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书如其人。书法创作既要展现个人的性情,也要遵循章法,只有章法运用恰当,写出来的字才能体现书法之美。章法统领着书法作品的外观与内涵,或雄浑遒劲,或秀美飘逸,或端庄工整,导引着书法艺术的视觉感受。章法,是指排布整幅作品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相互呼应,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以及一字与多字之间的关系都要处理得当。关于布白,历代名家都作过精辟的阐释,明  相似文献   

2.
正第六章《乙瑛碑》的章法一幅书法作品,要集画成字,集字成行,集行成幅,通篇一气呵成,方能成为整体完美的艺术之作。章法,就是整幅作品中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上下左右承接和呼应的方法。与章法相比而言,结体属于一字之内的小结构,章法则属于整幅作品的大结构。章法也称布白,即在白纸上分布黑字。清代刘熙载《书概》中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书法是以其结字、体势、章法的独具匠心展现着无尽的艺术魅力。文章以张旭心理活动状态——情绪对其书法作品的影响为脉络,分析其作品精湛的书法技巧和强烈的抒情意识并从中找出情绪这一不可或缺因素对张旭书法艺术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散氏盘铭文》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时代书法艺术高峰的杰出之作。其书风雄浑放逸,结字姿态闲散,章法有自然之趣,应从用笔、结体和章法等方面进行研习。  相似文献   

5.
品读     
<正>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梁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元·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用笔、结字和章法是书法作品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其中当以用笔为核心,结构与章法自然也不可放松。赵  相似文献   

6.
有些书法爱好者,甚至"学"了几十年之书法爱好者,其作品找不到一个笔画是合乎要求之"笔法",或者说,有些笔法、字法不灵动,显得呆板,毫无生气。究其原因,乃缺失"笔法秘笈"也。要知道,中国书法,乃中华民族特有之"中国符号",每一个汉字、每一根线条,都有生命力。笔画、结构、章法构成了书法之三要素。欣赏与评判书法作品之优劣,亦可从这三要素入手。本文以书圣王羲之墨迹范字为例,对笔法、字法进行技法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芝元先生的草书作品,点画沉实,行笔流畅,用笔、结字、章法均有法度,是一件水平较高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落日故人情”一句写成“落日情故人”了,应在文尾加以说明.“游子意”之“游”字应写“走之”“遊”字,这个“三点水”“游”字是个简体字.第二,个别字的草写不够准确.如“去”字与“知”字易混,《草决百韵歌》有“长短分知去”之说.  相似文献   

8.
章法,就是段法,节法,是介乎句法与篇法之中的。刘勰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古人因而有句法、章法、篇法的称谓。句法是对字词的结构、组织、色彩的考察,篇法是对整篇起、承、转、结等结构的考察,而章法则是对某一节段内部或节段之间关系的考察。但汉代以来,章句并称,有所谓分章析句之学,是着重讲字法、句法、章法的。故刘勰又云:“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章法与字法句法相关,也与篇法相联,只有“篇  相似文献   

9.
刘亚梅 《考试周刊》2010,(27):196-197
书法技法的三大构成要素是笔法、结字法和章法。高师草书教学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线质、结体和空间构成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书写训练。  相似文献   

10.
正姜启元书友的《陋室铭》隶书中堂,主要取法《乙瑛碑》《史晨碑》等平稳端庄风格的汉隶作品。此作用笔熟练,结字平正,章法布局严谨工稳,从中可知作者具备很好的作品驾驭能力。然不足之处在于用笔结字  相似文献   

11.
南唐后主李煜是晚唐五代最为杰出的词人之一。后主词之所以具备如此高超的艺术造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章法结构上的匠心独运。文章从词之章法结构中起句、过片与结句三个基本方面入手,对李煜词展开探讨,将其章法结构特点归结为起句大致分为以景起和以情起,且又可分为“平起”与“陡起”;过片常见“承上启下”之法,同时又善用“一气贯注”之法;结句则可分为以景象作结、以情貌作结、以情语作结和以比兴作结四大类。  相似文献   

