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兰 《考试周刊》2012,(21):22-22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三篇山水画论是研究六朝时期山水画审美功能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山水画"畅神"、"悟道"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2.
宗炳,字少文,刘宋时南阳湟阳人。善琴书图画,精玄理,好山水。江夏王义恭荐于宰相,前后辟召,俱不就。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字居之。旋以疾还江陵,叹曰: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覩,惟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见《历代名画记》、《宋书·隐逸传》等)尝自为《画山水叙》(一作记),全文四百二十三字,为我国最早并保存最完整的一篇山水画理论专著。(按: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固较此文为早,但那实乃关于虽包括山水在内,仍以人物故实为主,而并非纯粹山水画的一幅创作设计之笔记耳。且多讹脱,仅存残篇。)特试注释,藉供批判继承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水画产生于中国晋、宋时代,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开始在山水画中有所反映。从此,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在整个山水画史中从没间断过。 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山水画作为人物画的陪衬而出现,其在山川景物环境的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当时的山水画形象创造尚处在稚拙阶段。 和顾恺之同世的宗炳所著的《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整  相似文献   

4.
相传 ,晋代画祖顾恺之作画 ,曾数年不给画中人点睛。有人不解 ,问他何以如此 ,他说 :“四体妍蚩本亡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 ,正在阿堵之中。”(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 )一语道出 ,表现人物 ,关键在于画好眼睛。故而轻易不下笔 ,只要一下笔 ,务求以一目而尽传精神。一次 ,顾恺之为同僚作肖像 ,作完后 ,与那位同僚本人对照 ,总觉画好的肖像不象那位同僚。对画好的肖像逐一审视 ,五观、形体、衣着、举止 ,又无一不与那位同僚相象。顾恺之很纳闷 ,一有闲暇 ,就琢磨这事 ,如此反反复复 ,终于恍然大悟。原来 ,顾恺之的那位同僚 ,与常人明显不…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谢赫基于此而总结出"六法"论,但这些都是针对人物画而言的,山水画将如何发展?唐末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笔法记》的问世对山水画理论作了多方面的发展,其中"图真论"及"六要"论的提出与谢赫"六法"有着自不待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雅集",是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由于集会活动参与主体的文人特质,使集会上升到"雅"化的层次。虽然不同时代,"雅"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但雅集一直乃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之事。首创"文士雅集"图像者,当推东晋时期的顾恺之。据《历代名画论》记载,顾恺之曾作有《陈思王诗图》,即《图画见闻志》《广川画跋》所记的《清夜游西园图》。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绘画理论史上最早的和最重要的山水画论之一的《画山水序》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已经从对人物画的依附中解脱了出来。《画山水序》涉及到了山水画美学的本体、创作、鉴赏、技法、传达等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山水画的创作和美学特征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魏晋时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它是我国古代美术理论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阶段,也是中国绘画真正走向自觉的开端。在这个继往开来的时期,顾恺之是促成其转变的代表人物,他为我国古代专门绘画理论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顾恺之存世的画论有三篇:《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这三篇文章都是由于唐代张彦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晋时的著名画家顾恺之谈到画人物时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历代名画记》)。阿堵,晋代俗语,即“这个”,这里指眼睛。顾恺之认为,人体的其他部分,画得好一点坏一点,都不十分紧要,而传达人的精神面貌,栩栩如生,真正画得像,关键全在眼珠上。唐代的张怀瓘评论肖象画时说:“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  相似文献   

10.
皴法:这是山水画写生中画山石必须掌握的技法.历代山水画家创造的各种皴法,都是在"师造化"过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技法经验,是民族绘画中极宝贵的传统之一,值得珍视和学习.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相似文献   

