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为了巩固统治,曾在全国的诸多省会城市和战略要地设置八旗驻防,并将旗人集中驻扎和汉人隔离开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满城.开封因地处中原腹地、黄河要津,清政府在此建筑满城,驻扎八旗兵丁,维护地方稳定.  相似文献   

2.
清朝取得天下后,为治理国家,选拔统治人才,顺治二年开始科举取士。清代科举制大体延续明朝旧制变化不大。清朝科举考试在雍正以前,为优待满族旗人,将科举分为满汉两榜。旗人考试较容易,考满汉翻译一篇,也叫翻译科。到雍正时,为缓和反清情绪,取消了二榜制,无论满汉官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叫正途出身。为力求公平取士,防止科举考试作弊,清代还修纂了一部《钦定科场条例》,对科举作了详尽的规定。清代科举考试共分为四个等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院试:即清朝时各省内的科举考试。当时一省设提督学政,负责考察全省学务事务,并主持省内考…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广东海防在战略上划分为东、中、西三路。形成了以两广总督为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巡抚协理,提督为最高军事将官的海防布防体系。显示了清代朝廷采取以文制武的方法,用督抚监督和节制提督、总兵,并通过减少提督,增加总兵,分一镇为数镇的方法,达到消除尾大不掉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知识四则     
清兵背上的“兵”和“勇”史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为满兵,绿营兵则是为弥补满军的不足而建立的由汉人组成的汉兵。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营兵。八旗军与绿营兵虽然使命相同,都是保家卫国,但主次不同,朝廷的倚重也不同。按定制,八旗兵大部分卫戌京师,为国家的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影视剧里浩浩荡荡的大军通常都是绿营兵。  相似文献   

5.
何文平 《历史档案》2002,(3):97-101
八旗是清朝入主中原并维系其统治的军事支柱 ,它与绿营一起构成清王朝传统的两支武装力量。一般认为 ,在咸同以后 ,由于湘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势力随之崛起。八旗、绿营的“经制”地位从而受到冲击 ,并从此日渐衰败。但是在晚清军事近代化的过程中 ,传统驻防八旗兵也做了不少的适应性调整 ,尽管它们再也无法重现昔日雄风 ,影响也越来越小。它们的衰败过程既是晚清军事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考察近代军事改革的重要参照系 ,仍然有了解的必要。本文仅以清末 30多年内广州驻防八旗的状况为例 ,做一简单的论述。一 …  相似文献   

6.
守兵清代绿营兵之一。乃驻守城寨之步兵。于绿营余丁内拔补,无余丁则募于民。又,天聪八年(1634)曾以驻防盛京炮兵为守兵,外城守兵为守边兵。战兵清代绿营兵之一。清因明制,绿营分马兵、战兵、守兵。战兵为巡防征战之步兵,于守兵(亦步兵)内拔补。  相似文献   

7.
有清一代,八旗(首先是满洲旗人)世家大族素有修谱的传统。在历经百年来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尤其"文革"浩劫后,旗人谱书存世者依旧不少。日本学者多贺秋五郎潜心研究中国宗谱30年,在《中国宗谱的研究》中,他把旗人谱书纳入"东北谱",下分汉人谱(居住东北的汉军和汉人)、满人谱(居住东北、北京、华中)、蒙人谱(居住东北、北京)。近20年来,东北旗人谱书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仅对吉林、辽宁两省的不完全调查,就发现500部以上。有人据此估计,存世总数超过千部。同时陆续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相形之下,对北京旗人谱书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8.
正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主要办理宫廷所需要及官用之绸缎、绢帛、布匹等纺织品,始置于明。明天启七年(1627年),苏、杭二局奉旨终止织作,明清鼎革之际,江宁织造亦被迫停止生产。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入南京城,定国大将军多铎以原明提督太监车天祥续任江宁织造,授官"江南提督织造"。并重置江宁织造署,设督理织造一员,无常品,驻江宁。后管理者由织造太监的"遣差"职转为内务府官缺,职责由监督而专责,清代专任及兼管织造官员达90余人次。  相似文献   

9.
所谓“名粮”,可以释意为“吃空缺”,是清代绿营将领通过营兵空额以领取、侵蚀钱粮,或将此钱粮移作它用的一种手段和制度。清代绿营的“名粮”制度,不仅与绿营饷制、清朝财政密切相关,而且还关系着清朝的军政和绿营的战斗力。清朝前期围绕“名粮”所进行的一系列军俸改革措施均直接关系着整个绿营的兴衰成败。本文拟就“名粮”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改革及影响分别以史缕述。  相似文献   

