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澈 《历史档案》2005,(3):F0002-F0002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以保护使馆安全等为由,于1900年(即庚子年)发动了侵华战争,并攻占北京。次年(即辛丑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十一国公使团签署《辛丑条约》,  相似文献   

2.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慈禧太后弃都而逃.1901年,清廷被迫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第六款规定,赔偿俄、德、法、英、日、美、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挪六个"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等项4.5亿两白银,年息四厘,分39年按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还清,以关税、常关税、盐税作抵押.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之时,清廷政府就推行过一些留学活动,以官费形式派员去欧美国家考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期望尽快培养出西学中用的实用型人才,延续清廷的封建统治,但组织留学的范围仅限于高官阶层。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之后,国  相似文献   

4.
论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是清末留学教育史上一项重要内容,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迄于宣统三年(1911),先后举办过七届,并举办过四届廷试.这一政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同治十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赴美泰西肄业章程》.根据此章程,当十五年后这些学生学成回国时,给予顶戴和官职,其后留欧学生也以此法奖励,但不授予科名.在那个十分重视科名出身的时代,仅有官衔而没有正式科举名分是不足以吸引这些留学生的.为此,光绪二十七年即谕令由督抚、学政以及外务部对留学生进行初试、复试,然后再给予进士、  相似文献   

5.
韩银廷 《兰台世界》2012,(33):25-26
清末留学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梳理清末留学运动背景的基础上,从内因与外因两个层面对清末留学运动的成因进行了细致详细的分析,并梳理清末留学运动的特征及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末留学欧美运动与清末新政关系极为密切。与派遣学生赴日留学一样,派遣学生赴欧美留学也是清政府为了推行新政、解决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为了在华的长远利益,增加对华的影响力,欧美一些人士也试图吸引中国人到自己的国家留学。总体而言,清末留学欧美学生人数不多,但是,其中学有专长和成为某一领域风云人物的甚多,其主流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庚款生,大都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和学科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7.
<正>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向欧美列强赔款45000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000万两,即历史上通称的庚子赔款,英国从中分得赔款总数的11%。1909年美国首先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款余额,用于中国教育事业和派遣留美学生。在美国影响下,1922年英国宣布向中国退还庚款,1930年两国就退还  相似文献   

8.
把这份奏折载入史册吧派遣幼童到美国留学,是“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这两句话,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里说的。因为“古今未有”,所以这一计划的决定,采取了极其郑重的方式:年月日,先由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向同治皇帝(实际上是向垂帘听政的慈禧、慈安两位皇太后)会奏;太后批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复议;总理衙门和曾国藩、李鸿章对奏稿进行商议修订,月日,再将议奏呈太后,月日获得批准办理。在奏折里,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评价外国的科学技术:西洋军事实力的背后,有地理、数学、天文、制造等多种知识;他们重视引入外国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9.
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选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8年5月2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议案。当天,美国国务院即电告驻华公使柔克义,令他将此事通知中国政府,询问中国政府对退还时间与退还办法的意见,并说明退款必须用于“兴学”。柔克义先与清政府官员进行了数次会谈摸底后,于7月11日正式照会清政府。7月14日,庆亲王奕劻在复  相似文献   

10.
1872年-1875年,在曾国藩、李鸿章、容宏等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中国铁路工程开拓者詹天佑即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1.
关于《蒲安臣条约》中涉及教育的条款,学术界争议颇多。不同于其他的城下之盟,清政府不必以屈辱为代价来迎合外国侵略者,而且清政府也有不将其批准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罗晓莹 《兰台世界》2013,(18):22-23
清末中国在内外交困的窘境下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然而留日教育的成果不尽如人意,速成科教育是一大弊端。速成科的取缔,致使留日人数日趋减少,1935年在达到又一个高峰后,随着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而结束。  相似文献   

13.
庚款留美是近代教育史上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清华学堂作为庚款留美项目的主要承办者,其发展的历史最能够体现庚款留美的历史意义。研究这段历史,对于理解近代留学,以及近代英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王献唐先生为保护齐鲁文脉,载书南迁,但经费无着。1939年,在傅斯年的帮助下,王献唐先生申请到中英庚款资助,担任史学研究员,由此究心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并完成巨著《中国古代货币通考》。本文即通过作者新近发现的《王献唐日记》、书信及其他档案资料,就王献唐接受中英庚款资助进行科学研究史实详加考证。  相似文献   

15.
情末,政府虽开始倡导发展实业,然由于政局动荡、财政困难,总体来看,商务不振,实业不兴.  相似文献   

16.
17.
<正>这是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清末奉天地方官员领取薪俸的清单,包括正俸及养廉银、公费银等补贴。清代顺治年间制定的正俸包括俸银禄米,很微薄,康熙末年时出现了严重的贪污耗羡现象。耗羡是指征收正额赋税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加征的部分,没有数额限制,不上交国库留于地方。雍正元年(1723)将耗羡贴补官员公开化合法化,藉之高薪养廉,因而称为"养廉银"。乾隆十二年(1747),全国  相似文献   

18.
马小力  郭晓颖 《兰台世界》2016,(23):115-118
1907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官费派遣23名女师范生赴日本实践女学校留学,成为清末留学教育的一大壮举。究其历史背景,清末时期,清政府推行教育新政,逐渐开始重视女子教育,并鼓励女子留学;奉天地区在革新派官僚的带动下实施教育改革,为培养女子师范人才,尝试官费派遣女性赴日留学。之所以能够顺利派遣,还与当时日本国家主义的贤妻良母教育思想以及日本各界对中国女留学生的积极接纳有关。  相似文献   

19.
1908年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开始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尽管中美各界就美国退还庚款用途莫衷一是。但主体基调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中美图书馆界亦把握时机,力促美国退还庚款用于民国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美国"为全美中友谊",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超索部分.中美各界就美国庚款"退款"用途主体基凋一致--即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美国所退庚款也部分用于中国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学教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