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法 用笔须平,如锥画沙; 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 用笔须留,如屋漏痕; 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 至于笨、浊、滞、涩之笔,便非重. ——《古代人物画的勾勒方法》1953年 笔有顺有逆,法用循环,起承转合,始一笔.由一笔起,积千万笔,仍是一笔. 用笔时,腕中之力,应藏于笔之中,切不可露于笔之外.锋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画中露出气力.  相似文献   

2.
书法之道在于用笔与结体,笔法是书法的核心,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元代李溥光《八法解》中说:”盖一笔有一笔之法,一字有一字之法,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直,则画无不美,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然结构之道所重者,尤在于笔法之精妙也”。《翰林粹言》也有“得形体不如得笔法”之说。可见笔法是书道的关键,也可说得笔法即得字法,因此历来书家很重视对笔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老年教育》2020,(10):22-23
<正>线描笔法线,是中国画最主要的造型基础。因此,中国画非常讲究线条的运用与表现技巧,实际上就是讲究用笔。用笔即用笔锋,锋不外乎中锋与侧锋。中锋用笔是白描中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种笔法,其执笔端正,笔锋与纸面垂直成直角。笔在纸上运行时,笔锋始终处于线的中央部分,线条圆润、浑厚、刚劲有力,  相似文献   

4.
八、非非作画 赵远虹告诉我,应该把非非画的东西记下时间保存下来,从中可以看出儿童的发展。她是看了非非八个多月大时的“作品”说这一番话的。那时非非会用笔在纸上画,但只能画直线。虽然只到这一步,但总算会用笔、用纸了,并有了用笔在纸上画出东西的意识和爱好。  相似文献   

5.
第十八讲:笔墨书法讲用笔用墨,常常分说。然而,非墨无以见笔,非笔无以用墨。墨乃用笔之痕迹,故用笔之轻重徐疾,皆赖墨以传;而用墨之变化,又须依凭于用笔的变化。概言之,用墨有轻重、浓淡、枯润之别,皆是用笔之提按、迟速、中侧等变化所致。深晓其中因果关系,于笔墨学习尤为切要。本讲虽言笔墨,但以讲墨法为主,盖因二者互为里表,难以割切,所以并提,而讲解中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第九讲:墨法 书法有用笔用墨.笔、墨虽是分说,然非笔不能运墨,非墨无以见笔.故黄宾虹说:"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用笔,骨力外张者;用墨,血肉丰满者.有笔无墨,枯瘦带俗;有墨无笔,臃肿拖沓.贵在笔墨兼得,相映成趣.同样,论用墨,必兼论用笔.苏东坡《论书》谓:"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神、气"指神采气格,"骨"谓用笔,"血、肉"是说用墨.神采气格须灵视乃见,而用笔用墨则有迹可循.  相似文献   

7.
笔法。康有为在《广艺舟方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古往今来,书家执笔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拨镫、握管、撮管、单钩、凤眼等多种执笔法。常用的有两种,三指执笔法和五指执笔法”。三指执笔法,就是在写字时只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执笔。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先生就是三指执笔法,曹先生是以写行书闻名于世。五指执笔法,相传为唐代陆希声提出的即“”、“押”、“钩”、“格”、“抵”。张怀《六体书论》云:“执笔亦有法,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涂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其何故也?笔在指端,则掌虚运动,适意腾跃顿挫,生气在焉。”苏东坡《论书》中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学书第一执笔,执笔欲高,低则拘挛。执笔高则臂悬,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虽小字,亦不令臂肘着案,方成书法也。”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古之所谓指实掌虚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实贴无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坚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用笔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卫恒新著的《四体书势》。王羲之《书论》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元代的赵孟《兰亭十三跋》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笔之法,包括中、侧、藏、露、提、按、转折、平移、翻绞等多种方法。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变换一下墨趣,丰富充实了笔画的线条。古人讲究用墨,贵用浓墨,乌黑发亮,目的是为了增加书法作品的神采。在书法作品中,一般称之为“浓、淡、枯、渴、涨”,即浓墨、淡墨、枯笔、渴笔、涨墨,利用墨色的转换,使作品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方面,王铎、傅山大胆突破,涨墨、渴笔交替使用,任意挥洒。还有林散之先生,也是用墨高手,他把绘画的用色用墨巧妙的运用到书法中。他常说:“笔笔涩,笔笔留”。“墨要熟,熟中生”“,用笔须毛,毛则气古神清”。萧退庵先生也有精彩的论述:“有笔无墨不能成书,笔墨俱到乃中段功夫。如达最上层,不妨有笔而无墨”。  相似文献   

8.
正下面,我们来谈谈掌握小楷节奏的用笔方法。一、初学小楷当以沉着为本初学小楷,用笔宜缓,缓则有时间做到笔法的完善。王羲之《笔势论》(传)中说:"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以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这确是一种心得之言。小楷字形虽微,但用笔最要精到。端坐作楷书时,思想要集中,一念不可他移;  相似文献   

9.
六、传统白描用笔之忌传统白描绘画中的用笔是非常讲究的,每一笔都有其规范的方法。近代画家黄宾虹,将用笔总结为平、圆、留、重、变五种。宋代郭若虚论用笔时指出:“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浑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者也。  相似文献   

