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科学的探索过程也就是人类不断整理事实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整理事实的能力。因此,初中的科学教材中编排了较多整理事实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科学新教材中标有"活动"的活动开设有47个之多,其中还没有包括探究和实验等,当然还有我们教师备课时的一些个性化活动设计,可以说基本上每节课中都有学生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正>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数学课堂果真无美感吗?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美,如艺术之美,大自然之美、科学之美,数学之美.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作为数学教育的实践者,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美学元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苏教版"九年级(下)"黄金分割"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数学美教学实践.一、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情境引入师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北京大学美学教授叶朗认为,"美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中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从这个角度看,《文化生活》的文化味与美、美感具有契合点。课堂教学中表达美感的维度是一个系统,细至课堂语言表达的美感、问题设计的美感、教师自我形象的塑造、师生情感的渗透等多方面。笔者试以课堂教学情境为切入点,探讨通过情境美感表现文化味的策略。一、情境选择——注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美"的产生     
一、前言 在西方文明的源头,美与善同义.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对"美"下的定义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后来古典主义认为"美在形式",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认为"美即完善",英国经验主义认为"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德国古典美学认为"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俄国现实主义认为"美是生活",各学派见解均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科学求真,美育寻美,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美感是主观的,但它来源于科学实践活动,科学中丰富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因素是美感产生的客观基础。科学方法之真、价值观之善、情感之美,客观上要求科学教学表现出更丰富的情感性和审美性。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承载着让儿童感受科技美的启蒙任务。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  相似文献   

6.
卡尔·桑德博格乃美国著名诗人,其小诗<雾>在美国颇受欢迎,可谓家喻户晓.美在何处?意象也,"猫"之隐喻,可谓出神入化、生动传神之意象;音韵也,音韵学解析之,方显出诗之精妙处,可谓英语自身特质所决定.唯有从意与声的结合以及吟诵诗歌两方面出发研究之,方能真正体悟英诗之美感.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与其他语言一样具有语言自身的美感.数学概念的简单、统一性,数学公式的对称、协调性,数学模型的典型、概括性,都是数学美的体现.数学美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外在美和内在美.其中外在美是指的数学表现形式的美感,即数学概念描述语言与图形的美,数学公式与图形美,以及公式所呈现出来的对称、和谐、整齐美;内在美即为在数学概念深处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以及揭示出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物体之  相似文献   

8.
笔者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执教的<白鹭>,感受其"对话"教学的独特魅力,获得巨大的美感和无限的享受.白鹭是美的,孙老师的课也很美.美在师生互动的"对话",美在"对话"中的情、"对话"中的趣、"对话"中的味.  相似文献   

9.
(续上期) (二)科学探究实例 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美感是人们从美的事物反映中而得到的美的快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教师只有善于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把形式美描绘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内容美输入到学生的心泉,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和神韵灵性。笔者根据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就语文课堂教学的美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婚恋"比兴在<离骚>中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系统,在诗中起两种作用:一是涵载了诗中许多重大意蕴.如与楚王的政治关系、与群小的斗争、争取同志及留楚与去楚的思想斗争等.二是赋予全诗丰富的美感.如深浓的"艳"色与浪漫主义色彩,生动的故事性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大概念是对科学事实和科学探究更为宏观而概括性的认识,正确理解科学大概念,掌握学科核心概念、通用概念,理解科学本质,对科学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提供较大帮助,也能有效地指导教师进行合理教学设计。一、科学大概念及其三个层次科学大概念,就诸如"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等反映自然界特定事件和事实的具体科学概念而言,是在具体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事实和科学事业更为宏观而概  相似文献   

13.
"帕里-洛德"为我们研究<楚辞>中重复出现的词组和语句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方向.将<楚辞>中这些重复出现的词组和语句略作分类来探寻其意义.诗人也坚守着自己"美政"的理想,这份自信和勇气使屈原高大的形象更加鲜明且真实.这种"套语"式的描写、表达方式,赋予其一种恒久的魅力、一种隽永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味"是中国美学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审美观."味"本来是一种生理感受,后来发展成为美学范畴,在这种转化中<老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老子>并非专门的审美理论文本,它所包含的"味"饮食审美智慧却大有可观.他的"味"理论不是否定一切美感,而只是提倡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平淡的趣味,一种素朴自然之美,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精神,为整个中华古典审美意识打下了浓厚的底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一种美,这是美学家们的共识。中外美学家认为:美,无处不在。同样,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也蕴涵着美。美,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愉悦。在语文教学方  相似文献   

16.
<正>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审美教育无疑是书法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在《写字教学与美育渗透的研究》课题中,探寻书法教育中的美感,更多的是以学生习书为主体的书法教育过程中的美感。一、心中时刻有丰碑,体验崇高之美1.体验汉字智慧的美。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文字,是我们祖先认识自然、改造社会的智慧结晶,从笔画到结构再到字义,无不散发智慧的光芒。如我们的祖先以"禾"为核心的农业要对应  相似文献   

17.
<正>能给人以诗一样美感的意境,便是"诗意",具体一点说,诗意是和"美""美感"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像诗所描绘的那种形象化的意境。诗意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有一双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慧眼,或依据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来营造一种情调,一种浪漫,那就可以称得上是"诗意地栖息"了。19世纪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还应该诗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向来的研究,着重于关注其"俗"的审美特点,忽视了"雅"的因素,有欠全面与公允.即以以"帘子"意象为切入点,也可以看出<金瓶梅>所营造的意境美、韵律美、意旨美,在"俗"之外也展现出富有诗意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通过运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手段,使受教育者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以唤起美感的方式对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的目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学论>中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学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形象有具体可感性,可借助直观手段将其再现,既有利于感知,又为以后的审美活动打下基础.具体来说,电教媒体对审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录音感知美 我们在理解文学作品形象时,应从感知开始,创设利于感知的环境.录音便是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是培养感知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录音可以是一首歌,这首歌的情感的基调一定要与所学的课文的美感和美质相一致.这样,才能创设出一种和谐的情感意境,渲染出浓郁的审美氛围.例如学习<记一辆纺车>时,先播出歌曲<延安大生产>欢快的旋律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战胜困难的乐观精神.再以<延安大生产>的曲子为背景,师生反复朗读课文,这样有利于对课文中"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理解.课堂录音还可以是课文内容的朗诵.配乐朗诵时,播音员犹如一个导游,把我们带进作品那美丽而神奇的境界.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美丽如画的<春>时,那婉转悠扬的乐曲和着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诵,令人感觉仿佛置身春的世界,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利用录音教学可以将学生的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既可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