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盛宣怀档案”屡屡被媒体提及,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这组庞大的档案文献群,似乎让我们从历史的缝隙中看到了晚清社会的另一番鲜活的风景。盛宣怀档案从皇家档案之外,从市井口头文学之外,从野史稗钞之外,给我们确立了一个解读晚清社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盛宣怀档案"屡屡被媒体提及,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这组庞大的档案文献群,似乎让我们从历史的缝隙中看到了晚清社会的另一番鲜活的风景.盛宣怀档案从皇家档案之外,从市井口头文学之外,从野史稗钞之外,给我们确立了一个解读晚清社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晚清社会留给我们的是一幅纷乱繁杂的历史图景。等待这段异常嘈杂的历史尘埃落定之后,许许多多原本应该留住的鲜活细节却从历史的指缝中悄然溜走了。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近年来“盛宣怀档案”屡屡被媒体提及,上海图书馆收藏的这组庞大的档案文献群,似乎让我们从历史的缝隙中看到了晚清社会的另一番鲜活的风景。盛宣怀档案从皇家档案之外,从市井口头文学之外。从野史稗钞之外,给我们确立了一个解读晚清社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京话日报》是“清末爱国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梁漱溟语)、著名报人彭翼仲创办的一份白话报纸,创刊于1904年8月16日.每期四开.1906年9月28日被迫停刊,共出753期。《京话日报》是晚清北京地区第一份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销量曾经超过一万份。这份报纸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晚清北方落后的舆论环境。也将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的晚清启蒙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对于晚清报刊小说的发展与繁荣的深刻影响,不容忽略。晚清报刊小说折射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特征。文章从办报的物质条件、西方传教士的办报活动、晚清期刊小说、晚清日报小说等角度探讨其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6.
陈凤尤 《档案天地》2010,(11):29-31
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纵观李鸿章的内心世界.既有宏图大志.也有精明狡猾:既有委曲求全.也有铁腕毒辣:既有风光得意.也有孤独脆弱:既是一个时代的推动者.也是一个时代最大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7.
一 2006年11月7日,是晚清名政治家李鸿章(1823.2.15—1901.11.7)逝世105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8.
晚清风云人物翁同龢有副名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道出了自古以来的圣贤、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相似文献   

9.
黄荣 《新闻世界》2013,(6):286-287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媒体舆论兴盛,作为三方舆论势力的晚清政府、外丈报刊以及民间报刊,形成了晚清舆论平台上的“三足鼎立”之势。读完《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之后,笔者从晚清报律发展之“鉴”、新闻专业主义之“界”、南北媒介网络之“合”三个角度分析了当时传媒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当代中国传媒业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晚清新闻法制在戊戌变法时期开始酝酿制定,新政时期正式形成,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它不仅提高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而且改善了新闻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同时还减轻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最终促进了近代报业的快速发展。但囿于时代限制,晚清新闻法制具有强烈的封建色彩和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在执法时随意执行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盛洪岩 《兰台世界》2015,(4):149-150
小说兴盛是晚清文学的一大特色,晚清小说在文学格局、观念、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迥异于往古的特点。报刊小说是晚清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它对文体形式的综合考虑,颠覆了流传千年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2.
梳理晚清时期中文期刊的萌芽及其历史发展,介绍晚清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中文期刊,研究晚清期刊在西学东渐以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是中国最风云变幻、社会最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本文主要研究晚清经济制度的建立,对认清晚清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边疆农业发展成为边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清代新疆档案选辑》是研究清代新疆的重要资料汇编,里面所见的土地契约对研究晚清新疆农业经济有重要意义。晚清时期的新疆土地契约大量出现与晚清新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密不可分,晚清新疆土地契约类型可分为租卖、退卖和续卖这三类,晚清新疆土地契约的特点说明了新疆农业经济与祖国内地密不可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对新疆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晚清的实业教育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对晚清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晚清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实业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群体政治心态为晚清政论报刊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分化整合提供了一条分析思路。甲午战后,社会各阶层政治情绪的激变成为晚清政论报刊时代形成的心理基础。阅读主体心态从求新求变到激进化、进而革命化,成为晚清政论报刊市场变化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一 《兰台世界》2012,(3):29-30
晚清驻外公使杨儒与张德彝均为辽宁铁岭人氏,分别代表晚清持节外洋的传统人士与新式人才,从此二人的外交轨迹,即可窥知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以后,清代社会发生了重大变迁。晚清社会的变迁从根本上讲是晚清工业化及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其直接原因则是这一时期清政府所实行的一系列新政变革。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推行了三次新政,即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本新政。这三次新政首尾相衔,代表了晚清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三个不同阶段,也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变迁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演变过程。洋务新政,是晚清时期清政府采取的第一个变革举措。洋务新政使晚清社会发生局部变迁,是其初变阶段。洋务新政发生之际,正值清廷面临巨大的内外压力、中国…  相似文献   

19.
吕爽 《图书馆界》2022,(6):30-34
简要描述明、清两朝皇家藏书的机构、来源和利用,总结明朝和清朝皇家藏书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在机构方面,均设置专门的藏书机构和官职人员,但明朝罢撤秘书监实则削弱了皇家藏书的管理力度。在来源方面,明清两朝统治者都重视藏书,均继承收前朝藏书的传统,但清朝为维护专制统治,损毁、篡改图书对皇家藏书建设造成冲击。在利用方面,均为统治阶级服务,图书流通范围小;均有借阅制度,但清朝比明朝管理更加严格,实行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6,(9):26-30
晚清时期,早期报人、维新派、革命派等对政论报刊兴趣格外浓厚,提出不尽相同的报学理论,使之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基于既成的文本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晚清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认为政论报刊逐渐由民报角色转变为党报角色,报刊的主体功能也由建言通达演变为政治动员。晚清报人对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反映了晚清报人的特殊立场和政治追求,体现了中国报人的特殊价值和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