10.
1.以笔蘸淡赭或淡墨,侧锋画蜻蜓之四翼。用笔须准确无迟疑,忌重复。2.略淡之赭色,点蜻蜓之头、背及尾部。画尾时可略加人些胭脂色,画时须注意虚实,忌一笔画成。以淡黄,点蜻蜓之嘴部。3.以浓墨,勾点出蜻蜓头、背、尾等部位之结构。画翅膀脉络时用笔忌实,浓墨勾勒肢足。  相似文献   

11.
正8.《颜勤礼碑》笔法规律总结(1)中锋:笔在画中,篆籀遗意中锋,是书法用笔的基础性笔法之一。运笔时,使笔毫的最尖端保持在笔画的正中间,写小篆需熟谙此法。孙过庭所说的"篆尚婉而通",意谓行笔不疾不徐、笔画停匀,这必须以中锋笔法才能达到。颜体楷书颇多篆籀之气,尤以其晚年作品更为明显。《颜勤礼碑》即是典型。即便是较细的横画,亦能以中锋出之,笔到力到势到,绝无一丝颓弱气。这正是中锋用笔的优点所在。中锋用笔既能表现一种从容的力感,又能表达一种威仪的正大气象。  相似文献   

12.
<正>可见,气韵在书画作品中的表现,清、虚是"韵"的存生根本。明顾凝远《画引》中谓:"气韵或在境中,也在境外。"清恽格《南田画跋》中谓:"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用笔时须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些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夫笔尽而意无穷,虚之谓也。"戴醇士《题画偶录》中说:"笔墨在景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然则境象笔墨之  相似文献   

13.
元祐①末,米芾△知雍丘县,子瞻②自扬州召还京,米乃·具饭。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座。每酒一行③,即展纸共作字。二小史④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  相似文献   

14.
正林学苏书友的楷书李白诗作,有颜柳风骨。用笔沉稳,气象静穆,整体感觉较好,是一件比较成功的楷书之作。稍显不足的有:一是用笔缺乏精到。楷书,顾名思义是楷范。用笔、结构上俱应堪称楷则。而此作入笔、收笔处还欠精到,如"云(云)、可、我"字钩笔尚可,而"望、蓉、九"字钩笔稍显草率些;"秀"字的撇笔,"华(华)、松"字的竖笔,"挥(挥)"字的点笔,也不够严谨。二是款字缺乏楷法,印章全用朱文也显雷同。  相似文献   

15.
正杜恩良先生的"遍地普天"行书联语,取法"二王"一路,有王羲之《圣教序》的面目,气息简净,儒雅蕴藉,整体感觉比较好。需要改进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注意用笔的精准到位。此作中,"地"字最后一笔,"腾、泰、天"字之捺笔等,是比较到位的,而"遍、普、共、颂"之点笔,"普、天、共"之横画,均不太精到;二是用笔在提按和行笔速度上缺乏对比。行书要有行笔  相似文献   

16.
正书写小楷的用笔,以硬毫笔为宜。市面上可以买到的狼毫小楷,如红毛、红豆或软硬适中的七紫三羊、小白云等,总以健、齐、尖、圆笔之四德为佳。书写小楷时,笔宜开足。开新笔之法是先将笔浸入温水之中让其自然化开,洗去含在毫中的胶水,再于废宣纸上舐尖后挂起使其阴干,隔一日后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17.
披麻皴 “大披麻皴”是用较长的线来塑造山石的,通过线的组合、交叉、疏密关系画出山石的明暗。皴时卡位要准,线皴随石形略有弧度。披麻皴的皴法有中锋用笔和顺锋用笔两种,起笔力要足,笔要用到底,笔与笔之间的交错乱中有序线皴表现暗部要密,受光面要疏,行笔快慢相结合虚实相间,墨由湿到干,笔到干时擦几笔,使皴法统一又有苍茫之感。 “小披麻皴”比大披麻皴线条细短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笔者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类学生作文时下笔则千言,文思泉涌,文章内容厚重。他们抒情真挚,感人至深;议论则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记叙则如高山流水,倾泻奔涌。原因之一是掌握相当数量的材料并能运用自如。而另一类学生则冥思苦想,似笔有千斤,举之不起,或纸有荆棘,  相似文献   

19.
<正>题目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其《用笔论》中对书法有过这样的论述:“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这里的“法”有法度之意,即书写时的笔法和规则。书法创作要遵循法度,符合法度的作品才有审美的价值,才有可能成为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0.
用笔又称运笔或笔法,是指书写点画时使用毛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元朝大书法家赵孟9顷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唐朝张怀难《用笔十法》中亦说:“夫书第一用笔”,由此,足见用笔在书法中的地位之重要。书法的艺术特征是凭籍形态各异的点画组合来表现的,要写出优美动人、千姿百态的点画就必须精熟用笔之法。以下,谈及的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用笔的基本形态用笔方法不论如何丰富多变,其最后产生出来的基本形态不外乎两种:方笔与圆笔。无论甲骨文、汉简、魏碑,抑或是王慧之、颜真卿、邓石如,就其用笔的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