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战宏 《内江科技》2009,30(1):92-93
东营凹陷东辛油田位于相邻洼陷油气汇聚的有利构造带上,由于该区断层十分发育,油气沿断裂发生多期聚散,致使该区多层系含油,原油物性变化极为复杂;纵向上出现所谓“忽稠忽稀、忽重忽轻”的变化;平面上相同断块区差异小.而不同断块区差异大,在平面分布上物性变化具有突变性;同一层系的不同砂层组之间原油性质具有不均一性,表现为有的地区原油相对密度特高,最高达1.18,而有的地区原油相对密度则很低.有小于0.84的轻质油存在。各含油层系或含油砂层组之间,以及同一层系不同断块之间,原油性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
姜华  王建波  李永刚  刘喜玲 《内江科技》2006,(1):156-156,160
本文通过对高邮凹陷烃源岩及已发现的油藏原油物性的纵横向变化规律,总结出不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运移方式及油气聚集的规律。研究得出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的方向和主要的运移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油气集输技术受到各大油田的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各大油田都根据开发阶段、原油物性、气候条件等不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现场试验工作,形成了多种油气集输的方式.虽然集输的方式不同,但是油气集输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基本上是:建立联合作业站,通过管道或者运输的方法将不同油气井的油气转移到站里,进行一体化掺水处理,伴生气处理,原油净化处理等方式最后将合格的原油外输.这样做产生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向地方政府征地建立联合作业站,同时需要解决不同井口生产的油气的收集(包括管道的架设和油气的运输等),这样产生了大量的投资与消耗.针对以上情况,设计开发一种高效集成油气集输装置的橇装一体化设备成为各大油田积极研发的项目.  相似文献   

4.
原油物性的研究对稠油开采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毛8块稠油的原油粘度,相对密度,胶质,沥青质和含蜡量等进行了大量室内研究分析,得出原油物性规律,指导现场稠油开采。  相似文献   

5.
在原油开采中,了解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主控因素,对做好油田地质勘探和原油开采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油田地质勘探实际,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主要与储层物性特征、储层岩石学特征有直接关系,同时,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还包括沉积微相、砂岩的岩矿组成、成岩作用等,了解这一特性,对掌握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特点和主控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以此为切入点,可以研究储层地层特点,掌握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规律,为原油开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恩  李维锋  张宇坤 《内江科技》2010,31(4):103-103,88
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重7井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发育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问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局部被断层遮挡,储层物性和舍油气性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通过对沉积微相和油气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开工,标志着中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哈石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缓解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降低了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目前我国进口原油的绝大多数是依靠经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通道进入境内,中缅原油管道为我国油气进口在西南方向上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陆上通道,为我国原油进口增添了一条进口线路,有利于增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性。本文试从介绍中缅原油管道项目建设概况,分析该项目建设对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并深入阐述中缅原油管道在建设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对如何做好该项目以便更快更好的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浮顶罐内原油温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磊  白宇恒  黄维秋 《科技通报》2010,26(1):159-164
目前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工程已陆续启动和建成。浮顶罐内原油的凝结问题是制约储备库安全经济储油的瓶颈之一。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各种浮顶罐内原油温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计算方法体系,为了方便工程应用,还编制了原油温降计算软件,在已知气象数据、原油物性参数和储罐技术参数的前提下,可计算原油的温度变化。实际算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值较接近,能够反映原油随储存时间等因素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氧、钕等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综述了碳、氧、钕等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分析油气成藏特征,分析CO2成因和油气演化阶段,研究原油的成熟度,对天然气的成因进行分类及判断其成熟度,研究油气成藏史、油气运移及油田油源。  相似文献   

10.
高压物性参数是评价储油层性质、计算油藏储量所必不可少的参数,对油田生产方案制定和生产措施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沾化凹陷大量原油性质的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编制了原油高压物性各参数之间相互关系图及其平面和纵向分布规律图,为沾化凹陷油田开发提供实用参数。  相似文献   

