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在全国150余份中考语文试卷中,全命题作文数目达到67份,占1,3以上的比例。在全命题作文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题目:《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送你一轮明月》(湖北宜昌),《春风吹又生》(湖南长沙)……在历年的中考全命题作文中,我们也曾看到过诸如《陶醉》、《又见枝头吐新芽》、《真挚》这样的题目。这些题目,在给我们广大考生带来诗意享受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正>高三复习回归课本时,我让学生将《唐诗宋词选读》上的诗歌按照题材进行归类,学生提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好归类,不知道归在哪一类诗歌中。我的回答是:这首诗应该归在送别诗。只是学生不信服:判定诗歌的类型,我们可以参考诗歌的题目,送别诗的特点往往题目上有"送"、"别"等字样,如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李白的《送友人》等均在标题上有"送"、  相似文献   

3.
陈晓明 《现代语文》2007,(5):127-127,12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一首经典送别之作,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脍炙人口。但是对于该诗的题目,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是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历来众说纷纭。诸多权威的唐诗选本多作两解。各地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青少年课外读物,大都题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似文献   

4.
题目:读句子,注意每组里两个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1、桂花开了,很远的地方就闻到香味。桂子花开,十里飘香。2、汪伦在桃花潭边送我,情谊真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题目中,我们可看出,编者设计这道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辑录了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也是多年来历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但有些唐诗选本如《唐诗鉴赏辞典》等却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连被称为"唐诗大全"的《全唐诗》,也是两说并存。那么到底是"蜀州"还是"蜀川"呢?据笔者考证,该诗题目应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理由如下:其一,文学创作与作者生活经历、思想情绪休戚相关,作者某一时段的创作风格总是该时段内在精神的  相似文献   

6.
一、在读题解题中开启德育我们常说,言为心声,题为文眼。有些课文的题目就直接点名文章的主要内容,留露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抗日英雄杨靖宇》、《我们爱祖国》、《美丽的小兴安岭》等等,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英雄"、"爱"、"美丽",在读题、解题的时候让学生初步体会美好的情感,潜移默化地领悟做人的道理。又如,《这里危险,让我来》一课,围绕"这里危险,让我来"这  相似文献   

7.
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师: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请读读,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啊。生“:松下问童子……”(老师辅以手势,学生读得很有味道)师: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课件出示这几首诗)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读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生:题目都含“不遇”这两个字。师:有意思…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诗歌鉴赏题在各地高考语文卷中占分比重越来越大,题目要求也越来越高。可考生面对古典诗歌,总感觉手足无措,脑中茫然,究其原因,是根本读不懂诗歌。读不懂,又何谈鉴赏呢?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古典诗歌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句子成分的省略主语省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前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后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们"。谓语省略如:刘禹锡的《至潜水驿》:"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前两句与后两句一对照,  相似文献   

9.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个题目:《献给妈妈的礼物》。我们都感到很奇怪:“六·一”节!通常都是大人们给我们送礼物,可今天,我们要给妈妈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送妈妈一束鲜花;有的说,送妈妈一句祝福;还有的说,要送给妈妈一个好成绩……我想,妈妈做事多,烧饭时总是会弄脏衣服,那就送她一件围裙吧!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寻找教学切入点师:最近我们学过两首诗,一首是《游园不值》,我们背一背!(生背诗)师:背诗和读书不一样。背诗要慢一点,慢了有时间去想象,有了想象,才能看到画面,有了画面,我们才能欣赏到古诗的美。我们再来背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师生同背)师:刚才我们背的两首诗出自《古诗两首》,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看这两首诗,题目很长,谁能读好这两个题目?(学生读诗题,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核舟记》《愚公移山》两篇课文练习题的设计上,人教版、苏教版注重练习题内容的覆盖面和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单一性、封闭性题目居多,题目总量偏少;台湾版没有文言基础知识及背诵的题目,多设计聚焦式、综合式、开放式的题目,题目总数多。设计练习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其价值取向应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引发我们思考:怎样设计练习题的内容、形式、层级和数量,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张青 《现代语文》2002,(10):26-26
1、从题目入手所谓“题为文眼”,也可以说题目是文章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户”,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东西。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两篇课文的题目已经给我们暗示出了一些信息,如:它告诉我们课文主要写什么?文章内容可分几部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研究从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的题目入手,以《鲁迅手稿丛编》中的《藤野先生》原稿和前人对手稿的研究为依托,对由"吾师"到"先生"这一称谓语的修改进行了原因分析.又从原稿修改的角度对两种题目修改可能性进行探究,指出原题目为"吾师藤野"而非"吾师藤野先生".最后分析鲁迅先生在修改题目时的思路以及进而探求鲁迅《藤野先生》这...  相似文献   

14.
奇妙的想象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奇妙的想象”的写作。本次作文要求写一则想象故事,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本上列出的题目吧。文君:老师,有《最好玩的国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手罢工啦》《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假如人类可以冬眠》,每个题目都很有意思。可是这么多题目,我们该选哪个呢?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老王》一文的教学中,讨论老王善良真诚性格的时候,都会分析到老王为杨绛先生做的三件事情,送冰、送默存、送油蛋,并在金钱上不作计较。但我们不妨反向思考一下,为什么老王对杨绛一家那么好?  相似文献   

16.
一、从题目中的词着手抓住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去推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具体做法:新旧联系,触类旁通。如教学《一张珍贵的照片》时联系《骄傲的孔雀》,让学生明白《骄傲的孔雀》课题本身不仅告诉我们是写孔雀的事,而且突出了骄傲两字,  相似文献   

17.
把物拟作人来写,有利于放飞思想,展示睿智,张扬个性.常用的笔法有: 一、自拟题目运用拟人.点击2003年的中考佳作,《枯叶,请接受我的赞歌》(江苏泰州考生)、《一棵老槐树的自白》(辽宁大连考生)、《"鼓励"自传》(江苏淮安考生)、《给非典先生的一封信》(湖北荆州考生)等拟人化题目不时跳入眼帘,使人眼睛一亮.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灵动的思维和活泼的情趣.  相似文献   

18.
题目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篇文章的立意和选材都要根据题目进行。教师巧妙地揭示课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而且能在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究竟怎样揭示课题呢?我认为:一、根据题目的构成方式,分析解题重点,找出思维线索理解题目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要弄清题目的构成方式。题目的构成方式概括起来有四种:(一)用单词作题目。例如《詹天佑》、《赵州桥》;(二)用偏正词组作题目。例如:《沙漠里的船》、《我的战友邱少云》;(三)用联合词组作题目。例如:《东郭先生和狼》、《蛇与庄稼》;(四)用短语作题  相似文献   

19.
驼铃声声入课来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作品。题目文字中间的那两个小圆点多像两颗珍珠,串联起暖暖的冬阳、纯纯的童年和那长长的骆驼队。品味着这种感觉.我们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20.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有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题目是《赋得暮雨送李胄》。何谓“赋得”?《辞源》的解释是:“科举考试,考官以古人诗句,或各种事物为题,使作五言排律诗六韵或八韵,称为试帖,题目用‘赋得’。唐以前如梁元帝有《赋得涉江采芙蓉》诗,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六有《赋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