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王鉴(1598-1677),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六年(1633年)中举人,乃王世贞之孙,后官至廉州太守,故又称"王廉州"。作为清初正统派的领袖人物之一,王鉴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并称"清初四王";"四王"  相似文献   

2.
王原祁,江苏太仓人,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后官至户部侍郎,奉命在宫廷作画并鉴定内府名画。王原祁继承家法,擅画山水,后人把他和清朝初年的另三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为“四王”,同时,他又是“清六家”之一。 王原祁在《江乡春晓图》中运用转折的构图的手法使画面看起来丰富而又平和,体现了他所追求的“平淡天真”的宗旨。画幅右下方婀娜的垂柳是画面的主体,它向着左  相似文献   

3.
名画鉴赏     
《基础教育研究》2009,(18):1+89-90
<正>虞山枫林图王晕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山峦叠翠屋舍茅棚,深藏其间气势宏大。王晕,清初画家。宇石谷,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常熟(今属江苏)人。王鉴弟子。后转  相似文献   

4.
恽寿平是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被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或称四王吴恽。他的没骨花卉,对明末清初的花鸟画坛有起衰之功。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更字正叔,或称叔子,号南田,江苏常州(武进)人。他  相似文献   

5.
名画鉴赏     
《基础教育研究》2009,(9X):1-90
<正>虞山枫林图王晕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山峦叠翠屋舍茅棚,深藏其间气势宏大。王晕,清初画家。宇石谷,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常熟(今属江苏)人。王鉴弟子。后转  相似文献   

6.
<正>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生于1472年。《明史·王守仁传》载:"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据此,王阳明本名为云,后改名为守仁。因后来他曾筑室于浙江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所以,后人尊称他为阳明先生,后世竟以号行了。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中 ,无不与“四王”联系在一起 ,四王为王时敏 (15 92 - 16 80 )、王鉴 (15 98- 16 17)、王(16 32 - 1717)、王原祁 (16 42 - 1715 )四人的合称 ,他们在绘画上以前代大师的遗法为准绳 ,有清晰的师承轨迹 ,在笔墨上以功力见胜 ,在精神上把高度的感情和高度的理智融合于“中和”状态 ,他们共同得益于董其昌的艺术理论 ,共同标立一个画派 ,除风格艺术主旨相同外 ,还有较深的朋友、师生、祖孙等渊源和亲缘关系。在清朝二百多年中一直被奉为画风正统 ,广泛尊崇师法 ,影响相当深远。一、王时敏 ,字逊之 ,号烟客 ,晚号西庐…  相似文献   

8.
正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其书法影响了之后的弘一法师、沙孟海、陆维钊、王蘧常、潘天寿等大家,并且开创了民国时期碑帖结合的草书风气,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在上海鬻书的清朝遗老中,以他的声望、地位最高,影响也最深远。其弟子王蘧常在《忆沈寐叟师》中称:"先生生前先以书法为余事,然刻意经营,竭尽全力,六十四岁后始意写字。至七十三岁去世,用力极勤,遂卓然成为大家。"  相似文献   

9.
冯桂芬(1809年—1874年),苏州吴县人,字林一,号景亭。道先二十年(1840年)30岁那年中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在京为官三年,不久就辞官回乡,致力于著书立说。 王韬(1829年—1897年),苏州吴县角直人,原名利宾,字共卿,号仲弢,又号天南遁叟、弢园老民等。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18岁时,以第一名考中秀才,但在参加更高一级的金陵闱试中却落第了。从此他无意于仕途,回乡专做学问,并设馆教书。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放眼望世界的第一人。在林则徐1832年在苏州任江苏巡抚期间,冯桂  相似文献   

