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下午,家长接孩子回家时,一位小伙子走进我们教室,大声说:“倪伟呢?走。”倪伟拿起书包慢慢走到我跟前,我说:“倪伟,老师说过,老师不认识的人让不让接走小朋友?”倪伟说:“不让。”“你和老师说说他是谁?”“是叔叔。”“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来接你呢?”说到这儿,我发现倪伟眼里含着泪,伤心地对我说:“老师,我不要‘离婚’!”这话让我吃一惊。“什么!怎么啦?”“我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跟爸爸,这是爸爸厂里的叔叔。老师,我不要‘离婚’,‘离婚’就  相似文献   

2.
“我的孩子每天早上6:30起床,中午在学校吃饭也不能午休。晚上回家还要做功课到11:00左右,每次催他睡觉,他都说‘马上就做完了’。孩子学习很辛苦,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孩子自己焦虑,我们大人也干着急,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家长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校儿童中,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曾经很天真的告诉老师:‘我淘气,学习的不好,没有关係;我爸爸小时候比我还淘气呢?他更不好好念书啊!’教师问他:‘谁告诉你的?’他说:‘我祖母’。六年级有一个孩子本来很聪明,成绩是可以毕业的。但期中考试后发现他成绩退步,并且不念书也不做功课了。原因是他的家长告诉他:‘不要紧,你年纪还小,毕不了业就再留级一年吧!’于是他就索兴连功课都不做了。有一个孩子向家长讲特务如何可恶,反革命份子应当枪斃时,家长说:‘小孩子可别乱说,反正谁来了就说谁好,我比你懂的多的多!’孩子们因此便发生了疑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教师这样讲,妈妈又那样说,到底谁说的对呢?’但是另外有一个孩子向家长宣传以后,他爸爸说:‘说的对!去给你妈妈讲讲去!’妈妈便每天向孩子要求:‘来给我讲讲吧!我在家里什么也不知道!’我们的儿童就在这种不同的家庭教育影响下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学习不好了,但有的却学习的更好,更有信心和勇气去力求进步了。  相似文献   

4.
有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对我说:“明天学校要开‘优秀家长’评选会,因为名额只给我班两名,评选前,每个同学都要演讲,介绍自己的家长的情况。”我抚摩着儿子的小脸,微笑着对他说:“根据爸的情况,你敢去竞争吗?”“怎么不敢?”儿子的脸上显出十分自信的稚气。他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家长道德规范》递给我。我看后说:“按上边的标准,我怕不够吧?”“你够!你够!”儿子看来不示弱,很自信,我心里暗暗高兴。自信是竞争的先决条件,没有自信,也就不会有勇气。可是,我又想到,孩子对自己的家长往往有一种盲目的崇拜心理,由此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孩子其实很重视别人对他的评价,所以作为家长的千万不要在别面前数落孩子,而是要多对孩子说‘你能行’,鼓励是自信的开始……”这是五(1)中队家长培训班上辅导员的一段话。为了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走出  相似文献   

6.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找我咨询,还没开口就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我这个孩子白养了,他竟然诅咒我死.” 我关注地引导这位家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她说:“我现在只要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让我闭嘴,并且会狠狠地来一句‘你不说话会死啊’!”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白了她一眼,愤怒地说:“这能怨我吗?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初中以后,孩子就根本不听我的了。”“我跟孩子反反复复强调的东西,他一点儿都不在乎。”“孩子觉得我不够懂他,可这都是为他好呀!”我常常听到来自家长的各类沟通的困惑,家长们十分迫切地希望走进孩子的内心,希望能够让孩子感觉“你们懂我”;而孩子呢,也常常抱怨,我爸妈“最不懂我”。  相似文献   

8.
有个小学生曾悄悄对我说:“我爸和我妈不研究我的‘心理’,我倒在‘研究’他们的‘心理’呢!”接着,他告诉我:什么情况下可以向父母要钱;什么时候可以让父母去买平时不肯买的东西;找什么机会可以拿出不好的成绩单给父母看而不招致指责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同父母交往时得出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鸿门宴》中范增这个人物时,有一同学举手。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我不同意范增‘老谋深算’这个说法。”我问:“为什么?”他回答说:“范增在刘邦自投罗网的情况下,却没有把他除掉,反而让他脱身逃跑,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是‘老谋深算’呢?依我看,说他...  相似文献   

11.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怎么不知道着急呀?一点自觉性都没有,简直是给父母学习呢!”我总是这样回答:“那是因为你比孩子还着急,他的急你都替他着了,他还何必着急?孩子的学习,你是第一‘承包人’,孩子反而成了第二‘承包人’,他怎么会有自觉性呢?”孩子没有主权,是很难学习好的。所谓“有主权”,指的是确实把学习“承包”给孩子,家长只起帮助、支持和指导的作用,不搞过多干涉和指挥。也就是说,达到什么目标,考出什么成绩,时间如何安排,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由孩子自己拿主意,因为这是他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是在这…  相似文献   

