识形态去看人。只有这样,才能从人类生命存在和人性生成的根本去把握文学的生命意蕴和文学内涵。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探究人性的最捷径的路,也是人性从本原到崇高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8.
就人類的智慧可能而言,一切文化範式的構成會首先基於某種文化認識"生命"尤其"人的生命"的方式:開闢鴻蒙人之初,人以何種思路展開對自我的認知.即使究竟"人副天數"還是"天副人數"的先後次序還需仔細斟酌,②"人類如何可能"③的凸顯是沉重、深入的.這點微識自然不是我的獨見.  相似文献   

19.
还是关于爱     
也许我的生命太过于复杂了,以至于零散地堆积在时光的角落里,难以梳理整合。事实上人的一生中,真正能够做到昂然写意的时候并不多。生命原本就相当脆弱,加上太多人为的影响和目光的审视,我们的生命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不堪重负的,但偶尔的一点幸福感受,却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呈现出返璞归真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一个个生命诞生又消亡。后人只能从物古迹中追寻祖先的痕迹。或许是原始的亲和力使然。或许是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几乎每个人对物都有种天然的情感。一件物就是一条纽带。传承了血缘也连接了地缘。敦煌经卷、《女史箴图》、昭陵六骏……这些名词总让人想到中国。漫长的时间并没有隔膜情感。我们在书本里知道了它们,在血脉中感受到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