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己的观音     
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拜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你是观音吗?”“是。”那人答道。“那你为何还拜自己”“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这是一则有关佛的趣谈,它让人深思,让人回味。道理多么明确和简单,不靠神仙皇帝,没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相似文献   

2.
我即我佛     
有则耳熟能详且与佛有关的趣谈,说的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难题去寺中求拜观音,走进庙中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人在拜,那人与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佛教徒小心地问:“你是观音吗?”"是。”观音答道。“那你为什么拜自己呢?”观音一笑说:“因为我也遇到了难题,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这个故事令人深思,让人回味。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也许因为遇事喜欢求己吧!如此推想,若人人都拥有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精神,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相似文献   

3.
最好的援手     
用“牙齿咬住一根金属条,并将它抵在钢琴上”扣题,这不止是从技巧角度来点“援手”,更重要的是从处世角度彰显“求人不如求己”的主旨。此外, 还用“医生不能”反衬“自己所能”。  相似文献   

4.
读鲁迅的散文诗《影的告别》,总有些怪讶:因为其中有些怪象,真是令人百思不解。“求人不如求己”,这里,我想试着谈点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影的告别”呢?就是:影子向人告别。影子何以向人告别?因为影子不想跟随人了。这可真真是怪诞不经!我为什么要这样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你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上课忘带该带的学习用具;学习中碰到了不会做的题目;上课听不懂,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老师对你有偏心,或是父母对你的关心不够……许许多多的问题,有深层次的,也有很小很琐碎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了,你该怎么办?碰到了困难第一反应是找人帮助还是想依靠自己解决困难?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一番思考。一方面,“自我信任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另一方面,接受他人的帮助和乐意帮助别人也是生活的艺术。是“求人”,还是“求己”呢?大家来看看下面的材料吧,然后思考:你将怎样把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人走到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里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音菩萨既是佛,为什么还拿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佛印说:"拿念珠是为了念自己的佛号。"苏东坡又问:"她自己是观音,为什么要念自己的佛号呀?"佛印回答道:"那是因为求人不如求己呀!"  相似文献   

7.
<正>群山连绵,梵音袅袅,佛祖安然地在莲座上跌伽打坐。木鱼声顿顿,诵经声朗朗。小沙弥见一信徒虔诚跪拜,不由向信徒走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佛真身。佛道:"世人皆知求佛,不知佛亦需求己。"若这世间万事皆可代替,那还要事物本身做什么呢?观音近旁就有侍者,为何还要自提净瓶?佛印曰:"求人不如求己。"此言道尽其中真谛。陶行知曾掷下过铮铮铁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  相似文献   

8.
开心加油站     
跪下来求人妈妈:“小新,男生要有骨气,怎么可以为了借电动玩具就跪下来求人!”小新:“这有什么关系?到时候他就会跪下来求我还他了!  相似文献   

9.
许多教育家总结这样的教学经验:“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把金钥匙给学生”.鉴于此,我多年来摸索了一些“让学生自己走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的方法有下面一些:①抓特点,重点拨;②写作  相似文献   

10.
今天刚收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第2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刘江事件》,颇有些感触。尤其是镇西老师当时的指导老师冯老师的一句话更使我受益匪浅:“向学生认错,只会赢得学生真正的尊敬。”是的,德高者方能为“范”,要想让学生懂得敢于对自己的错误负责,敢于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我们怎么能不从自己、从我们的课堂做起呢?我知道学生从来不会瞧不起那些敢于“认错”的老师的,相反,他们倒是很鄙视那些虚伪的假“圣人”。刚走上讲台时,我连自己讲课过程中的一些错误都羞于在课堂上当众更正。有一次勇敢地更正后,学生竟然很大度地回答:“人总…  相似文献   

11.
禅宗是佛教的一支脉,在教义、教理、修炼论悟及传授方法方面主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禅宗认为要证得佛的境界“求人不如求已”,应当不假外求,深入自己的内心去体悟。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读写》2010,(11):110-110
鲁滨孙跟我说,要是没有"星期五",他的孤岛生活到死也不会结束;刘备告诉我,要是没有三顾茅庐,别说那废物儿子阿斗,就连他自己也登不上皇位。我心想,你们真没能耐!幼儿园的时候,阿姨就告诉我求人不如求己了。后来我又想想,觉得他俩其实都挺厉害的。  相似文献   

