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九讲:墨法 书法有用笔用墨.笔、墨虽是分说,然非笔不能运墨,非墨无以见笔.故黄宾虹说:"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用笔,骨力外张者;用墨,血肉丰满者.有笔无墨,枯瘦带俗;有墨无笔,臃肿拖沓.贵在笔墨兼得,相映成趣.同样,论用墨,必兼论用笔.苏东坡《论书》谓:"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神、气"指神采气格,"骨"谓用笔,"血、肉"是说用墨.神采气格须灵视乃见,而用笔用墨则有迹可循.  相似文献   

2.
正以上三种调墨方法是意笔画法最基本的用墨手段,但在使用中要交互相见,融而为一,方能构成墨色的整体结构。藤本花卉因藤蔓的线性结构和形态,调墨方法通常以笔上调墨为主。叶子的调墨法变化最多,三种调墨法皆可  相似文献   

3.
墨法 用墨有:浓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淡墨法、泼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作一幅画,均可巧妙运用.倘能极其自然,即得上乘之奥秘.可谓之法备. ——1948年 用墨之法有:浓、淡、破、渍、泼、焦、宿墨. ——1952年课徒手稿 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 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 ——节自1935年张虹所编《宾虹画语录》初稿本  相似文献   

4.
正《贺铸帖》,为翰牍九帖之五,是米芾致玉笔架主人的书札。清代吴其贞《书画记》称为《米芾再启帖》,《清鉴堂帖》称为《贺铸帖》,《书法大辞典》称为《玉格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则称为《易王献之二帖书》。《贺铸帖》呈逸迈奇崛之势、郁勃清健之姿,通篇无丝毫懈怠处。其用笔墨重而意蕴,极显书者功力与个性,正可谓"书本于笔而成于墨,笔不为墨所累,墨不能游于笔外,纯熟之极,然后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与西方画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是以我们民族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与墨为主体的。并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水从笔墨而成。正如清代笪重光所说:墨  相似文献   

6.
焦墨疏论     
在中国画的诸多技法中,焦墨法是既古老又具有一定难度的表现技法.焦墨法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彩陶绘画以及隋唐时期的壁画,北宋的山水画也多使用焦墨.用纯焦墨创作的中国画,以明末清初的程邃为始.现代的黄宾虹、潘天寿以及当代的张仃等人,也时常以纯焦墨作画. 焦墨法,是指用不掺水分的浓墨渴笔作画.这种技法,用单一的浓墨来实现画面的虚实、浓淡、干湿等层次变化.它以皴擦代替渲染,笔锋含墨量的多少和下笔时的轻重缓疾,是掌握焦墨技法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黄宾虹善于用墨,提出"五笔七墨"说,为书画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其高徒林散之,则把他的用墨理论及方法运用于草书创作中,最终达到了"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高境界,被尊为"当代草圣"。林散之对墨法的出色把握,得益于黄宾虹的谆谆教导及其自身超凡的艺术实践与领悟能力。黄宾虹在《画法要旨》中,把笔法、墨法、章法归结为书画之三要,并明确将用墨法之要逐一论述。  相似文献   

8.
清代大家恽寿平说:“有笔有墨谓之面”。此语,意在强调研究笔法、墨法技巧于中国画之重要。“汇笔成阵,聚力为势”,是指从笔墨起,并将笔墨为点,组织为线,聚线成力,由力生场,一幅成功的中国画作品.一定有着成功的力场设计。本文结合本人的中国画创作经验,就笔势的运用、力场的设计究理求源,进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墨戏画属文人画范畴.在创作主体这一方面来说,最突出的便是游戏态度;画家以随机触遇的感兴为创作动因,而不事先构思,惨淡经营;墨戏画力求摆脱既成的"格法"程式,不求形似,逸笔草草,重在创造新颖奇特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中的笔、墨、色三方保持着相互成就却又相互抗衡的矛盾关系。在笔墨、墨色、笔色三对矛盾关系中,笔墨矛盾最为核心,是创作中的动力因素。墨色矛盾从属于笔墨矛盾,是笔墨抒情性的重要体现,水墨黑白二色的情感分类使得墨法具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情色彩。笔色矛盾是中国画线性特质与西方画学的区别表现,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绘画历程,使其只能选择笔而弱化色,笔墨的重要性一定要主导色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石涛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他对画松有着特殊的偏爱。据考证,石涛画的松树,得法于黄山,大致有两种画法:其一是平坡之松,松干多挺直,松针较宽,短促出笔,略带圆弧形,六七笔成一组,具自然生态之趣;其二是悬崖高山之松,松干多以斜出取势,盘曲瘦硬,松针细长刚劲,用墨干而浓,  相似文献   

