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中对》中『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一句,有些教学参考资料译成了『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或『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自秦川出发,…』。将『出于秦川』的『于』字误译成了『从』字或『自』字。『于』字是文言文里应用极为广泛的介词,它所表示的关系也相当复杂。它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成介宾词组,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后作状语或补语,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等。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自时,则可根据文意译作『从』、『自』,而若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时,  相似文献   

2.
助词是特殊的虚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古汉语中,“然”字一类助词常附在形容词(或其词组)、副词后面,作状语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地”。当它附着在形容词后,与形容词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时,则就含有“似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附着在形容词、副词后的助词有“然”、“如”、“若”、“而”、“尔”、“焉”、“其”、“乎”等。其中“然”字出现频率较高,这类助词一般附在形容词后面,跟这个形容词结合起来作句中的状语或谓语。例如:“夫子怃然”;“乘  相似文献   

3.
湖北阳新方言中"到"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话中,“到”一般用作动词,而在湖北阳新方言中,“到”还有介词、助词、形容词、量词、副词等用法。  相似文献   

4.
"合"字不仅具备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用法。"合"的语法化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由不及物动词转变为及物动词,再由及物动词向副词和形容词演变,介词的用法当衍生于副词性的"合",连词的"合"当是由介词性质的"合"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5.
补语是补充说明动词的,其位置是放在动词之后。副词、数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可以充当补语,这种情况与现代汉语是大体相同的,但古代汉语主要以介词短语和兼词作补语,其中尤以“于”字介词短语作补语的情况最为常见。这里所归纳的是九个带补语的叙述句型。本文绝大多数例句采自现行的统编中学语文课本,故不再注出处,不妥之处希望同行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现将各句型逐个析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将"其用法可分为名词、语素、动词、副词、介词、助词六类,其中:名词、语素、动词、副词保留了上古中古汉语的一些用法特点,是承接发展的,而介词"将"和助词"将"却有了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7.
虚词并非可有可无,如果运用恰当,一字即可传神。譬如“也”字,就是如此。“也”字有副词和助词两种用法,作副词用在句中动词、形容词前边,表情态、频率等;作助词用在词、句末,舒缓语气,补充结构,帮助表达陈述、感叹等语气。请看下例: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也挑得起。该句出自袁鹰的《井冈翠竹》第7自然段,是写井冈毛竹的韧性,是概括描写,是虚写,富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的不同处着眼,对英译汉中,名词转译成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形容词转译成动词、名词或副词,副词转译成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介词转译成动词、连词等的用法,作了较为详尽的剖析,以期对英语学习者翻译水平的提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文焕 《广东教育》2009,(10):28-29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  相似文献   

10.
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文章运用定量统计和穷尽分析的方法,对该书中出现的“将”字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作名词、动词、副词、介词、助词的用法,同时与《金瓶梅》中的“将”字用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充当介词宾语的通常是名词、代词、动名词,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和名词性从句也可以充当介词的宾语。一、不定式作介词宾语后面可以接不定式作宾语的介词有but,except,besides,insteadof等。例如:1.Whathashedonebesideswritethepaper?除了写论文,他还做了些什么呢?2.Heproposedtodosomeworkinsteadoftowatchtelevisioneveryday.他提议做些事情而不要天天看电视。要特别注意的是:A.当不定式结构作介词except,but,besides的宾语时,若介词前面出现了实义动词do的某种形式,则…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一般也算作虚词。  相似文献   

13.
阳城方言里“的”的用法很复杂,可以充当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及补语成分。“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充当定语标记、构成“的”字短语、充当状态形容词词尾、在主谓宾语句中取消谓语动词的谓语性;作为动态助词可表示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和将行体;作为语气词,可以用于表达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作补语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果补语,一类是趋向补语。  相似文献   

14.
“为”字使用范围广泛而用法相当灵活:一、用作动词“为”作动词,可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多种不同含义。还可以和介词“以”、助词“所”、疑问代词“何”组合成不同的固定格式。共六种情况。二、用作介词“为”作介词,其用法也比较复杂,大致有四种情况。总的来说,介词“为”大都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三、用作语气助词“为”作语气动词.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有疑问代词“何与其呼应,译为“呢”四、用作连词“为”作连词,一种情况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表因果关系,另一种是表假设关系的。五、用作副词由于“为”字用法灵活,在个别句子中也可作副词。  相似文献   

15.
1.close,closely close既可作动词、形容词、名词,又可作副词,而closely只能作副词。close作副词时与closely在用法上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老残游记》中"为"字用法共259例,其中动词72例,占27.8%;介词41例,占15.8%;副词5例,占1.9%;助词34例,占13.1%;连词5例,占1.9%,做语素构成连词"因为"有27例,占10.4%;凝固结构共75例,占29%。可见,作动词和构成凝固结构是其主要用法,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介词和助词用法。比较分析可以勾勒"为"字用法的历时变化情况,反映语言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谈“一”字     
“一”字虽然字形简单,但它却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字.“一”字的基本用法:一是它独立为字的用法;二是它作为构字部件的用法.“一”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字,有实词的用法,也有虚词的用法.当实词用,有数词、形容词、动词等用法,当虚词用有副词和连词两种用法,情况比较复杂.“一”字作为构字部件使用也有两种情况:一是作形声字的形旁,二是作指事字中指示性符号使用.  相似文献   

18.
邓元志 《学语文》2003,(5):37-37
汉乐府民歌《焦仲卿妻》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王莹《中国文学作品选》 :“见 ,蒙。录 ,记 ,挂念。这句和下句说 ,既然蒙你记着我 ,希望你不久以后来接回去。”(上册151页)安徽大学等十三所高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君既若见录 ,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见 ,被。录 ,收录 ,引申为纪念。”(上册221页)把“君既若见录”释为“既然蒙你记着我”或“既然蒙你永远记得我”看似说得过去 ,实则无法坐实。“若”字何解?“我”从何来?释“见”为敬词“蒙”或为介词“被” ,均不当 ;释“录”为“收录 ,引申为纪念” ,也不妥当。先说“…  相似文献   

19.
一、宾语补足语的十大考查热点解读高考对于宾语补足语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宾语补足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副词及副词短语、as短语、介词短语充当,也可由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等非谓语动词充当。1.名词作宾补,如:The man named his baby Mary.这  相似文献   

20.
词类活用 汉语一般分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一个词的词类是确定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某些词却具有别一类词的特性。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往往可以活用成动词,后面可以跟宾语:如:1.冯谖客孟尝君。(《冯谖客孟尝 君》,简称《冯》) 客:用如动词,做客。 冯谖给孟尝君做门客。2.以何市而反?(《冯》) 市:用如动词,买。 用收回的债买什么东西回来?3.衣冠而见。(《冯》) 冠:用如动词,穿衣、戴帽。 穿好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