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先师新会陈援庵先生(垣)诞生于清光绪六年(公元一八八○)旧历十月初十日(新历十一月十二日),今年一九八○十一月十二日,是先师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一九七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先师逝世后,我曾写过一篇《敬悼先师陈援庵先生》的文章。此次为了纪念他老人家诞生百周年,我已写了一篇为钱大昕所著《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表微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2.
齐良迟先生是我敬仰的书画前辈,他离开我们已经十周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常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与齐良迟先生生前有过多次接触,他的人品和画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生的画画的好,从笔墨韵味,到题材章法,既有白石老人的艺术精髓,又有先生独到的个人特色,欣赏他的画作品读他的诗词,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我欣赏先生的艺术,更钦佩先生的人品。他谦虚友善,平易近人,记得  相似文献   

3.
北大是我的母校,蔡先生是我很钦敬的一位先师。老北大人,不论师生员工,都称蔡元培先生为“蔡先生”。  相似文献   

4.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张可礼先生,张先生编撰有《东晋文艺系年》。张先生的研究生导师是陆侃如先生,陆先生著有《中古文学系年》。这两部书虽然没有使用“文学编年史”这样的名称,但实际都属于文学编年史范畴的著作。因此,当陈文新先生通过杜贵晨先生找到我,让我承担《中国文学编年  相似文献   

5.
正陆文夫先生如果还在世,今年已经91岁高龄。1998年春,南京一家杂志社举办作者笔会,我受邀前往苏州出席。笔会第二天,陆先生邀我们到他开的老苏州茶酒楼小坐。我们到时,先生已经候在那里。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陆文夫先生。他瘦骨峥嵘的脸上,一双眼睛清亮如山泉,又幽深似古潭。见我们来了,先生微微欠身,朝我们每个人望了一眼,  相似文献   

6.
正陆维钊先生年轻的时候当过叶恭绰先生的助手,编过《全清词钞》。因为《全清词》篇幅太浩大了,所以当时没有人愿意去参与编写。陆先生对师母说:"我以前听陈振濂说他喜欢词学,你带他去家里看一下吧。"于是,我跟随师母来到家中,把那些线装书一叠叠地拿出来看。  相似文献   

7.
正遇到陆维钊先生是我人生的一个巨大转折点。1978年,我考取了中国美院陆先生的第一届也是最后一届研究生。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生病,大约半年后就去世了。所以,他除了开学的时候来过一趟学校,其余时间都是在医院里的。但是,我们的教学计划都是他做的。  相似文献   

8.
70岁的戚先生邀请60岁的陆先生到他家品尝新茶。陆先生说:"下午3时我准时从家里出发,一路散步,到您府上去。"戚先生说:"我也想散步,我在下午三点一刻出门接您。"这两位都是说一不二的朋友,下午各自按时行动,途中相遇后,一同走到戚先生家里,品茶聊天,悠闲自在。戚先生散步的速度是3千米/时,陆先生年纪小些,每小时多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我有幸参加由中国道教协会和运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吕祖诞辰1208年道教文化研讨会。与会期间,运城学院学报主编李安纲先生,编审马重阳先生和原运城日报总编王雪樵先生跟我谈起了先师祖詹鍈先生和业师詹福瑞先生,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读研期间的点点滴滴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同门曹述敬同志自北京师大来信,要我就古今语法方面,写一篇纪念先师黎锦熙先生的文章并向北京师大八十周年校庆献礼.因忆四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方酣,母校北京师大偏安城固,先师黎锦熙先生曾提出整理古籍的一套“为万世开太平”的具体方案,并亲手写成典范性的专著《天下为公》.至“四人帮”横行时期,古籍悬为厉禁,乃至通过外交关系要求撤除联合国高悬的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一章的匾额.黎先生这一巨著遂泯焉不传.  相似文献   

