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清初将蒙古各王公首领及回部伯克、蒙藏喇嘛等,分别按人数多寡编定班次,每年各以一班于年节时轮流入京朝觐皇帝,称"年班",这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朝贡制度。大小金川之战后,四川土司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被纳入被年班体系。  相似文献   

2.
与“辅学校所不及”的内地义学不同,调节苗汉矛盾,稳定边疆社会,是清代西南义学的根本目的。在清廷西南边疆治理的深入和推动下,西南义学发展迅速,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康熙朝以笼络土司、稳定西南局势为治理目标,义学在城市和土司上层中发展;雍正朝通过改土归流强化对土司地区的统治,改流地区成为办学重点,义学达及乡村地区及下层苗民;乾隆朝以后在民族矛盾复杂、局势动荡的社会形势下,义学仍然在西南地区普及。西南义学发展深入,使儒学教化突破精英阶层和土司壁垒而涉履乡村,实现了对西南土著民族的儒学教化及有效控制,对多民族一统国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代之初的少林寺武术活动开展尚显正常,但好景不长,自康熙中后期以后愈加受到清廷的戒备和限制。至清代后期,尽管清廷的高压政策有所缓解,但少林寺敏感的神经仍未松懈,令少林武术发展失去了诸多好时机。  相似文献   

4.
2016年,阿坝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普查出金川县档案馆馆藏的一件清光绪二十四年“绰斯甲布宣抚司号纸”,该号纸与四川博物院藏的“绰斯甲布宣抚司印”是绰斯甲土司现存唯一的印信号纸。该号纸是绰斯甲土司最后一次依例承袭的见证物,见证了清末赵尔丰归流新政、事涉川康划界之前的土司治理场景,是了解清代晚期川康藏区土司制度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欧磊 《兰台世界》2013,(15):21-22
清代官员丁忧制度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完善,清廷对官员丁忧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丁忧官员的范围也较前代有所扩大。通过对清代官员丁忧制度的研究,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清代的汉化倾向和变革已经成为不可遏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6.
盈江县档案馆从民间征集到少数民族土司大印多枚,其中2枚是清代乾隆时期傣族干崖宣抚使司、盏达副宣抚司文印.……  相似文献   

7.
清代冕宁县衙门档案现存392卷,上起康熙,下迄光绪,具体地反映了清代四川彝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后清朝中央政府对彝区土司进行“额设”、袭替管理的情况;以及冕宁县境内汉彝藏各民族人民商贸往来、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清廷重视八旗蒙古人对其自身母语(即蒙古语言文字)的教育和传承,以此作为协助清廷治理蒙古地区的重要基础。顺治、康熙时期清廷在八旗蒙古官学中设置蒙语蒙文课程。雍正帝将蒙古语文视为“蒙古本务”,并将其定为八旗蒙古官员升迁的依据。雍正之后诸帝亦对此重视有加。然而,这样的高度重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清中后期,蒙古语文传承在八旗蒙古人中的大规模断裂已成为不可逆转之趋势。前人在研究清代民族语言传承问题时,较多关注八旗满洲人,对八旗蒙古人关注较少。本文结合满文历史档案,对清代八旗蒙古人母语教育和传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导致其传承危机的内外因,并由此引发关于八旗蒙古人“满化—汉化”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清代东北土地沃衍,特产丰盈,宁古塔是保证清廷及皇室贡品供应的重要基地。为满足皇室和朝廷需要,宁古塔将军负责所属各地贡品的采办、贮存及向朝廷呈进之务。本文就宁古塔地区的贡品采捕、呈进的情况,作以粗浅探索,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晋商自清代涌现出一个新型的群体“票商”。祁县商帮别具一格称其为茶票商。它们凭借一张小小的汇票纸解决了中国南北大流通的难题,同时还承汇了清廷的京饷、协饷、海防经费及四国赔款、庚子赔款等,毫无疑问地成为清政府的财政支柱,清廷的总出纳。为了揭示票商称雄商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1.
清廷借编修《四库全书》之机,在全国征集图书的同时,开始了大规模的查禁,对违碍之书加以销毁,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亘古未有。姚觐元将其汇辑为《清代禁毁书目四种》,开清代禁毁书目研究的先河,具有重要的文献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顺治初年,清廷在中原的统治尚不稳固。为了保证北京的安全,清廷仿照盛京旧制,在京城设置了用于军事报警的信炮,以便驻京八旗可以迅速聚集御敌。这一措施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信炮制度。学术界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通过翻阅清代档案,仍可发现一些北京信炮制度尚不为人熟悉的内容。一、清初北京信炮的设置顺治元年(1644),清廷入关并定都北京。但当时清廷在关内的根基不稳,南方反清势力仍具备一定实力。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云南省档案局申报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云南土司系列丛书——《云南土司世系年表》、《云南土司遗迹》、《云南土司抗战研究》正式出版发行。《云南土司世系年表》以晓畅明白的文字介绍了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怒江、德宏、保山、临沧、普洱、文山、玉溪等地土司制度的建立、完善、发展及变迁。《云南土司遗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云南西双版纳、普洱、红河、文山、曲靖、昭  相似文献   