12.
章法,就是段法,节法,是介乎句法与篇法之中的.刘勰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古人因而有句法、章法、篇法的称谓.句法是对字词的结构、组织、色彩的考察,篇法是对整篇起、承、转、结等结构的考察,而章法则是对某一节段内部或节段之间关系的考察.但汉代以来,章句并称,有所谓分章析句之学,是着重讲字法、句法、章法的.故刘勰又云:“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章法与字法句法相关,也与篇法相联,只有“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精英,字不妄也”,(以上刘勰语,均《文心雕龙·  相似文献   

13.
商新民先生的"落笔雲煙(云烟)"大字榜书,用笔精到,行笔沉稳,总体是不错的.款式上可稍作调整,一个方法是把上款提到与"落"字齐平的位置,另一方法是把上款与下款合并落在下款位置.另外提点建议,希望作者多临临帖,现在作品中透不出师承关系,好像是硬笔书法稍加提按而为."书法有法"(孙晓云语),其中包括笔法、结字法、章法和墨法.笔法有方圆提按,墨法有浓淡干湿,结字有欹正开合,章法有疏密大小.这些,在作品中体现不足.希望靠靠字帖,在创作时可找名作参照一下,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4.
作品点评     
吴秋莹同学的作品用笔干净利落,轻重得当,结字方方正正,端庄大方,章法布局完整合理,是一幅整体感不错的作品。建议:1.左右结构的字除了注意左右的穿插避让,还要注意左右大小的协调,左右之间的距离要合适。如"隐、隔"两字的左耳旁都偏大了些,"桥、桃"两字的左右两边挤在了一起。左中右结构的字也是如此,"湖"  相似文献   

15.
正第十二讲通变章法,是书写内容分行布白的呈现方式,也是书法作品中与笔法、字法并重的三要素之一。章法形式多样,受展示需要(功用)、书写内容、字体、载体特征、书手审美倾向等多方面影响,如少字的大字作品与多字诗文作品章法不同,行列整齐的楷隶作品与行草作品章法不同,为追求视觉效果的展览作品与实用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幅书法作品的审美效果是形式、章法、结字和用笔这些审美因素相得益彰的共同作用。朱永进等34位老师的书法作品是本次展览遴选出来的毛笔教师组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这些作品凭借它们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较好的艺术表现力在诸多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可以看出这些作者在书法学习上,皆学有  相似文献   

17.
正沈根度书友的草书中堂,书写毛主席的七言律诗《长征》。作者自始至终一笔不苟,用笔精到,结字在端庄中有大小变化,章法比较和谐。偶有几个小瑕疵,如"闲(闲)"错写成了"间"字、"难(难)"字越出章法的边缘而略显不协调、落款太拘谨等,但仍不失为一件整体感较强的作品。作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草书字势的欹正相间与"行气线"的摆动照应。字势的欹正相间,是指草  相似文献   

18.
诗歌创作是由字而句,由句成章的,所以,诗法分字法、句法和章法。三者中,章法为重,次为句法、字法。章法着眼于一首诗的整体结构,它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程式。凡诗不论古今体、五七言,总不离起承转合四字,而千变万化,出于其中;所谓起承转合,就是起联道破题意,次联承其意,第三联用开笔,结旬收转,与起联相应,以成章法;但“以事不错综,则不成文章”。所以章法的变化又尤为重要。李东阳说:“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拄对待,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纵观古诗词,章法的灵动中逆挽句法可占首位。  相似文献   

19.
书法与礼仪     
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谈到书法章法时,强调:“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也就是说每行字的上下都要有前后呼应,都要左右关照,时时顾盼。通篇作品章法,犹如在战场上列兵布阵,讲究法度。我想这不仅是作书的法则,亦是人在与他人行进时礼仪之准则。《礼记·内则》中讲:“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意思是说:和父母或长辈同行时,子女或晚辈应跟随前后、左右,热情地拉着父母的手或恭敬地搀扶长辈的胳膊而行走。一点一画总关情,字与字的前后呼应,行与行的左右顾盼,不正是与礼仪之则相通吗?难怪有人通过字识人、用人、陶冶人。下面,我们就学生的几幅书法作品来欣赏。  相似文献   

20.
正高艺梅书友的楷书对联,用笔工稳精到,点画秀润,字形结构中宫紧收,体势瘦长,足见其对欧体楷书研习之深入。欧阳询由隋入唐,其楷书风格保留了前代险峻质朴的书风,因而在学习欧楷时不仅需要保证其法度的严谨,更需深入体察其风格特征中的古意。此作从用笔结字到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