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品读     
正《幸福》画面构图均衡,色彩呈现暖调,饱和度适中。光源集中、过渡均匀,影像反差大、立体感较强。燃烧的柴火,映衬着一对老年夫妇满是笑容的脸庞。画面截取了一对老人日常生活场景的瞬间,温馨幸福,诠释出一派满足和喜悦的景象。标题与画面内容相呼应——生活虽然简朴,但是彼此相爱、关心,健康相守,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人民历代以游牧生活为主,独特的生活背景形成了蒙古族民歌高亢悠扬、舒广雄厉的鲜明特征。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抒情,节奏舒缓自由、字少声多气息宽广,歌曲感情深沉适合赞美与歌颂。"短调"形式灵活,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简单易学老少皆宜,歌曲题材广泛常用于即兴演唱。本文简述蒙古民歌长、短调的特点与代表曲目,有助于我们共同学习欣赏蒙古民族歌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油画《红船·颂》在2020年创作完成。作品画面采用两联并联的构图方式,以红黄蓝三原色作为基调——1921年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是低沉的蓝色调,革命圣地延安是辉煌的金黄色调,画面正中用热烈的红色调突出表现的就是那只启航中国革命征程的"红船"。  相似文献   

4.
水粉画、丙烯画和油画都讲究"笔触",也就是利用笔法的纵横交错,创造出需要的画面效果。或干或湿、或顺或逆、或急或慢、或刚或柔、或轻或重、或擦或扫、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或直或曲……"笔触"一定要根据对象的形体及画面的整体需要来运用,它们对塑造形体的多变、对烘托画面的气氛起着一定的表现作用。应用得当,能使画面增添许多情感和魅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闻名世界的泸定桥,有一副桥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这副桥联是朱德亲笔题写的.联中的"帝国",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它让人一读,便立即想到当年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出征万里的伟大壮举,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惊险画面.  相似文献   

6.
紫红色的云霞充塞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的确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入迷恋。  相似文献   

7.
这个板书着眼于诗歌教学的特点,即抓诗眼,抓画面,抓表情朗读.同时兼顾写作特点.全诗开头两句,展现了雄伟壮丽的长征全景,抓住"不怕"、"只等闲"这些关键词语,突出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接着,逐一板书"走泥丸"、"腾细浪"、"暖"、"寒"、"更喜"、"尽开颜"这些词语,联系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越五岭、过乌蒙山、巧渡金  相似文献   

8.
影像品读     
正《漓江渔火》画面温馨,漓水、渔火、竹排、渔翁、鸬鹚的结合,极富诗情画意。画面色调冷暖相依,加上水中的倒影,使画面生动和谐。漓江渔民利用鱼儿的趋光性,驯养鸬鹚捕鱼用以生计,而今由摄影师重现场景,已少了昔日生活的艰辛,唯留下温馨与宁静的画境。《蜂恋花》画面景深合理,用光唯美。作品采用对角线构图,物象一静一动,张弛有度;逆光拍摄,增加了被摄体的质感,提高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纵深感。整体看来,作品偏灰调,稳重端庄,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民歌是流行于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草原一带,其大体分为"长调"与"短调"两大类。长调大多节奏自由,曲调悠长,音域宽广,明亮高亢,委婉动听,具有辽阔的草原气息,属于抒情性民歌;短调则节奏较规整,曲调朴素简洁。"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点,无论曲式和演唱方法都是蒙古族民歌中所特有的。"长调"是蒙古族民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很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研究、整理,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历史题材纪录片具有和现实题材纪录片不同的影像表意方式。画面色调除常态的彩色外,常用暖黄色、黑白色调,特殊色调的背后有特殊的情绪和意念表达;内容偏于静态,但利用各种方式追求画面的动态;表现蒙太奇的运用重于再现蒙太奇,总体节奏较为舒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鄂尔多斯短调民歌为例,介绍蒙古族短调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形式,并尝试将短调民歌与美声唱法歌唱技巧有机结合,探寻蒙古族短调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诗歌《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暖树"课本注解为"向阳的树"。通过对唐诗中"暖树"的用法、古诗中"暖×""寒×"结构的语词以及文意等多方面的探究,认定"暖树"解释为"春天的树"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在视频画面中传递信息的主要对象是画面主体,画面主体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注意的持久性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归纳"井"形构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视频画面主体位置的统计发现,教学视频画面中的主体位置普遍以"三分法构图"形式存在。采用心理学研究手段与方法(眼动实验法),研究画面"三分法构图"中主体位置对学生注意的影响,结果显示,主体位于画面中间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观察画面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的,不同专业学生的眼动指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画面审美"在田园诗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儿童"画面审美感知"的具象性和多维性、"画面审美想象"的经验性和断裂性、"画面审美情感"的移情性和独特性,教师可以延展儿童"画面审美感知"的广度,拓展儿童"画面审美想象"的宽度,积淀儿童"画面审美情感"的深度,从而让儿童在"画面审美"中,不仅感受到田园诗的画面美,更获得了审美的浸润与熏陶。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吸收了领域课程、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按照"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路,关注儿童的成长规律,以兴趣为导向,构建了"暖记忆系列课程"(以下简称"暖课程"),致力于为学生营造有温度的课堂,推动小学课堂教学走向校本化、人性化与体验化。一、打造六大主题"暖课程",塑造"暖文化"育人标签学校深谙不同儿童的个性发展差异,从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打造了六大主题"暖课程"。  相似文献   

16.
影像品读     
正《暮归》作品构图稳重,意境优美,充分利用了侧逆光的暖调表现牧归的场景。逆光拍摄有两种效果可以选择,一是"剪影"效果,二是"轮廓光"效果。此图选择了轮廓光效果,使背景的纵深感更强。曝光时以高光部位为测光依据,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突现主体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影调,是指画面中影像的阶调,是摄影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恰当的影调,可以起到烘托画面氛围、调整画面构成、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作用.在摄影实践中,通常把影调分为三大类:高调、中调、低调. 一、高调的风光作品 高调的风光作品,一般画面亮度较高、简洁明朗,能给人一种愉快、阳光、纯洁的心理感受,适宜表现以白色为基调的题材.在拍摄高调风光照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浅色调的主体进行拍摄.当然,陪体的色调也要尽量接近主体.二是使用顺光、顶光、散射光进行拍摄.  相似文献   

18.
曾波霞 《考试周刊》2008,(53):174-175
在对图像中某一颜色进行单独调节后,应观察此调节过程是否影响了整个画面的色彩平衡,即所说的"色偏"。如何在计算机中保证屏幕上看到的颜色与大自然的颜色或艺术想象中的颜色一致呢?本文就此讲述在Photoshop中一些调节色彩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教材是用多媒体画面语言编写的,经过多年研究"多媒体画面艺术",作者首次提出了"多媒体画面语言"的概念;创建了"多媒体画面艺术理论"和"画面语言学",对画面语言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是作者十年来研究"多媒体画面艺术"的体会,提出认识"画面语言"需要搞清楚三个要点:"形""动"和"画面语言学"。其中"形"和"动"是画面语言表义的两大特点,即"以形表义"和"分时呈现";"画面语言学"是运用画面语言时遵循的规律,除(语构方面的)多媒体画面艺术规则外,还有(语义方面的)设计格式和(语用方面的)教学格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F0003-F0003
现代化教学普及的今天,投影机已经成为教师们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但由于投影距离有限导致画面偏小,难以让人满意。NEC超短焦投影机M300XS+系列上市伊始就受到广大教师群体的欢迎,究其原因,还是采用短焦镜头能够短距离投射大幅画面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