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理论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理论存在着西化、忽视课程政策的研究、远离课程实施者等问题,笔者认为应构建中国特色的课程理论;重视课程政策的研究;提升课程实施者的课程素质。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学科调整后,一些高师院校教育管理专业被置于新增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之下,旨在理顺专业归口、拓宽专业基础、增强专业适应性。然而,在新的专业冠名下,教育管理的专业特点被模糊了,课程设置也随之迷失。缺乏基本规范并严重泛化的课程令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大大影响了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科的健康发展。重新强调教育管理的专业特点,对教育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构是教育管理专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价值,应由知识体位走向能力本位,即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既是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内对于复合性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是高校音乐教育哲学注重实践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从哲学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能力本位及能力本位教育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在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次,从基础音乐教育领域和高等音乐教育领域内分析了能力本位及其教育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两个音乐理论课程价值重构的基本路径,即对音乐能力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模块化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4.
为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和实质的把握,将语言学中的文脉概念运用于理论学习,以文脉观的视角审视当前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通过对思政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分析,探讨造成课程吸引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文脉观建构的缺失.以提升课程吸引力为出发点,突出理论课程教学的文脉联系,从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教学内容、学生自我强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着手,提出重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课程是教育的心脏"。作为教师职业实践、学生学习活动的课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理论探索的深入,越来越呈现其多样化走势。而作为课程体系中最活跃的部分——校本课程,将以其独特的价值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笔者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发现课程概念重构理论与校本课程开发有着广泛的适切度,借鉴该理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述课程概念重构理论的内涵,引出其与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的关联,深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通过个案实践探索总结,证实校本课程开发借鉴课程概念重构理论的合理性、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派纳论“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派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提出的“概念重构”和“理解课程”教育理论,从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实践、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多个侧面批评了传统教育和现实教育中的弊端,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9.
新形势下高师课程观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亮 《高教论坛》2005,(4):47-48,20
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高师教育课程改革带来许多启示。重新认识高师课程的功能、课程的师范性,加强课程素养的培养,探索课程综合化的途径,是高师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面对机电类专业课程模式滞后于经济技术快速发展需求的这一客观现状,提出了"基础+专业+项目"的课程模式,淡化原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的界限,统一为基础系列课程,并以特色课程、项目课程为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是美国70年代出现的一个课程理论流派,是一批不满于传统课程理论,试图对课程领域进行概念重建的学者们的课程观点的总称。他们主张课程研究的焦点从课程开发转移到力图理解课程现象,在课程研究领域形成超越“科学研究范式”的新的“人文研究范式”,课程不再是被视为预先制定的外在于师生的“学校材料”,而是师生在共同交往的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学事件。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走出理论与实践矛盾的困惑地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大致要经历这样4个阶段:充满激情-产生困惑-深入反思-达成共识。要使课改进行得更加平稳.需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加强校本教研;尽快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系统的课程改革就是学校文化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改革蕴涵全新的学校文化要素。作者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对一所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学校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文化变革的课程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引起学校文化的自觉与重建的努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是优秀文化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15.
课程理念的历史透视与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新世纪课堂理念的更新为基本使命,首先批判地剖析了传统课程理念的变迁过程、特点和历史影响,接着对现代各种课程理念的基本追求作了分析,最后,在结合时代精神、哲学文化的发展趋势、人的现代观念和知识观的基础上,指出从传统的“认识性生存”走向“存在性生存”将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与教师文化重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师文化革新是课程改革的深层次支撑因素。教师文化的内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教师文化的传统特质制约着课程改革。新课程呼唤新的教师文化,教师树立课程意识以及形成合作开放的行为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后福特主义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从福特主义脱胎而来的,它代表着一种崭新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网络课程开发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课程类型的多元化而出现的新型课程开发形式。目前,网络课程开发理念、方法和过程方面已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面临着严重的福特主义危机。因此,需要以后福特主义为指导,对网络课程开发的全过程进行整体重构,依据"塔巴模式"包括目标学生定义、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教学评价活动和课程评价与维护等多个环节,为网络课程开发模式的逐步完善和成熟,提供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结构主义课程出现已五十年,是以结构主义哲学为依据发展起来的,分析它的哲学基础与不同的课程主张,对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新形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在面向对象、体现主体间性,重视学习迁移等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三接轨"、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正确把握"必需、够用"的"度"的原则,重构高职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