12.
事情起源于期中考试前的一次家长会。会开得很成功,可没想到会后王××的妈妈找到我,手里拿着几张卷子,着急地对我说:“张老师,这孩子怎么回事?班级的六项评比成绩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位子里的这几张卷子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我一点也不知道他在学校的情况。”旁边的家长也说:“我们家的孩子回家也从来不说,只要我一问,他就说‘不知道’,或者‘你别管’。”  相似文献   

13.
“我的孩子每天早上6:30起床,中午在学校吃饭也不能午休,晚上回家还要做功课到11:00左右,每次催他睡觉,他都说‘马上就做完了’。孩子学习很辛苦,但是学习成绩老是上不去,孩子自己焦虑,我们大人也干着急,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家长有效地帮助孩子学习呢?”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漫画     
无题 小姗的妈妈说:“老师,您找我有事吗?”老师说:“是的,您孩子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到现在连‘声母’、‘韵母’都不知道。”小姗的妈妈说:“孩子啊,你怎么这么笨呢?妈妈不就是你的‘生母’,我在生你之前,不就是你的‘孕母’吗?”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家长,我常同孩子一起读人生之书。翻开第一页,我说: “‘我’字最难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我’活在世上,才有意义。‘我’还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要自省、自警、自勉、自律。‘我’走在路上,才有信心。”孩子渐有所悟,我义说: “‘你’和‘他’两字也不好学。大多数人把‘你’和‘他’看得不那么重要,事实果该如此吗? 先得把‘我’‘你’‘他’三字连在一起读。从每个人看,‘我’就是‘我’。可‘我’同时也是谈话对方眼中的‘你’。又同时是许多相识不相识者眼中的‘他’。自称‘我’的只有一个。每个‘我’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你’和  相似文献   

16.
<正>劳动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所以,家长一定不能溺爱孩子,要和老师一起,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入手,帮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掌握各种劳动技能。作为一名家长,我经常听到其他家长朋友们抱怨:“我家孩子被他爷爷奶奶惯得不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下去以后可怎么办?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更别说参与家务劳动了。”“是的哦,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以前了,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不做,可这样溺爱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是时候让孩子多参与劳动了,毕竟劳动是美德嘛!”  相似文献   

17.
杨一鸣 《家教指南》2003,(10):11-13
父母权威不再 “儿子瞧不起我们太让我们伤心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李先生对儿子感到很无奈:“我们是一对比较开明的父母,从不无端干涉孩子。我们希望和孩子交朋友,但遗憾的是,他和同学有说有笑间总有意无意地认为我们什么也不懂。你想了解他,和他谈心,他敷衍你,说多了,他干脆回一句:“连上网都不会,你们没有我懂得多,还好意思教育我?”“以前我还能看看孩子的日记,现在孩子间流行‘伊妹儿’、ICQ、OICQ,我们一点儿也不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他曾试着没收孩子的鼠标、电线,可不知怎么,孩子总能变着法儿打开电脑上网,实在不…  相似文献   

18.
开学不久,一位家长特意找到我说“:孩子可喜欢你上课呢,你说的话,对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圣旨’啊!”我不由得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学生对老师更多的是害怕,  相似文献   

19.
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我这孩子一让他做事,他就说‘等一会儿’,一等、二等,他就是不过来。”的确,遇到这样的孩子是让人头疼。我也属于“头疼”家长行列中的一员,如让女儿吃饭,她答道“等一会儿就来”,可她却目不转睛地盯着动画片,直到我把电视机关掉;喊她洗漱,她嘴里应着“等一会儿就来”,人却坐在玩具堆里,千呼万唤不出来。对此,我一度对她声色俱厉,又一度对她百般说理,均不奏效。后来,我终于想出下面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种鲜花     
唐金龙 《师道》2006,(5):42-43
最近,一位激愤的家长把家里刚装了半年的网线给扯了,为此,上初二的儿子正跟她闹别扭,觉得妈妈“既LT(老土),又DC(独裁)”。其实,让这位家长生气的,是儿子总在网上聊天,聊完了,一张嘴就是“烘培鸡”“偶稀饭“”母代”这类让她一头雾水的词,“有时候跟儿子交流都成了难题。”“家里包饺子,他一个不吃,我问他,他说‘偶稀饭KPM,酱紫,偶一会和同学去外面米西’;我让他背英语,他头都不抬:‘惨绿,偶再看一个烘培鸡,千万8147’。”这位家长气愤地说,“我瞪眼儿听不懂,他还吃吃地笑,动不动就对我说‘矮扶了油’(I服了YOU)。正经的东西还没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