11.
原油生产过程中,实施油气开采,以获得最佳的油气产量,才能够满足油田企业的需求。本文着重分析油气开采技术的进展,促进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技术的进步,不断研究和应用油气开采新技术措施,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袁德雨  周晔  杨琪 《内江科技》2008,29(5):49-50
张店油田属高凝油油藏,原油含蜡量及凝固点高,且储层物性差,注水困难。本文针对张店油田欠注井层从油层物性、毛细管力、油层润湿性、注水温度等方面进行了欠注影响因素研究分析,找出了张店油田主要影响注水因素,储层岩石润湿性、高含蜡原油的结蜡及胶质沥青质沉积与毛细管力共同作用形成了张店油田注水难的现象,为油田增注及注水过程油层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相召  王珂  易杰  贺成 《内江科技》2015,(2):95-96,85
在大量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普通薄片鉴定和铸体薄片图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储层物性分析,对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塔河油田二区奥陶系以结晶灰岩为主的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主要为低孔低渗缝洞型储层,溶蚀孔、裂缝和大型溶洞为其主要的储集空间。沉积岩性的差异是研究区南北部储层发育不同的基础,溶蚀作用以及构造运动进一步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和储集性能,白云石化作用也为油气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4.
石正灏  陈勇  熊坤  霍鹏 《内江科技》2012,(6):120-121
跃进Ⅱ号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区,毗邻红狮凹陷,扎哈泉凹陷,是柴西南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本文通过以工区烃源岩、原油以及储层抽提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为基础,讨论跃进Ⅱ号、跃东、跃西构造油气来源问题,研究表明,位于阿拉尔断裂的上下盘的原油伽马蜡烷不同,处于断裂的下盘的跃东构造E32层位的原油来自狮子沟-油沙山凹陷,处于断裂上盘的跃西构造、跃进Ⅱ号的E31、E32和N1-N21层位原油均来自扎哈泉凹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田原油长输管道能耗高的现状,本文详细分析了输油量、原油物性变化等影响输油能耗因素,提出了在原油长输管道输油泵系统配置一套高压变频器。在充分调研、筛选的基础上,选用美国罗宾康(Robicon)公司生产的完美无谐波(Perfect_Harmony)高压变频器,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静 《内江科技》2015,(3):68-69
埕岛地区中生界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特征复杂。其复杂的构造特征决定其复杂的储层特征,也造成油气富集规律的不清楚,从而制约了中生界的勘探。本文从岩相、不整合面以及断裂几个控制影响中生界储层储集物性的因素出发定性和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储层储集物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霞 《内江科技》2009,30(5):104-104
孤岛油田为稠油油藏,稠油密度是表征稠油物性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室内原油分析获得的实验数据统计,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孤岛油田原油密度在纵向、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成因,重点分析了孤岛油田原油密度随着开发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描述原油密度与开发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可以为掌握孤岛稠油油藏的开发动态、保持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油藏注气技术已成为最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向油藏中注气,将改交油藏体系的组成、组分等热力学条件,以及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但由于高压物性参数,如泡点压力、体积系数、原油粘度等数据是评价储油层性质、计算油藏储量所必不可少的参数,而对油井重新取样、配样分析只是获得以上流体高压物性参数的一个途径,但其操作复杂,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开展。H17油藏在开发的初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油气井高压物性取样分析。因此,有必要在前期高压物性实验分析数据基础上,对油藏的物性特征进行动态预测,进而对油田生产方案制定和生产措施的调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萨中西区过渡带微生物驱油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英 《今日科苑》2006,(3):I0008-I0009
本文结合过渡带地区油层沉积特征和原油性质,优选出微生物菌种,结合室内实验研究,开展了微生物驱替和吞吐现场试验。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该地区应用的效果评价,证明该微生物菌种可以在过渡带油层中繁殖并运移,在其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下改变了油层渗流特征及原油物性,从而改善过渡带地区开发效果,为更好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中段,区块内涉及了杨楼、王集、柴庄油田部分,西部为付湾油田。文章从油气成藏条件出发,通过对研究区生、储、盖、运、聚、保以及时空匹配关系的分析来推断成藏期次和过程。分析表明研究区核三下段地层为主要烃源岩,储层为高孔高渗,物性好,从上到下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断层和层间砂体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空间网络,构造与时间、空间配置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