12.
用墨散论     
正书法本于笔,成于墨。历代书家在重视笔法的同时,也无不重视墨法。古人有"不知用笔,安知用墨""字字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等论述,正是说明墨法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传统书论有"墨分五彩"之说,指的是"浓、淡、润、渴、白"。具体地说,即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润可取妍,渴能取险,白知守墨。  相似文献   

13.
文征明的山水画,就其作品形式而言,可分为粗笔与细笔两种形式,但细笔成就高于粗笔。其细笔一路的画法受元四家及沈周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赵孟对他影响更大。在用墨方面,文征明吸收了云林墨法那种惜笔如金的精神,并借鉴了赵孟、黄子久的墨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墨法。在着色方面,文征明直取  相似文献   

14.
正2、墨韵用墨与用笔相辅相成,以笔取气,以墨取韵,所谓"元气淋漓彰犹湿",正是墨韵所构成的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墨韵首先来自墨法的变化,浓淡干湿、枯涩厚润,皆是构成墨韵的基本条件。就藤本花卉的创作而言,叶片、花朵、果实、藤枝的墨色对比变化,是墨韵的创造依据。叶片墨湿,藤枝墨枯,叶片墨浓,藤枝墨淡,反之亦然。其临见妙裁之机,既来  相似文献   

15.
<正>对拿惯了油画棒的小学生来说,拿毛笔作画一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就安排了水墨画教学这样的课程。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它有三种基本要素: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它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它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为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无论如何变革,中国画都高不开笔与墨,无笔无墨不能称为中国画。科学的知识、美学的修养、道德素质的提高,加之成熟的笔墨是每一位成功的画家必备的。  相似文献   

17.
话墨     
墨,是文房四宝之一。我国用墨历史甚为悠久。殷商之时,已有人用墨黑绘画了。最早的墨可能是天然矿物,顾微《广州记》说:“怀北郡掘堑,得石墨芯多,精好可写书。”戴延之《西征记》说:“石墨山北五十里,山多墨可书,故号焉。”由此可见,最古老的墨,当是石墨。许慎在《说文》中给墨下了这样的定义:“墨者,黑也,字从黑土。”“墨者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这说明,墨是以煤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煤烟怎样制成墨的呢?请看三国韦诞的制墨法:“今之墨法,以好醇松烟乾捣,以细绢簁于缸中,簁去草芥,此物至轻,不宜露簁,虑飞散也。烟一斤已上,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梣皮即江南石檀皮也。”接着取五个鸡蛋的蛋清,珍珠、麝香  相似文献   

18.
学会用墨     
谈到书法,我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笔墨。我们关注多的是用笔,却常常忽略了用墨。你一定会说,墨不就是黑的吗,难道还能变出花来?当然了,用墨和用笔一样都有技巧。近代著名书画家黄宾虹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有了水的掺和,原本黑色的墨就有了颜色  相似文献   

19.
正步骤1:以狼毫小笔重墨勾出燕子的喙和眼睛,并以胭脂点出燕子头部特有的色调。步骤2:顺势画出燕子的背部,注意墨色的变化和背部的形体结构。步骤3:用重墨画出燕子的长尾,以丝毛法画出腹部轮廓。  相似文献   

20.
<正>写字作画所用之墨,不知从何时诞生。但从《庄子》"吮笔和墨"的文字中,可以推测至少在周朝就已经有墨存在,不过当时制墨的原料与现在不同。从"墨"字的字形来看,是从"黑"从"土"而来,可知最初所制之墨是矿物质材料,以黑色土石为之,属于天然石墨或矿物颜料。我国用人工制造的烟墨大约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