11.
先师季来之先生逝世已有一年多了.每一念及,总觉得恩师难忘,绝不是一篇文字所能尽述的.这里,我仅着重记述季师关于龚自珍研究以及对“龚学” 发展作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40年秋,陈鹤琴先生在江西省泰和县文江村,创办了江西幼师。我是第一届毕业生。离别陈先生已有四十多年了,回首往事,缅怀先师,更激发了我献身幼教的信心。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先生的教导。文江建校江西幼师的校址设在文江村旁的一座松林山岗上,只有一幢茅草宿舍。陈先生带领全校师生开山劈林,编草盖房,找水源,修道路,自己动手解决了吃住问题,创造了一个良  相似文献   

13.
怀念先师黎锦熙先生吴力生先师黎锦熙先生字劭西,1890年2月2日生于湖南湘潭县,1978年3月27日逝世于北京,享年89岁。先生的光辉著作、宏伟业绩、高尚风范,海内外专家学者著论旌扬,多见历次纪念文集并其哲嗣黎泽渝同志所著《传略》、《年谱》、《著述目...  相似文献   

14.
本记述了作三度随侍陆宗达先生学习《说》的经历,介绍了陆先生的治学特色和作的收获。  相似文献   

15.
之一:拜师学艺先师王企贤先生,是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明年是他老人家百年诞辰。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当年拜师情景,历历在目。那是32年前的一个深秋,北京市的语文教师来天津听课,前辈老专家蒋仲仁先生指导我上公开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后,王企贤先生应邀到一所小学作报告,我有幸亲耳聆听了他的讲学,感到十分震惊!我没有想到他老人家敢在那个年代直言教师要刻苦钻研,以囊萤映雪的精神学习业务,我对他老人家仰慕已久的激情,一下子迸发出来,我真想拜在王老门下,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转念一想,这有些近乎妄想。我一个普普通通…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先师陈训慈先生在与我合著《万斯同年谱》时,非常希望我能考证出天一阁藏《明史稿》是否为万氏亲笔。因为他的老师柳翼谋教授认为不能遽定。当时,他介绍我去见沙孟海先生,沙老很高兴,因为这本书正是由他居间,由宁波藏书家朱郯卿先生购得。为考证此本是否属万氏手迹,  相似文献   

17.
已然跨入了21世纪。 正月初三,本该过年,“放松”、“调节”一下。但“明星”们玩的影视,实在看不下。且烦上街,闹哄哄,不凑“热卖”之闹。 文人无聊便翻书,不经意间,竟翻出了先师马骥雄教授的《外国教育史略》,这才想起,今天,2001年1月26日,正是马先生辞世十周年忌日! 先生的往事,以及这书,又凸现到眼前。 这个日子我得写些个文字。 收到《外国教育史略》,已是1991年夏。书是  相似文献   

18.
教学片断:本以为,这是一个简简单单课堂问题设计,却没有想到一"问"激起千层浪,像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当时正在进行《五柳先生》的第二课时,我在和学生一起分析完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后,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即你们是否欣赏"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按照我原先的备课,我想学生多会说"欣赏",会说"五柳先生"他  相似文献   

19.
先师游泽承(国恩)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一年了,但是他对我的教诲还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那是1951年的春天,我刚以插班生的资格来到北大一个学期。我在家乡时,就早已仰慕先生的学问,想要请教,却又不敢。后来终于下了决心,写了一篇关于四川火井的考证文章,引证了《水经注》、《华阳国志》等书中的材料,誊清后送呈先生审正。先生很和气地接下了这篇习作。过了几天,先生在民主广场上遇到我,就把我叫到屋里,把习作还给我,并且对我说:“看你这文章,你还是肯用功读些书的,也查了一些材料,但是这还不够,必须努力学习新知…  相似文献   

20.
1978年秋,我初问学于子云乡人石臞先生,先师亲自开列阅读书目70余种.<训诂学>开课伊始,首先命读其中<国故论衡>、<文始>及<黄侃论学杂著>等数种,并以油印本<明解故>亲自授课.初读诸书,往往不得要领,颇觉有玄妙不可思议者.先师似有所觉察,笑曰:"训诂之道,要在贯通而求本,读书自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