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发生Ms7.0级芦山地震,通过计算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定量分析芦山地震发生的背景地震活动性及与汶川地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历史记载龙门山断裂南段仅有3次6.0级以上强震,存在地震空区的历史地震背景;2)通过a值分析可知,芦山地震发生前30年背景地震活动性较高;3)分析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发现龙门山断裂南段在汶川地震后仅部分区域b值下降,应力增强,芦山地震发生在b值明显下降区.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主要由3条北东—南西向的平行断裂构成,主震发生在其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属单向破裂。余震在3条断裂上皆有发生,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推移。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灾害,主要为滚石、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其中,滚石、崩塌、滑坡成为阻断交通的主要灾害。堰塞湖不仅对上游造成淹没,而且对下游形成巨大的洪水威胁。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形成灾害链,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或泥石流。次生灾害沿破裂带及两侧密集分布,并随距破裂带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少。震后次生灾害将进入活跃期,崩塌滑坡的活跃期将持续5—10年,泥石流的活跃期将持续10—20年。文章根据次生灾害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震后次生灾害的应急减灾措施和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家测绘局和中国地震局联合举行发布会.指出北川、映秀水平位移238厘米震区以外地区地形变化不大。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实施了“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与分析”工作。监测利用全球导航卫星定位、重力测量等测绘高新技术,对龙门山断裂带、陕西南部和甘肃陇南等地震受灾严重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国家卫星大地控制网点进行重新测量.与以往测量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分布在全国的国家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基准站地震前后期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的汶川地震(Mw=7.9)是一次震惊世界的灾难性地震,也是一次罕见的逆冲斜滑型特殊地震,发生在GPS监测到低应变速率的龙门山区,并出现了多条断裂参与地震破裂  相似文献   

5.
应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高陵4.4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定位后得到161个地震事件的精确震源参数.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的震源位置比原始定位结果更加收敛集中.高陵4.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7km,地震序列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4~8km,平均值为6.9km.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四川地区台网最近的地震资料,计算了四川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在对地震预报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值以及a/b值以及反复间隔T值)。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旅游业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文章就地震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可观分析,并就如何进行地震灾后的旅游复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南天山地区的地震重定位与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西南天山地区24个台站记录到的864个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数据和相对到时数据进行了地震重新定位,并给出了522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的地震定位精度均有了显著提高.重新定位后,本研究区域内地震活动密集成东西向与北西向线性排列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呈更加清晰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马青  宋岩  徐莉莉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305-305,306
村镇规划选址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从防震减灾的角度对对村镇选址加以分析,对于保障规划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与受灾中疏散与救援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安县晓坝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5.12"地震中受灾严重,在规划重新选址中,针对麦草岭、陈家院子两处选址的地震带影响、土地存量、交通条件、拆迁量、地势、洪水影响、地质灾害、建设周期、旅游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最终确定为陈家院子,并将其建设控制分为适宜建设区、控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地震后,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如何实现快速地恢复提升成为重点。其资源与区位优势将成为龙门山旅游区规划的重点,从都江堰自身条件的分析出发,剖析其与龙门山旅游开发的结合点,以求都江堰的旅游业恢复提升与龙门山旅游开发相协调,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进展顺利,前不久,一号孔钻进孔深741.5米,为地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物样品,揭示出北川-映秀断裂带规模巨大,断层岩类型丰富,尤其是地震断层泥的规模罕见.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中段前缘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多旋回的构造运动,断裂广泛发育,油气保存条件复杂且关键。通过研究前缘带构造裂隙充填方解石脉碳氧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构造流体成因来源、成岩环境及大气水混入情况,讨论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前缘推覆带雷口坡组构造流体来源复杂,既有大气水渗入,也有深部流体混入,脉体成岩环境为渗入水和沉积水混合,秀水-薄阳断裂带附近构造裂隙流体来源于同层沉积水和深部志留系流体,山前带内断裂活动相对不频繁,构造流体多来自与断裂带接触的围岩中。从前山带至山前带,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减弱,雷口坡组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远离前山大断裂的山前隐伏带是雷口坡组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革新》2009,(6):32-32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进展顺利,前不久,一号孔钻进孔深741.5米,为地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物样品,揭示出北川-映秀断裂带规模巨大,断层岩类型丰富,尤其是地震断层泥的规模罕见。  相似文献   

14.
使用西藏地震台网产出的西藏米林Ms6.9地震序列观测数据,对数据中定位精度较低的地震波形事件重新读取,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运用双差定位的方法,来实现提高地震定位精度的目的,再与西藏地震台网计算的震源机制解对比,得出米林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边坝-达木断裂,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发震断层破裂情况,为米林地震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江油市九岭镇红岩村金洞子滑坡位于江油市九岭镇红岩村4社,位于河谷斜坡地带。滑坡体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坡体变形较强烈,裂缝明显。现状稳定性较差,在暴雨和余震的诱发下,易产生新的变形,  相似文献   

16.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和野外实地考察,厘定出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当雄段有三条次级断裂在台地前缘平行展布,其切割台地前缘I级阶地并形成断层陡坎。通过测定错断地质体位移和收集沉积物年龄数据,认为该段全新世4ka以来,垂直活动速率约为1.7 mm/a,左旋走滑活动速率约为0.6 mm/a。综合分析认为,当雄盆地北缘所积累应变能在1952年谷露7.5级地震和1411年羊八井8.0级地震中未能够得到充分释放,据此推断该区应为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断裂带上的地震空区,且全新世以来仍在持续积累应变能。该地震空区的断裂长度可视为潜在地震地表破裂的最小长度,利用Wells等模型计算认为,当雄盆地北缘断裂上潜在地震的最大矩震级至少为M6.8级。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们收集了地震时的资料,并且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次震中位于映秀镇和紫坪铺附近,然后向北一直延伸到青川,长度大概在300公里左右,余震带的宽度差不多40公里左右。整体呈现出狭窄的,长条状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发生Ms6.8地震,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发生了7次Mw5以上的中强余震,序列的余震丰富、强度大。本文求算了Ms6.8主震及其序列中主震和中强余震共同在后续中强余震(7次Mw5.0以上余震)破裂面上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考虑到震中定位的误差,分几种情况分别讨论了此次Ms6.8主震及其中强余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了Ms6.8地震序列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断层类型的关系及其静态应力触发模型作用的延迟时间和空间范围。认为采用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的震源机制解、矩心深度和新疆震中定位结果较合理,由此得到的7次中强余震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表明,巴楚—伽师Ms6.8主震对后续中强余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而中强余震之间的触发作用不显著。但由于目前震源定位精度的限制,不能肯定序列中7次中强余震是完全受Ms6.8主震触发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相似文献   

20.
鹤岗市关门嘴子水库位于小兴安岭东麓低山丘陵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以城镇供水、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应用双差定位法,对水库及附近地区地震155个无震源深度观测资料进行小震精确定位研究,得到了所有地震的震源深度,讨论了关门嘴子水库及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活动断裂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