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游牧为生的契丹民族,在历史渊源上并无用玉的传统。建国以后,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在政治礼制、宗教、世俗以及朝聘往来诸领域广泛使用玉器,形成了具有浓郁草原文化气息的玉文化,对其后的金元玉器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玉器系统,为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3.
崧泽玉器作为一个独立的玉文化,主要有饰玉和葬玉,它上承河姆渡、马家浜文化玉器,下接良渚文化玉器,形成了一个层累的系列。崧泽先民在玉料的选择上注重饰玉的典雅色泽和纯洁质地,注重葬玉的神秘表象;在玉器造型的设计中深受现实生活中的朴素原型和冶玉技艺之道的影响,考虑所造玉器的使用功能和佩带部位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崧泽玉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生命意识、柔美风格和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玉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6000多年前的古人已经开始使用玉,到《诗经》时代,玉器的制造与使用已经趋于成熟,各种名目的玉在那时也已经出现。文章通过对玉的名目的梳理,厘清了各种玉器,还分析了《诗经》中“玉”物象繁多的原因,证明了当时人们重玉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玉含有的精多。  相似文献   

5.
《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主要包括玉器名称、玉器不同部位和文饰名称以及饰玉器物名称等三大类。这些名物词与周代的典章制度关系密切,不仅反映了周代高超的琢玉工艺和等级森严的用玉制度,而且折射出周代玉文化由审美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约有35篇涉及到玉描写。一方面,《诗经》中玉作为玉器玉饰,广泛应用于人们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以玉比容、以玉比德。研究这些玉描写,我们可从中一探诗经时代独特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7.
田荆和 《现代教学》2014,(12):43-43
2008年,我校成为上海博物馆文博教育基地,为了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博物馆资源,我校依托上海博物馆这个资源库,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综合各学科知识,开设了"玉缘——中国古代玉饰文化初探"研究型课程,课程分为三个研究模块:博物馆中的玉、学科中的玉、生活中的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作一个基本的介绍。一、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1.博物馆中的玉专题一:中国古代玉器概述,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玉器发展历史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里有七篇记载唐代玉器的小说,通过文献的记载,我们了解到,中晚唐时期,玉器在经济、宗教、政治方面的功能逐渐衰退,而审美功能日益加强。玉文化在由神玉向民玉下移的过程中,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作为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可及人,玉可达国,玉可化神,深厚的玉文化,光照世界。源远流长的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德操品性,与教育相生相融,衍生出"琢玉成器"等教育思想。从两者的关系看,教育又天然地承栽着玉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以玉的质感、品相、韵味、风骨等文化属性思量和品味教育,或许有助于我们借他山之玉,悟教育之道。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从玉石到玉器的转化,是脱胎换骨的形神飞跃。由"石"到"器",是品性  相似文献   

10.
玉器,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论题。本文从玉器的历史渊源、玉器与中华礼制文明、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方面探讨了绵延7000年的玉文化这一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指出:玉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河南有着丰富的珠宝玉石资源、全国闻名的玉器市场和浓厚的玉文化氛围。所以河南普通高校开设玉文化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意义重大。玉文化课程可以以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玉文化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这两种教学形式各有优劣,高校要区别对待,做到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玉器最早的发祥地并不以东部濒海地区为限,黄河中上游乃至长江中游一带的内陆地区,也是中华古玉的重要发源地。黄河中长游地区玉器最早发现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一期文化遗存内,玉器多为小件绿松石质穿孔几何形人体佩戴物。这一用玉传统在河南中部地区延续时间超过千年。同时可知,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迹象表明,玉器最初的社会功能是用于宗教礼仪生活,充当的是强化社会秩序建设的角色。以距今7 000年左右为界,玉器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大地湾文化玉器为代表的新突破。陕西宝鸡关桃园遗址第三期遗存内出土玉环1件。这是本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真玉制品,同时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迄今发现的第一件环状玉器,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其后,历经商、周、秦、汉至唐、宋、元、明、清,亦层出不穷。其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风格,使用的广泛,形成了瑰丽多姿的玉文化,它对中国的古代文明乃至于现代生活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说文解字》中,仅“玉”部就收录了与“玉”有关的字140个。仔细研究这些字,可以窥见到“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多么地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4.
东汉时期许慎的所写的《说文解字》作为语言文字符号的集注,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脉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汉字在彰显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研究《说文解字》中记载的一些与"玉"有密切关系的汉字和以"玉"为偏旁、部首的一系列汉字,主要是研究中国的汉字与古代玉石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彼此的影响,本文对汉字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并初步分类,并简要总结了"玉"字从从我国文字中最早的甲骨文演变到后来的楷书字体的整个历程,反映出玉文化随着玉器发展不断演变的脉络,以便探寻中国久远而厚重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15.
段超 《语文知识》2002,(1):17-18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古籍中有许多字词跟玉有关。现将常见的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玉——石之美者为玉。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璧——一种有孔的圆形板状玉器,也有扁圆形的。《尔雅·释器》: “肉(玉的部分)倍好(孔的部分)谓之璧。”环——其形似璧。《尔雅·释器》: “肉好若-谓之环。”  相似文献   

16.
玉制品具备珍奇、稀少、高雅、昂贵等特征,更富有文化底蕴的特质,蚌埠玉器的雕琢与制作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研究表明蚌埠玉器行业的发展具有三阶段特征:形成期、发展期、瓶颈期。这种阶段特征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发展的基本过程。蚌埠玉器产业化发展必须抓住经济转型的机遇,从人才培养、政府扶持、创立品牌等五个方面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注重加强区域人文情怀的融入,唯此才能保证玉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大企业的离退休职工队伍建设,直接关系企业稳定和社会安定。华北油田老年大学创办2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老有所学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服务自我、家庭和社会的能力,也为构建和谐矿区提供了坚实基础。贴近需求,服务到家,打造知识乐园。华北油田老年大学及各分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把老年大学办成知识的乐园、友爱的社区。既开设了音乐、保健、书法等"人有我有"的课程,也  相似文献   

18.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权力、地位、财富,集人器、神器于一身,得到中国人的喜爱.丰富的玉文化在汉语词汇中的折射,形成了五光十色的"玉"族词语,丰富多彩的"玉"族词语充分体现了中国玉文化的意蕴,通过对"玉"族词语的透视分析可管窥"玉"的精神内涵,并加强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成善 《课外阅读》2011,(12):400-400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玉器的国家之一,玉器在中国经历了7000年的历史。每一时期玉器都有其不同的文化含义,玉在古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玉文化。通过了解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文化演变史,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玉部》字共有124个,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玉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原始先民便对玉有了粗浅的认识,到商周时代便产生了祭玉、礼玉文化,儒家借此创造出了用玉理论等等。本文主要就玉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描述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