11.
“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重要的美学观点,他虽是针对绘画而言,实际上生动恰切地揭示了审美创中的普遍规律。 顾恺之(约公元346~约公元407),字长康,乳名虎头,晋陵无锡人。他工画人物、肖像,兼善山水、禽兽,在造型艺术美的实际创造方面有突出的贡献,著名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就出自他的妙笔。正是因为他有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实践经验,所以他在绘画美学理论的建树方面显示了超卓的水平,传世的论画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三篇。这些论著含英咀华、包前孕后,为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增添了异彩,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丹青大师和理论家。  相似文献   

12.
东晋偏安江左,奢侈浮华,蔚成风气,但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许多画家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绘画优良传统,还创造了不少新的技法,涌现出很多有名画家。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收录晋代名画家就有二十三人,著名的有王羲之,王献之、戴逵、戴颙、荀勖、卫协、顾恺之等人。其中顾恺之被公认为“天才杰出,独立无偶”,“自苍生以来,未之有也”的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字长康,晋陵无锡人。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沈周中岁时的巨幅山水画精品一《庐山高》入手,就此画的经营位置,技法表现及画面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点景,是山水画点缀相应景物的一个专有称谓.在山水画中,指根据表现内容与意境创造的需要,在构图的相应位置,点缀相应景点,如亭阁房舍、舟车桥梁、人物畜兽等等,用以加深意境表达,增加画面情趣,提出画中生机.画中点景,是山水画技法的一个表现环节. 点景,按汉语本意,点就是小,景是指景致,合起来为小景之意.在山水画技法中,点景所占面积虽小,但位置却十分重要,其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成为“画眼”,这正如清人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所述:“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由此可知,点景虽小,在山水画中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题跋的沿革及其称谓早在汉代的彩绘壁画和漆器画中就有不具名款的题铭题赞;晋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已有名款;唐人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图》、南唐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也都有名款剿问逼?虽有题款,但仍不多见,画院派画家更是如此。《宋人画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所选60幅院派名士作品,题款的仅有8幅,唯作者名而已。其中有些题名若不细看,几乎是看不出来的。宋以前的画品偶有作者名和年月的款记,但画上题诗跋文尚不曾见。唐代诗人们也曾写过题画诗,如李白的《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歌  相似文献   

16.
《魏晋胜流画赞》是顾恺之一篇非常重要的画论。对于此文的真伪也多有争辩,然而殊少从文体发展的角度进行辨析。从文体的角度来看,《历代名画记》中所存《魏晋胜流画赞》实为顾恺之赞序集佚,由此,《魏晋胜流画赞》、《论画》是否题目互误的讨论也将得到推进。  相似文献   

17.
《焚画记》的故事发生在明代,讲的是大画家文征明焚画的故事。文征明是苏州名士文林的儿子,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临摹了很多画。在他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新晴》,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了。他的老师见了,便告诫他:“学人  相似文献   

18.
《读写月报》2024,(7):4-7
<正>【阅读导引】中国山水画强调寓意,画家往往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谈及我国古代传统山水画,就不得不提及《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此画以横幅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秀丽的山光水色。峰峦坡石随势起伏,山涧深处清泉飞泻。群山环抱中,茅屋村舍参差其间,渔舟小桥错落有致,真可谓人随景迁、景随人移。此画集中体现了作者勾勒、皴擦、点染的高超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相似文献   

19.
《焚画记》的故事发生在明代,讲的是大画家文征明焚画的故事。文征明是苏州名士文林的儿子,从小酷爱画画。他勤学苦练,临摹了很多画。15岁生日的时候,他挥笔临摹了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新晴》,受到许多画坛名士的称赞。于是,他飘飘然、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20.
《艺苑趣谈录》记载这样的故事:在晋代,京城建康修建瓦棺寺,主事僧向京中士大夫募捐。画家顾恺之竟一下认了一百万。大家都以为他是说大话。顾恺之对和尚说:"请给我粉刷一堵墙壁。"墙壁准备好以后,他画了一幅化缘佛经中传说的学问渊博的维摩诘居士像。快要完工时,顾恺之叫和尚打开庙门,让人进来参观他"点眸子"。他对和尚说:"开庙门第一天,要叫参观的人捐钱十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