10.
杨筱武 《科技文萃》2000,(12):28-30
身材的矮小无碍于智慧的超群.这有历史人物的先例可寻,如贝多芬、列宁、拿破仑……王大珩(héng音同恒)从小到大,都遗憾没有拥有壮实魁梧的身材.初入小学二年级(没读一年级),他的个子便明显较同班级同学小了"一号".这似乎也说得过去,因为那年他才五周岁,比其他同学小了好几岁.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大才子,生性傲岸不羁,狂放怪诞,不守礼法。 科场应试:笑骂考官 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年已三十九岁的龚自珍入京会试,他的试卷应该由考官王植批阅。王植在批阅头场第三张试卷时,看到一份卷子行文和立意都很怪癖,不由得大笑起来。住在他隔壁的另一个考官  相似文献   

12.
康熙十八年 己未 1679年 48岁 七夕后一日,于明志斋拜观恩师王鉴《溪亭山色图轴》,因识其后。(《中国名画集》25集)  相似文献   

13.
正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名重一时的大才子,生性傲岸不羁,狂放怪诞,不守礼法。科场应试:笑骂考官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年已三十九岁的龚自珍入京参加会试,他的试卷应该由考官王植批阅。王植在批阅头场第三张试卷时,看到一份卷子行文和立意都很怪,不由得大笑起来。他隔壁的另一个考官温叔平听到后,走过来把那份卷子看了一遍,说:"这是浙江举子的试卷,考生肯定是  相似文献   

14.
正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王宠天资聪颖,但命运多舛,为邑诸生,屡试不利,最后才以贡生入太学,故人称"王贡士"。他工诗文书画,兼擅篆刻,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于世。王宠的书法有晋人恬淡之趣,初学虞世南,得其疏雅,运笔涵蕴,不露锋芒;再学王献之而能以拙取巧,自成新意。观其行草及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因此,王宠的书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王宠于37岁时所书的《西苑诗卷》,用笔清  相似文献   

15.
超级神童 王戎(234-305年),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于钟鸣鼎食的世代公侯之家.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后起之秀.他比山涛小30岁,比阮籍小25岁.按照"二十年一代人"的说法,他应是山涛、阮籍等人的晚辈.然而,在249年(魏嘉平元年)那传诵千古的竹林七贤聚会中,年仅15岁的王戎竟名列其中,这不禁让人惊奇.因为,当时嵇康、阮籍、山涛、刘伶等人都是名闻遐迩的大名士,在玄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 其实,王戎从小就是一位聪明伶俐、早慧老成的神童,而且胆略过人,还曾经受过魏明帝曹睿的当面夸奖呢.  相似文献   

16.
黄家泽黄家泽(1907-1985),号石潭,晚年号金山老人,生于潮州北门金城巷。他自幼喜爱美术,10岁时就能临摹巨幅人物画。1928年7月新加坡南洋美术学校毕业,考进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得到校长刘海粟的指导,是刘海粟、王  相似文献   

17.
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的山水画风格接近,形成“四王”画派,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但“五四”以来,“四王”被逐步扣上“崇古保守”的帽子。今天,我们站在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立场上,对其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他们对一千年来山水画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梳理,而创造出了另一种新风格,将中国画的笔墨水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正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明正德五年至嘉靖十年(1510-1531年)年间,他八次应试,均未中。王宠与文征明、唐寅、陈淳、文嘉等名士过从甚密,誉满吴中。明嘉靖十年(1531年),王宠不幸得疾,两年后殁,得寿仅40岁。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1877—1927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宁海人.是我国近现代之交最杰出的学者之一.虽然,他怀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的绝望心情.自沉于昆明湖.但在他2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就在他34岁(1908年)脱稿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据赵万里所撰《王静安先生年谱》确认)便是我国词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虽  相似文献   

20.
吐蕃王朝由藏族祖先吐蕃人于7世纪的唐王朝时期所建。该王朝与唐朝结成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它的建立者是吐蕃的杰出赞普(吐蕃人对王的称呼)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生于617年,死于650年。他的父亲是西藏高原吐蕃雅隆部落的赞普。据说,少年的松赞干布曾经剽杀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