10.
《清实录》是清朝历代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记,它是由实录馆的编撰官从宫中的上谕、硃批奏折、内阁的起居注及其他原始档案中取材,按年月日顺序编排而成的。书中详尽地记载了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政,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有关方面的重要文献。著名清史专家王钟翰先生曾说过,翔实而有系统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韦琦辉 《兰台世界》2011,(10):33-34
支撑东魏霸府统治的主要是高氏宗室、勋贵集团和汉人势力这三种势力。勋贵集团掌控军队,是霸府中的核心统治势力。汉人豪强在东魏初期地位很高,但是很快其影响力被削弱。汉人庶族和士族承担了霸府主要的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现存清代北京地区石刻中,旗人石刻占有很大比例。旗人石刻类型多样,主要有刻石、摩崖、碑碣、墓志等,内容涉及八旗制度乃至满汉旗民的诸多方面,且所详者又往往可补文献史书之阙,研究价值之高不言而喻。目前围绕旗人碑刻展开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笔者试结合近时的研究心得,就旗人碑刻的整理情况以及它的特点和价值作一概括的说明,以期推动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清朝政府为了防止军人跋扈,便实行了"以文制武"的政策,特别是在各直省绿营兵中,此制贯彻得尤为彻底。主要是让各地方的文职官员——总督和巡抚兼任军事统帅,牵制武职官员——提督、总兵的行动,形成同床叠架的重复设置。  相似文献   

14.
支撑东魏霸府统治的主要是高氏宗室、勋贵集团和汉人势力这三种势力.勋贵集团掌控军队,是霸府中的核心统治势力.汉人豪强在东魏初期地位很高,但是很快其影响力被削弱.汉人庶族和士族承担了霸府主要的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侍卫中,除了三旗侍卫与宗室侍卫之外,还有汉侍卫。奕赓在《侍卫琐言》中谈到汉侍卫是通过武举选拔的侍卫,但考察清代官书档案,会发现除通过武举选拔汉侍卫以外,还包含遣子入朝、督抚荐举、水师侍卫等多种方式,汉侍卫选拔呈现多元化。这些选拔方式与绿营制度相结合,使得中央提高了对于绿营的掌控力。  相似文献   

16.
《四川档案》2008,(6):27-28
现藏于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的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是清王朝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县衙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它真实地反映了清代从开国到覆亡共256年在四川南部县的统治历史,是清代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教育、文化等在地方的缩影,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清朝中央政府的政令在基层的贯彻执行情况,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南部县在清朝长达两个多世纪统治中的历史变迁,是目前国内时间跨度较长、较为完整系统的清代县级地方政权档案。  相似文献   

17.
八旗驻防是清代特有的一种军事制度,在明代以前,军队驻防地方大多为戍防险要,并未形成制度化。满洲兴起。在固有的八旗制度基础上,结合明代戍防的做法,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军事驻防体系。营口地区是当时八旗驻防要地,设官驻兵,垦地戍边,对于清代营口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农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代末年,针对云南缺少儒家经史典籍的状况,云南把清代中叶设立于昆明的"云南书局"改称为"云南官书局"。本文拟对云南官书局成立的背景、沿革、所刊书籍及其特点和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清代旗人教育机构当中,专门设置了外国语言教育部分,比如说有朝鲜语、英语、俄罗斯语等,还有就是当时部分旗人学科中还设置相关的外语专业,外语专业的设置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值得关注的教育部分。  相似文献   

20.
樊孝林 《兰台世界》2022,(6):155-159
内务府旗人是内务府上三旗所属的包衣。他们与皇帝关系特殊,是皇帝的私属,在旗人阶层及官员阶层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馆藏清代绿地寸蟒妆花缎匹料,机头织有“杭州织造臣书正”楷书款。通过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内务府呈稿、来文等档案资料,考证出书正系内务府镶黄旗人,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二十四日书正简放杭州织造,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十六日差满离任。梳理书正的仕宦经历,勾勒出其大致人生轨迹,既有助于讲好藏品及其背后的故事,也有益于管窥清代内务府旗人的仕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