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凤芹 《现代语文》2007,(7):106-106
初一学生以《真情》《感动》《伤逝》为题目、以“我爱我家”为话题写作文,结果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的问题:要么空洞无物;要么篇幅不够,平平淡淡;要么俗不可耐,读之味同嚼蜡。学生为什么不能笔端含情,妙笔生花呢?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感情充沛,真挚感人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敦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以下是两位教师各自教学这一句话的片断。  相似文献   

3.
情感的突围     
大多数中学生都不太喜欢写作文,觉得没什么可写,也没有什么写作兴趣,只有在语文教师布置例行作文时,才勉强凑上一篇以塞责。但与此相反的是,学生在写情书的时候,却是得心应手,而且乐此不疲,甚至有的情书(作文)质量相当高,超出了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想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4.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运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小说。现实主义文学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逼真的细节描写。《平凡的世界》中细节刻画随处可见,尤其是众多普通人物眼泪的细腻描写,增强了小说的情感表现力度。人物泪水中显现的真情,彰显的善良,孕育的诗意,使得该部小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激情,呈现出感染、鼓舞、教育读者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丁玲早期的小说创作中,男性形象大多丑陋卑琐,在精神上不能与女性并驾齐驱,但男性在女性的成长道路上又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是女性成长过程的参与者、观照者,给予女性情感的迷醉和性的满足。同时,男性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封建意识,成为女性成长过程中的障碍,最终被女性抛弃和超越。女性为了寻找前进的道路而在男性世界里艰难地突围。  相似文献   

6.
房威 《文教资料》2013,(22):8-9
小说《无情》中,偶然性事件作为作家可以随意运用的一种手法,可以说有无限发挥的领域。在故事发展进程中适当地插入偶然性事件不仅不会妨碍故事的合理进展,反而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大年初一,风又萧萧,雨又飘飘。我在暖烘烘的家中,喝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突然想起了一个背有点驼的女人的身影——村屋的那个孤寡老人。  相似文献   

8.
列宁评价托尔斯泰的小说,说它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俄国农奴制社会的现实生活。恩格斯说,他从巴尔扎克的作品中学到的一些知识比从所有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著作中学到的知识还多。的确,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与审美功能,它们是某一特定时代的缩  相似文献   

9.
孙舒凡  金茶娟 《小学生》2007,(11):20-20
刚拿起妈妈给我买的这本《草房子》,“哇噻,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要几天才看得完呀!”这对于一个刚读完二年级,再加上不是书迷的我来说,的确有点恐怖。妈妈笑着说:“慢慢看,我又不逼你一天看完,你就静下心来好好看。“我撅着小嘴巴,心不甘情不愿地翻开书看起来,渐渐地,我一页一页地看下去,情不自禁地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住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济慈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美丽的诗篇,《无情的妖女》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济慈与范妮的恋情正在快速发展当中。亲近与疏远、真情与假意,痛苦与欢乐,永恒与短暂、至美与虚无等矛盾的情爱体验蕴涵在《无情的妖女》一诗中。  相似文献   

11.
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的小说《夜》,集中反映了丁玲对于女性、婚姻和政治关系问题的思考。《夜》中几个女性的婚姻结局都不圆满,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似乎昭示了革命不但不能解决婚姻家庭情感和性的欲望,甚或会形成压抑这种趋势的规约性因素和力量。《夜》旨在表现延安革命根据地男性革命者在婚姻家庭情感上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烦扰,进而体现丁玲在女性主义和抗日原则、革命叙事与女性叙事之间寻求某种平衡的创作努力。  相似文献   

12.
杨金芝 《学子》2004,(9):20-20
每当夜深人静想家时,总忘不了崔京浩的一首《父亲》。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二十世纪在西方世界自觉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中国作家,蒋彝开创了独具风格的英语游记文体,在他的第一部游记作品《湖区画记》里,交织着一个离散作家在异质文化里的诸多遭遇,以游记文本中的记述为立足点,发现和分析作者初涉异邦时经历的文化隔阂、冲突及其积极进行文化突围与自我建构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由陈凯歌执导的,声称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部魔幻史诗片的《无极》从筹备到完成总共三年时间,投资达3.4亿元人民币,对中国电影来说,这是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影片。但该片在取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陷入巨大争议之中,形成一个“叫座难叫好”的困局,这不能不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本文从谈论《无极》入手,逐步分析“中国式大片”遇到的困境,原因,以及如何在这种境况中突围。  相似文献   

15.
夏季 《初中生》2009,(6):7-10
一袭黑衣、一条围巾、一对大耳环,头顶上盘了一个发髻,衣裙飘飘,脚步轻盈,脸上露出恬静的笑容,沉静中自有一股清新而纯美的气质。她,就是邰丽华——著名舞蹈《千手观音》的领舞者,一个在无声世界里翩翩起舞的“精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他们都是作者心声的表露,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在这些课文中.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奥妙,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徜佯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体验这种情感,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滋润干涸的心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视“叶青感”为目标,应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7.
郑懿 《英语沙龙》2010,(4):46-50
在这个世界上,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居住在岛上!我们甚至有一个专门用来描述“对岛屿的狂热或极度迷恋”的词——爱岛癖。本文列举了世界上最神奇、最奇妙、最特别、最美丽、最迷人、最恐怖的岛屿。无论你有没有爱岛癖,你都会发现下面这些岛屿是何等神奇!欢迎来到岛屿的王国!  相似文献   

18.
教学<荷塘月色>时,我出乎意料地发现学生对<采莲赋>和<西洲曲>很感兴趣.我想只要学生喜欢,不妨把它作为交流的一个兴奋点,通过这两首诗去打开作者尘封的情感,让学生更完整地理解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全篇.于是,我在课堂上增设了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对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学生只有对文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当中。另一方而,情感又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统一,而情感性是其根本特质,语文如果离开了情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丈心雕龙·情采》)古人作诗也提倡“根情、苗言、花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可见,情乃文之根,在整个教学中,情感体验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