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初,在朱元璋的诏令下,全国数十万民众徙居凤阳,其中,有十多位当时一流的文人.他们用诗文真实记录了这次移民经过,以及在凤阳的生活和情感.本文从相关的几个概念界定、明初移居凤阳文人述略、明初凤阳移民诗歌述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0):105-108
明初,朱元璋在天下州县设立里老人,让其管理乡里基层社会。而里老人在乡间履行了督种、理乡间词讼和掌民间教化等方面的职责,对明初基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呈螺旋型上升的,每经过一次改朝换代,社会经济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到一个王朝中期时,经济恢复发展到最高峰。但是,在明初的洪武年间,朱元璋通过争夺劳动力,荒屯田、兴修水利,奖劝桑棉生产、发展工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调整,使社会经济在明初就有一个较高的定位,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4.
王兴文 《函授教育》2002,(4):109-112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呈螺旋型上升的,每经过一次改朝换代,社会经济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到一个王朝中期时,经济恢复发展到最高峰。但是,在明初的洪武年间,朱元璋通过争夺劳动力,荒屯田、兴修水利。奖劝桑棉生产、发展工商业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调整,使社会经济在明初就有一个较高的定位,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明初朱元璋推行的国子监生历事措施是后来监生历事制度的雏形,此措施对明代整个官员职前培训制度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并对明初的政权建设乃至整个明朝选官制度和教育制度都产生过一定影响。学界对明代监生历事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进展(历事的种类、期限、名额、条件等方面多有研究),但对于朱元璋推行监生历事措施原因的探讨尚显不足,本文侧重于探讨后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元末官僚系统的崩溃及朱元璋的拉拢与笼络使元官入仕明朝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他们在明初享受的待遇较元末也相对优厚,但其入明后的心态却显得矛盾和复杂。无所适从的贰臣角色和政治羁绊下的卑微人格使他们的心态日益压抑与苦闷,也预示了其结局的不可琢磨。入仕元官虽对明初政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对明代政治走向的影响却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7.
因使臣身份、使行活动的影响和限制,明初朝鲜半岛的使臣对南京的印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超迈汉唐的朝会礼仪;二是君明臣贤的盛世图景;三是风物繁华的帝都气象.使臣们的客观记录与主观形塑不仅使南京成为朝鲜士人心目中理想的文化之邦,而且能补益我们对明初南京一些文化现象的认识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初“君臣酬唱”盛极一时,呈现出参与者众、次数繁密、时段较长、场面宏大、君主主导等特点。酬唱非惟文化活动,更具有鲜明的政治特性:掌握酬唱主导权的朱元璋表面上推崇“君臣相得”,实则意在树立“圣君”形象;出于追慕理想、献言上谏、提振文风的需要,以士大夫为主体的臣僚亦积极参与酬唱。君臣所抱目的、所持立场不同,却扭合成明初的“圣世之音”,也致使酬唱出现种种吊诡。朱元璋借酬唱巩固君主权力、推行文化改革。洪武十三年后,政治环境的改变对酬唱活动造成客观限制,宰相制度的废除则使得“君臣酬唱”的内在逻辑无法自洽,“君臣酬唱”终至风流云散。  相似文献   

9.
明初,路经庙岛群岛的朝鲜著名使臣郑梦周、李崇仁、郑道传、权近、李詹等均创作过呜呼岛诗,对田横与五百士视死如归的事迹进行评点并抒怀。这既说明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是明初紧密的中朝(韩)关系和友好往来的见证,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山东半岛地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明初,江淮分水岭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与朱元璋采取的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是紧密相关的。其中,在发展经济方面巧妙地发挥了民间农神崇拜的作用,利用城隍崇拜加强地方控制,不仅推动了民间城隍信仰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明初农业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明初农业生产的时代背景,城隍崇拜的表现形式,明初城隍崇拜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城隍崇拜与明初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明初的高启,历经明中期的杨慎、吴门词派、王九思到明后期的王世贞、施绍莘、陈继儒、高濂、卓人月等的词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曲化现象。明词的曲化,实是文体演进规律使之然,反映了词由乐而文、历俗而雅发展过程中的反拨,是词学发展中的一种回溯现象。明词的曲化,并非弊病,它正好是构成明词体式上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代寿序文在创作数量上蔚为大观,这一文学现象是当时多元文化整合的产物.探究明代文化不仅可以使我们知晓明代寿序文盛兴的成因,对我们了解寿序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文人结社现象贯穿有明以来近三百年历史,晚明文人结社的数量和规模均为史前所罕见,构成士子人生、文学、政治生活、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就晚明文人社团经费来源进行研究,其中以复社为代表进行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温晓旭 《太原大学学报》2010,11(3):25-29,38
元末明初的松江文学是一种以地域为界而又极具文化个性的文学现象。此地的文人群体是由松江本籍文人和流寓至松江的外籍文人构成,他们在创作上体现出较为一致的特征:诗人感情的率直真实;诗学取向上的崇尚盛唐,内容上多为吟咏山水、写照社会、宴饮唱和。其发展与社会背景有着紧密联系,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而元明之际的松江文学对明代文学亦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晚明文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表现在:沉暮开新的动荡时局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催化剂;丰盈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晚明文学思潮的沃土;庙堂文化一统及复古流弊是晚明文学思潮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宦官擅权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明代的宦官擅权 ,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黑暗的一页。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是封建专制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是封建专制主义腐朽性的表现 ,它加剧了明王朝与广大人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有明一代,商品经济高速发展。文学不再只是统治阶级与传统知识分子训导教化或者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也是流传于市井供人娱乐玩笑的消遣品。文学消费性导致与文学创作相关的因素出现如下变化,即流通途径商业化、作品审美世俗化、消费对象市民化、文人创作功利化。上述变化催生了通俗文学的崛起和明诗的式微。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中后期,建州女真势力渐强,严重威胁到辽东都司东南部地区的稳定。本文根据明代文献资料,梳理定辽右卫迁治凤凰城的原因及其作用,探讨定辽右卫迁治以后辽东边疆结构的变化,从而为明代辽东边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商人形象大量出现在明代诸家的传记中,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商人地位的提高、士商关系的变化、商人自身修为的提高以及很多文人已经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等因素有关。那么通过探讨这一文化现象的成因,对我们探究明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孙秋克教授的《明代云南文学研究》以正统文学(诗文)为主体,以新体例对明代云南文学的崛起、发展和重要文学现象、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和理论概括,梳理了明代滇云文脉,明确了明代云南文学在全国大格局中的基本地位。云南传统文学崛起于明代,一代文学家以地域色彩浓郁、人文底蕴深厚的创作成就,成为我国明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