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谓理想,简而言之,就是奋斗的目标,就是人们对于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理想并非无缘无故地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对其实现的可能性的反映.理想总是同现实相联系的.它们的关系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现实是理想的客观根据,是理想赖以产生的基础.何谓现实呢?现实就是事物按其内在规律性变化发展的客观过程.这种过程能够提供一种发展趋势的可能性,人们就是依据这种发展趋势的可能性才逐步形成自己的理想.无论是人的社会理想还是道德理想,它们  相似文献   

2.
构建21世纪校长需求型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求”是一种渴望获得而又匮乏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按照目标管理的理论解释,就是人们所追求价值目标(标准)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况之间还存在的差距(距离)所引起的一种期望。依据社会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为这种把消除差距看做是需求本质的培训模式观,由于应用的是“匮乏”“、不足”和“差距”等描述性语言来形容“需求,”这很容易产生诸如“我不够格”“、有差距”等潜在的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3.
在沈从文的艺术追求中 ,有一点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 ,那就是他对于象征手法的创新运用。他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象征手法的同时 ,大胆地吸取、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将“象征”这一概念应用于作品的整体 ,强调读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 ,从作品有限的、瞬间存在的形象中领会永恒的无限的意义 ,各种象征手法在他的部分小说中表现得相当具体和充分。  相似文献   

4.
教师“幻灭”心理是指一部分教师本来对教育充满理想和期望,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由于理念、课程改革、自身素质、工作压力、家庭因素等内外原因导致职业倦怠.缺少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追求.并产生徘徊、应付、抵触和逃避的一种消极心理。这种“幻灭”的消极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沈从文的艺术追求中,有一点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他对于象征手法的创新运用。他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象征手法的同时,大胆地吸取、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将“象征”这一概念应用于作品的整体,强调读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作品有限的、瞬间存在的形象中领会永恒的无限的意义,各种象征手法在他的部分小说中表现得相当具体和充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或理想一定能实现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说:“自信就是自己信自己”,“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这一点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自信,人们才能充满希望地去追求,去奋斗。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庄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生哲学,对其著作中的鱼意象进行考察,分析鱼意象在《庄子》中有象征“民”、“自由”和互化“不死”的意蕴,反映庄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自由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一般地说,中学生都渴望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和尊重。因而后进生的内心常处于压抑状态,自暴自弃,玩世不恭。但是,也有不少后进生不能忍受这种受压抑状态,为了追求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常常在课堂等场合,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超人之处”,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就是后进生的“表现欲”。例如:老师正兴致勃勃地讲课,突然响起一声咳嗽声,安静的课堂气氛风波骤起。这种现象常被认为调皮捣蛋,实际就是这种“表现欲”的具体表现。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灰色心理及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心理,就是通常人们提及的、由精神或心理医生最先提出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心理亚健康。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与社会领域中广泛存在,在学校教育中也一样。“表现亚健康”、“知觉制约”、“注重分数”的学生学习灰色心理有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干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育材德为首”,已是人们的共识。德育的极端重要性自不待言。品德心理,即德育过程所需要和所表现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方法。良好的品德心理内容十分丰富,如待人诚实、对事业热情、富于理想、乐于奉献等等。从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是教育工作者的应尽责任。要完成这个责任,方法很多,用“心”育“心”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论庄子之梦的文化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子之梦承袭并突破了前人梦描摹时的梦魂宗教崇拜之神学性思维模式,将虚构的梦纳入作品,借梦象释理抒情,跨越了哲学常规的逻辑说理方式。他以梦为文所开创的梦象艺术。打通了入梦窥视心灵及社会隐秘的艺术渠道,使梦文学成为映射社会文化的特异窗口,从此正式拉开了中国梦文学艺术发展序幕,在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幻,说到底都是为表现"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爵士时代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懈地追求着心中的梦想,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梦想最终破灭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盖茨比自己,都对他梦幻的破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中的梦境描写共有16处,其中李瓶儿、西门庆的梦境完全符合中医梦理论中对梦的成因的分析和阐述。这绝不是作者创作时的一种不经意的巧合,而是深谙中国传统梦文化的一种显现,对梦入文学的精心布置。其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与文化意蕴之丰富多彩,是任何一部古典小说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小说”通过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想消失、个性消融、精神困惑和荒芜,其主人公在与社会的冲撞中不可避免地陷入精神围城中,这也是隐含于创作意图中的问题意识和重构理想、道德、价值的愿望。  相似文献   

17.
民国"黑幕"派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近代社会生活条件、思想文化潮流,传统与外来文化影响,作家的文学志趣与创作追求,读者层面及商界、出版界炒作诸因素皆发生作用.陆士谔的<政界之黑幕>与其社会小说的宗旨一致,抒发了作者郁郁不平之气与挽救颓丧世风的"救世"之苦心.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中,集中体现了现代性的追求,同时,在文本背后也体现了郁达夫的传统文化情结.本文从现代性所表现出来的几个方面,如主体、颓废等,透视了传统文化对<沉沦>的艺术思想、写作构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30年代美国文坛"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征逐,也完全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但在沉湎于其中的同时,又能冷眼旁观,体味灯火阑珊,用凄婉的笔调抒写了"美国梦"幻灭的悲哀.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爵士时代"的一曲挽歌.菲茨杰拉德同其著作中的人物一样,既是"参与者"又是"局外人".  相似文献   

20.
以《萤窗异草》为例,探讨对"情"和"痴"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人生和本真状态的追求。《萤窗异草》在"情"这方面既肯定和赞美情爱领域内的情,主张"凡人有情";又将情扩大到人的欲求领域,认为"情"是欲望的根源,只有突破情关,才能获得自由状态,主张"圣人无情"。在"痴"的方面有三个层面,一般意义上的傻、智障;出自肺腑的天真和善良;绝无所欲,绝无所求,是纯天然没有经过世俗污染的一块心灵净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