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德国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它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力。"意"是表达的唯一起点与目的,"意"与"言"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与"言如何表达意"合三为一,成为语言大厦稳定的三角结构,构成课文文本的核心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评文本语用、思维和文化等方面的内涵,吸收文本的核心价值,丰厚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1.体式为"纲",习养思维。  相似文献   

2.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3.
<正>"言"是什么?"言"即"言语",言语表达的技巧和艺术。"意"是什么?"意"主要是指感受、感想、情感、主题、观点等。我们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在"言"与"意"之间不断进行转换。起于由"言"到"意"的转换,而在这一"言语理解"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言语"——"字字句句,不可轻易放过",获取文本信息,还要把学生驱进文本与言语作品进行深层对话,尽一切所能化  相似文献   

4.
杂文创作,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作品总以一定的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为其内容,这些内容泛称为意,它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思维的意识形态产物.意,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才能外化为具体的艺术形态作品,意的外化在以语言称为物质手段的文艺创作中泛称为言,它是意识形态得以显现为具体形态的条件.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的文质论,就是专门探讨和论述文艺创作中物、意、言关系的.质,指作品蕴含的内容;文,指作品采用的语言文字传达方式.质与文的关系,指作品采用的语言文字传达方式.质与文的关系,就是艺术思维与艺术传达的关系.文质论的实质,是研究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问题,中心是会与意的辩证统一及其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意为主"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三个特点,即"意"的"主导性"特征、"意"的"抒情性"特征和"意"的"说理性"特征。船山所推崇的"以意为主"说,继承的主要是"意"的"主导性"与"抒情性"特征,同时,他对诗中的"说理性"元素也给予了合理改造,在坚持简约性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一种崭新的诗歌之"意"。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以意境为创作核心 ,故以意使法 ,法为意用 ,是山水画创作的内在精髓 ,在追求形的同时 ,一定要注重神的意蕴 ,才能创作出新颖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句话告诉我们"意"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也告诉我们能够流传千古,或是传行一世的佳作中必定体现着这一创作原则。这句话还为我们把握散文的中心主旨提供了一个主攻的方向,即把握散文中的"意"。那么,什么是"意"?"意"即"心之音",是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那么如何去发现散文中或明或暗或浓或淡的思想感情呢?接下来我们就将结合《我与地坛》一文,来谈谈如何把握散文中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8.
南朝宋人虞龢《论书表》中言"遂失五卷,多是戏学"。此处"戏"为"弄笔",即任意挥洒作品;"学"为"练笔",即刻意临摹作品。虞氏此处之意在于当时内府收藏的二王作品多为"戏学"作品,然不乏有很多经典之作。文章就"戏学"展开论述,从书法学习注重传承、"戏笔"往往是书法之最高境界及"戏笔"须以真书为基础三方面论述虞氏的"戏学"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要求作品具有写意性及意的表达,普遍的观点是只有写意画才有“意”,而工笔画无“意”,其实工笔画亦有其“意”,并有着其画种独特的构意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语用教学中,文本"言意"中的"言"指的是语言和语用,是语文的工具性属性;"意"指的是文本的主旨与情感,代表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属性。语文老师要在教学活动前,全面了解与掌握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把对文本意象的深入探究作为"言意"理解的切入点,进行精导、善导,从而帮助学生梳理"言""意"之间的关系,提升语用认知。  相似文献   

11.
《华章》2007,(12)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中说,作文的语言具有"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我认为这"三美"是创造与鉴赏作品语言美的一条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2.
"意脉"的内涵是在"意象"与"意境"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对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它更加能体现出文本中情感的变化,而不是"意象"与"意境"相对静止的概念。利用"意脉"来解读诗歌文本,更具有实操性。这里着重限定"意脉"的内涵并以之运用于古诗词鉴赏。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诗歌鉴赏的要点是对诗"意"的把握,对诗"意"的解读除了要打通阅读经验与诗歌内容的内在联系外,还要充分尊重诗歌的"言"、"义"、"象"、"意"四层结构和"言"、"音"、"意"三层结构的双重召唤结构这一个性特征。这一个性规定了在文本解读的整体意识下其解读的一般流程:看看,定"调";读读,明"义";想象,造"象";读、悟,解"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在以往知识经验、情感经验的基础上,调动理解力、联想想象力、感受力、直觉力等多种心理能力的共同参与,"读"是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墨画意三则》是一首由著名作曲家贾达群创作的室内乐作品。作品中乐曲由"工笔"、"浸染"和"泼墨"三个联系的乐章组成,以极强的民族风格表现了中国水墨画的独特意境,也突显出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在本文中,笔者从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乐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乐曲做初步的探究,将一幅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水墨画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通过以"言"会"意",感知文本情感;以"意"明"言",理解语言内涵;"言""意"相融,可有效推进语用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言意兼得",以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一字立骨"法亦称"一字经纬"法,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写文章讲究炼意立骨.意不炼,不能深刻感人;骨不立,不能紧凑挺拔.炼意又立骨,则意深而文俊.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着取"言"舍"意"或重"意"轻"言"的失衡做法,必将导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两败俱伤。其实,"言""意"互转和融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规律,是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语文教育必须通过传授语文知识、丰富生活体验、展示学习过程、适时介入言语、开展综合实践等策略实现"言""意"互转,优化"言""意"融合。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意与是意与境完美统一的文学形式,诗歌的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及作家在作品中,通过这些形象传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诗歌的鉴赏,就应该从整体艺术形象、把握关键词语、展开想象与联想上着手。  相似文献   

19.
吴岳 《成才之路》2014,(29):56-56
正"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在作文中起着组织领导之作用。何谓立意?意指作文的主题,即作者在描述生活现象、阐释事理规律、发表对某事物的看法或主张时,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意向。立意就是对文章或作品中心的确立。辞贵达意,语言文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表达的"意","言而无意,行之不远"。一、立意的作用(1)"意"之高低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文章之意,李渔认为,意犹主脑也;黄子肃更说"意者一身之主也"。可见,意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高年级英语语篇教学存在着重"言"轻"意"或重"意"轻"言"的失衡做法,直接导致人文性与工具性两败俱伤。本文通过对比与分析,从据"意"识"言"、依"言"会"意"和以"言"表"意"三个方面提出了高年级语篇教学的价值取向——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