13.
在说话或作文时,我们常常用到“自己”这个词。如果问个问题:“自己”究竟是指谁?谁多同学一定会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指“我”喽!其实,答案是错误的。就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吧: 1.他把自己(指“他”)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爷爷的俭朴生活》 2.任凭风吹雨打,我们  相似文献   

14.
张志公先生在谈到教学中的“精讲多练”时,以王之涣的绝句《登鹳鹊楼》为例来说明,他认为这首诗只要点一下“依”、“尽”二字的含义,全诗只需化十分钟讲解,其余时间让学生诵读、品味,达到融会贯通。张志公先生的意思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己自去登“鹳鹊楼”。学生能否登上“鹳鹊楼”?我曾对此诗作过试讲,回答是肯定的。先板书题目,对“鹳”字进行正音,再让学生看注解①对“绝句”的解释,注解②对作者和“鹳鹊楼”的说明。看完注解让一个学生朗读,又全班学生朗读。读后板书“依”、“尽”,让学生组成  相似文献   

15.
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他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其中,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教学有其延续性,教过了不是了结,不能边教边丢,教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的变化,这样可使以后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正如有的教师所说:通过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对于如何课后反思,有人提出要做到“认可,解构,开掘,适度”。认可,就是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自…  相似文献   

16.
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先有一桶水。不错,现在的教师身上都有几桶“水”。但是,我们更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才可以把这杯“水”,甚至把这桶“水”全都送给学生,并让他喝下去,变成自己的水呢?一、循循善诱,为学生倒上一杯水我曾接手一个新班,面对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他们只会跟我说中文。学生Tom跟我打招呼:“老师好。”我会指着自己说:“I‘m M iss Y ang.”并对他说:“H ello,Tom.“下次他就会说:“H ello,M iss Yang.”遇到语文、数学老师,他们也会用英语问好。进入课室时学生会有礼貌地说:“报告!”这时我会走到门口,跟他们一样行队礼,说:“M ay Icom e in,please?”下次,学生也会这样说了。有一次,有个学生说:“M ayI com e in,please?”我突然想起一个chant,就说:“One two threefour,com e in please and shut thedoor.”没想到记忆力不错的学生把它记心里了,下次就用上了。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学生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了。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喝下水在讲到Air这一课时,我做了一个小实...  相似文献   

17.
“无(毋)友不如己者”是解读《论语》时争议较大的一句话,以往多解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或“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这两种理解,都把“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理解为并列关系,破坏了这段话的语义连贯性。对先秦文献与“则”相关句式的考察表明,“主忠信”和“无友不如己者”语义上是相承关系,可译为:“(忠、信是君子品德的基石,)君子坚持忠、信(的原则),就不会和‘忠、信’这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科学课。当讨论“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吗?”等问题时,学生的发言一不小心就被他打断了。实验之后,当他要求学生再讨论时,学生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为什么“我”要讲个不停?李老师的说法是——学生毕竟知识有限,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讨论,没有什么知识作基础,这样的讨论,效果不会很好,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错误,最后还得靠教师来纠正,不如一开始就给他们正确的知识。李老师提出的理由说明了部分教师真实的教学心态。类似的看…  相似文献   

19.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眼睛忽然失明了。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问每一个来看他的学生:“你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同学们把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想法如实地告诉老教授。老教授一边听一边点头,不时地说着“好”、“很好”、“再说一遍”、“你很了解自己了”、“你目标明确,好好实践吧”什么的。谁知,在学生们毕业离校的前一天,老教授的眼睛又“奇迹般地”复明了。他在送别会上对同学们说:“在我双目失明、意志消沉的时候,是同学们的关怀和…  相似文献   

20.
我能说服他     
这是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手势表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当判断到“一个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时,有一小半同学表示“√”)为了弄清原因,我让认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同学站起来,并请其中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加以说明。师:下面请你说明一下,为什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生1:因为我们在求一个容器的容积时,往往用它的长乘宽乘高,而长乘宽乘高得到的正好是它的体积,所以我认为木箱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持“正确”观点的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正当我想告诉他们,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时,许多持“错误”观点的学生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