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陶纹饰就是以彩陶为载体的纹样装饰图案。它具有很强烈的形式美感,是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审美的标准和形式美法则的展现。从组合形式上去解析史前彩陶纹饰图案中美的规律,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学习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彩陶艺术的萌生有其必然的条件和契机,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协同演进的特殊反映。原始彩陶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反映了史前人类的独特思维方式。特别是彩陶纹饰中的动物纹和人物纹,突出的显示出其内在的巫术实用性和功利性,虚无的神秘意义一趺成为了作品的前景,而审美的因素却退隐成了背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彩陶艺术是世界文明的几大瑰宝之一.但多数研究多以考古或是某一时期的文化为目的,对于艺术的起源和史前彩陶的关系问题比较模糊.本文通过对史前彩陶详实考古文献的研究和比较,勾画出了仰韶文化中以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彩陶艺术与艺术起源的必然连带关系和线索.  相似文献   

4.
原始彩陶纹饰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反映了史前人类的独特思维方式-原始思维。这种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几乎所有人工和非人工的客体,都看作是包含有神秘因素的“灵物”。特别是彩陶纹饰中的动物纹,突出地显示出其内在的巫术实用性和功利性,虚无的神秘意义一跃成为了作品的前景,而审美的因素却退隐成了背景。所以,只有在原始思维框架内研究彩陶纹饰的文化内涵才更科学、更严谨。  相似文献   

5.
关于彩陶纹饰演化的过程存在两种假设:由定实向抽象发展,或由抽象向写实发展.彩陶纹饰的演化与纹饰母题的研究同属一个问题.研究表明,彩陶纹饰的母题包括蛙纹、鸟纹、鱼纹等,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在神秘的原始艺术中独具魅力。彩陶的纹饰记录来自远古时代的历史,这些凝固在器壁上的线条向我们彰显这远古时期的强大生命力。从朴稚的"人面鱼纹"到极赋寓意"蛙形纹"这正是对于生命追求的肯定;从"象形纹饰"到"抽象纹饰"这是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  相似文献   

7.
通过彩陶纹饰这一文化载体可折射出当时人类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先民对图腾的崇拜及创造美的能力。把握新石器彩陶纹饰文化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艺术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彩陶中纹饰符号特征意蕴的研究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话题,它在我国原始社会有着突出的艺术成就,先民们在绘制彩陶纹饰时成熟地运用了点、线、面的组合及对称均衡、整齐一律、对比调和、比例尺度、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的表现手法,时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原始彩陶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她造型优美,纹饰丰富,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彩陶纹饰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脉络,通过具象或抽象化的外在形式表现,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青海彩陶文化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开始至卡约文化历经四千多年的发展、流变,充分展示了我国彩陶文化鼎盛时期的艺术风貌。因此,彩陶成为了青海地域远古文化的显著标志,其数量冠诸远古文化之首。其中具有明显特征的能代表各文化类型的特色彩陶文物不断涌现,本文就各文化类型中的经典彩陶及其纹饰略作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1.
仰韶文化诸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故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的彩陶时代,同时是东方艺术传统奠基的时代。迄今为止,庙底沟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凭借种类多样并富于变化的图案在我国的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庙底沟彩陶基本特征的解读,并结合我国文献中关于先秦时期对原始宇宙观的记载,以探究彩陶中所蕴含的原始宇宙观,借此深入解读史前彩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原始彩陶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蕴和表现方式产生过深远影响。就艺术渊源来说,在彩陶纹饰中就已传出了中国画物质的信息,包含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的某些要素,这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抽象艺术是世界现代艺术流派中重要的流派之一。中国古代彩陶时期手绘于陶器上的画和中国水墨画是抽象艺术的代表,抽象艺术始终存在于中国传统绘画、建筑、园林、家具、书法、篆刻和服饰等文化和艺术领域,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存在抽象艺术艺术元素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李宝宗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0-16,F0002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专家们认为其对中华文明、中国史前文化和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石兴邦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飞龙”;王仁湘先生称其为“彩陶之光”;刘庆柱先生称其为“龙之传人之魂”;张朋川先生称其为“华夏之徽”;郎树德先生称其为“中国史前彩陶重器”;王先胜先生认为其对炎黄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许顺湛先生称其为“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来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黄成 《大学时代》2006,(10):31-32
本文阐述了原始彩陶的装饰手法及艺术特点,以及原始彩陶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蕴和表现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国画打破时空限制、重表现、重写意的特点的形成因素,究其艺术渊源,在彩陶纹饰中就已传出了中国画物质的信息,包含了中国传统绘画与精神的某些要素,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精美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始为世人认知,它以独特的装饰美感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而青海大通上孙家寨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更被称之为国宝之冠。在彩陶盆中生动地描绘着原始先民舞蹈的场景,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并且很多学者对画面深邃的艺术内涵进行了各种猜想。本文仅从纹饰本身的装饰性出发试加分析,从而再现原始先民精湛的艺术创造力和其不朽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家窑彩陶在不影响实用(包括日常使用和礼用)的基础上,逐步增添审美的附饰和纹饰,不断对造型稍加变形,以趋于美观,是实用与审美的巧妙结合。马家窑的先民们由观物取象而获得陶器造型和纹饰的灵感,由所见所感而激发创造性的模仿,并对物象加以简化和抽象化,使它们呈现为独特的几何形。与此同时,他们还近取诸身,在陶器器形和纹饰中表现人体形象,舞蹈彩陶盆就是一个典型。其他如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以及神人纹等,都体现了人体对彩陶造型和纹饰的影响,而陶器纹饰中能通过线条写意、表情,更是彩陶的精妙之处,并且在对称、韵律和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构图中自发地体现了和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审视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有相当一部分遵循着从写实到图案化、从具象到抽象、从再现到表现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彩陶纹饰、玉器形制以及青铜器纹饰的图案化、抽象化和表现化的历程描述,指出这一演化规律受到人们装饰技巧的提高、审美意识的深化、艺术观念的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青铜器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于一身,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作为青铜器重要组成部分的青铜纹饰,因其繁缛华丽富于变化,且文化内涵丰富,激发了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在安徽枞阳地区保存的大量史前至商周时期的遗址中,出土许多颇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器物造型别致、纹饰华美。以青铜方彝为例,器物纹饰精美细腻、巧于构思、组合奇特,包含了兽面纹、夔纹、鸟纹、蝉纹等多种纹饰,突出展现了青铜器的纹饰之美。时至今日,青铜器的纹饰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仍被广泛运用,闪烁着广博、精深的文化之光。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尤见装饰匠心。中国传统陶瓷装饰形式,大体上有刻镂、堆贴、模印、釉色、化妆土、彩绘六大类型。图案纹样装饰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先民们感受生活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波折纹、圆形纹、编织纹等图案,以二方连装饰形式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一件绘有精美的人面和鱼纹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纹饰体现了先辈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