14.
绿头牌奏是清代京内衙门或个人使用的上奏文书,又称牌奏、大牌.它在清入关之前可能已开始使用,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清前期,绿头牌奏在清廷日常政务活动中普遍使用.乾隆朝以后,绿头牌奏被制度化,使用范围大幅缩小,主要限制在清廷礼仪事务的处置上.但绿头牌奏一直存续至清朝灭亡.  相似文献   

15.
正宦官制度是清代宫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清代近三百年历史,较为完备的宦官制度对于整饬清宫纲纪,加强巩固清廷统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顺治帝亲政后,仿依明制,设立宦官机构十三衙门。虽然立下铁碑,严禁太监干政,但对个别太监仍较放纵,并由此加剧了满洲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6.
论清廷对戏剧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澈 《历史档案》2003,(3):77-85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朝代,仅就戏剧而言,清代的戏剧文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出现了昆曲的繁荣、徽班的进京、徽汉合流的辉煌以及同光十三绝,最后促成了京戏的诞生,也为当代中国京戏的发展准备了优秀的人才。清代戏剧文化的发展,与清廷  相似文献   

17.
刘黎 《兰台世界》2015,(6):12-13
清代实行银钱本位的货币制度。铜钱紧缺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又出现了银贵钱贱的问题,清廷对此首鼠两端,直至货币体系崩溃而无有效措施。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东川府铜矿的命运是其经济社会崩溃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入清以后,蒙古与新疆地区渐次进入清朝版图。在清廷的允许下,大批商人前往蒙古和新疆地区经商。乾隆时期,清廷制定了"部票"制度,管理商人的贸易活动。本文主要运用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首先探讨商人部票的颁发,进而讨论商人持"部票"经商的流程与实态,最后分析商人申领照票档案的基本内容,希冀以此增进对清代旅蒙贸易具体情形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孙雨苗 《历史档案》2023,(4):94-101
高丽布作为一种外来面料,很受清廷重视,尤其在皇室丧葬、祭祀以及宗教场合中占重要地位。皇太极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形势的推动下,高丽布输入量呈爆发式增长,其输入途径由强制贸易等方式转化为稳定的朝贡模式。入关后高丽布在服用、赏赐等方面的用途逐渐减少,因此清廷大幅削减朝贡高丽布的数量。但终清一代,清廷强调高丽布在皇室祭祀场合不可替代,体现了宫廷对于传统习俗的坚守。高丽布在清代宫廷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满族文化的吸收调整性和保持传统的坚韧性。  相似文献   

20.
姜珊 《兰台世界》2024,(2):32-36+42
盛京刑部是清廷于陪都盛京设置的重要理刑机构,主要掌管盛京区域涉及旗人的案件。关于盛京刑部、清代司法审判机构以及清代东北地区司法问题的研究虽已形成一定的成果,但未对盛京刑部的司法审判职能详细展开研究。另外,已有的研究也未能完全揭示其在地方司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清代东北的审级问题更是未能得到准确结论。盛京刑部在清代盛京地区司法审判中的作用,盛京刑部作为清代地方司法体系中特殊一环,如何通过司法审判来维护盛京地区的社会秩序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全面且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