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作家白先勇怀着对昆曲的热爱之情,改编了传世经典《牡丹亭》,制作出青春版《牡丹亭》,给这一经典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青春版《牡丹亭》,用现代的理念给原版的昆曲表演加入了青春元素。全剧依然以杜丽娘与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为主线,通过精致的舞美设计和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将作品至情至性的浪漫主义精神唯美呈现,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2.
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问世以来获得了很大成功,其公关策略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传统的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带来了冲击,也为其创新带来了契机。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存在着传承人趋于老龄化、传播内容难以创新、传播渠道单一以及年轻受众缺位等问题。对此,青春版《牡丹亭》定位年轻受众制定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策略。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传播延续了昆曲这一古老的艺术生命,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雅琴 《出版广角》2018,(11):67-69
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华人世界掀起了一场昆剧复兴运动,在当代昆剧史上影响力深远.其编剧、导演、主要演员、舞美灯光、舞台设计等具有鲜明的白氏昆剧特色,其传播策略更是富有创意.结合青春版《牡丹亭》研究昆剧传播,有助于昆剧未来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曾莹 《文化遗产》2014,(6):53-60
《春阳曲》作为唐代著名的声诗格调,其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因子和情感内涵.汤显祖《牡丹亭》一开篇即显露出与声诗《春阳曲》之间所存在的关联,其戏曲整体结构当中更不乏《春阳曲》相关要素作为线索的点染与穿插.本文通过探寻《牡丹亭》与《春阳曲》之间的关系问题,意在更好地认识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结构意识和尚趣观念;另一方面,亦希望能够就声诗和戏曲之间存有的关联性问题做出进一步的阐发.  相似文献   

6.
中芭的芭蕾舞剧《牡丹亭》在5月首演后在岁末再次在国家大剧院起舞。  相似文献   

7.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两位剧作家汤显祖和威廉·莎士比亚的爱情剧作,是中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作品。两部作品均讲述了反封建,追求自由的爱情故事,但在主题、人物塑造和结局的安排上都有其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两部传世巨作。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化语境中,戏剧从传统走向现代,无疑需要直接面对现实。本文以青春版《牡丹亭》个案分析为出发点,探讨戏剧的创新形式选择。从青春版《牡丹亭》发展状况来探讨未来中国戏剧的发展策略和趋势,探究综艺节目《我看你有戏》,以传承和创新为内核,思考中国传统戏剧多元化发展,为戏剧未来实践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牡丹亭》里有不少情色描写,然而这些情色描写在情节上是有"破绽"的,比如杜、柳几番梦里相见,后者还曾日夜对着画像痴痴叫唤,见面却完全不相勾联,给人直奔"下半身"的感觉.其实,细绎之下可以发现,这种"破绽"揭示出自然情欲与"理"相格,又不可轻视,反映出汤显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学思想有不谐于师也不谐于时之处.  相似文献   

10.
杨洁 《大观周刊》2011,(21):33-33,20
明代文学的典型代表是小说和戏曲,而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汤显祖的《牡丹亭》。对《牡丹亭》的研究,此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作过,而且取得不少优秀成果。但就笔者所看到的资料,发现很少有人对《牡丹亭》做跨学科领域的延伸性研究,本文试从审美文化学角度对《牡丹亭》作以阐释,以期洞悉其深刻的审美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晚清《申报》以新闻、广告、评论和文学知识等多种形式传播着《牡丹亭》。这些报道涉及《牡丹亭》的舞台演出、曲本出版和戏曲禁毁等多种信息,具有内容丰富、文字浅显和传播快捷等特点,直接展现了舞台演出和曲本出版的情况,反映了沪上茶园和剧场、昆剧和昆班的盛衰变迁。报刊传播扩大了传统戏曲传播的途径,使《牡丹亭》走出了宫廷和厅堂,登上大上海的戏曲舞台。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一出戏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忘了“创新”的目的,那创新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3.
东方戏剧《牡丹亭》和西方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均为爱情而造文;剧中主人公.的形象,几百年来给读者、观众尤其是青年男女以心灵的震撼。两剧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表现的时代不同,创作手法不同,民族的审美心理也不同,但审美作用、教化功能却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4.
昆曲《牡丹亭》之美早已成为经典,而艺术家们以多种艺术形式将《牡丹亭》搬上舞台,呈现别样之美。由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和北京大都阳光艺术团合作创演的舞剧《牡丹亭》首演时曾经为观众呈现美轮美奂的演出,9月他们再次舞进国家大剧院,让更多观众感受《牡丹亭》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15.
纽约哥伦布大道上,美国人看到了神奇的一幕:中国400年前的《牡丹亭》与同时代的莎士比亚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并排宣传杜丽娘借助"威亚"跨越时空、穿越生死,飘荡游走在人间与地狱;杜丽娘、柳梦梅穿着红色牡丹衣倾泻满场。发生在中国400年前关于"禁爱"的故事,跨越  相似文献   

16.
熊茵 《出版广角》2013,(2):76-77
《牡丹亭》是昆曲中一部著名的爱情剧作,它分为55出,包括《惊梦》《寻梦》《婚走》《再生》等。在昆曲的早期剧作中,大部分作品都是围绕政治主题展开,例如《浣纱记》《宝剑记》《鸣凤记》等,也有少部分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戏曲。到了明朝的万历年间(1550),一位可以和西方戏剧家莎士比亚相媲美的戏剧家汤显祖诞生了。他所写的《牡丹亭》将大家闺秀的  相似文献   

17.
《声无哀乐论》集中体现了嵇康"声无哀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专著,是我国乃至全人类音乐美学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8.
徐佳 《东南传播》2021,(4):98-102
Talmy认为路径作为事件框架中的重要因素,与运动主体由着密切联系.昆曲,我国最古老剧种之一,以曲词典雅,情感细腻著称.情感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抒发感情的常用工具,也大量存在于昆曲中.基于此,借助BFSU PowerConc 1.0语料库软件和MIP,文章从运动路径视角研究昆曲中人物随着相异路径的变化其情感隐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周宪教授的《美学的困境与超越》一书以审美理想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之间的紧张为立足点,强调美学对现实的思考功能,要求美学关切涉及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远大目标和未来可能性,呼吁对审美的回归,展示了美学切入艺术理论的特性,也践行他自己所提出的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事例来完成图书馆转型的理论阐释,从"人""资源""空间"三要素出发,突出人在图书馆的位置,整合全媒体资源,发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同时,从图书馆的"二线服务""一线服务"和"超越服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拓展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该书为当今图书馆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