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题解读]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到后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延缓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际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受到挑战,如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非常可贵。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就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调,由此而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政治方针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贯奉行的基本治国之策。“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李悝变法,商鞅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近代科学技术却没能在中国产生。古时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旨在发展小农私有制。西汉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后来又逐渐演化成“农桑为本,工商为末”,手工业被置于末业的位置。重农桑、轻贱工商不仅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政策,而且逐渐地成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奉行数千年而不管,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华夏民族能够接受这种政策主张?这~主张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有什么关系?这是中国经济臾研究被忽视的问题之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与”重农抑商”的关系,从表现上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当我们深入到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特殊本质关系之中,就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以来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有着某件联系的,这个联系就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数千年来,在本质上始终是农业社会经济形态的阶段性转换,而“重农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5.
<正>从战国时期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图强。“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最早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且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中唐至明中叶诗歌中农商观念的转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以来,对于农耕与商贾的关系有两种看法:一是“重农抑商”,一是“农商皆利”。中国古代诗歌在这两种思想影响下有三次较大的变化:中唐时期开始扭转“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诗歌创作领域有“农商皆利”的苗头,但主要倾向则是“贾雄则农伤”;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实现了由“重农抑商”到“农商兼利”的转变,但往往着眼于朝廷与地方的政策层面;明中叶唐寅、徐渭、王世贞等人挣脱了“重农抑商”思想禁锢和“贾雄则农伤”的思维方式,在张扬情欲、自适快乐的新起点上与商贾契合,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商人地位的低下。在唐以前,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是庸俗不堪的.往往是讽刺和抨击的对象。但在唐代小说中商人的形象和人们对“商”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其根源就在于唐中叶以后重商思潮的兴起和商人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重农抑商,简单地说就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重农抑商,在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古代中国是一个在大河流域形成的农业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上自君主、下至百姓,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即使是在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老百姓也仅仅是勉强能得个温饱,若是赶上灾荒、战乱,天灾人祸的年代,老百姓就要“多半年糠菜”度日,甚至是卖儿卖女以求活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重视农业,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人民才会安居乐业,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官督商办在整个洋务运动中为时最长,民用企业创办也多采用这一形式,即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管理。以前论者多认为官督全是害商、病商。我们认为:它是对沉积了2000余年的重农抑商封建经济观的一次冲击、否定,它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官商界限,对商(本文包括工)起了保护作用,它的不足或者说失败可成为我们今天宝贵的资鉴。 一、它是对传统本末观的冲击,起着开启官商之隔的作用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典型农业国,农耕文化渊源流长。封建思想在经济领域就表现为把重农抑商的本末观作为其正统经济思想。这一理论观吸收了先秦儒法思想,到西汉趋于成熟。封建统治者通过舆论的、政治的、经济的手段排挤和打击商人,造成官商间的矛盾、冲突、斗争。他们对一切有利于工商发展的“商业精神”、“功利思想”大加挞伐,资本主义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在古代始终没有形成,甚至历史上出现过的资本主义萌芽也遭扼杀。  相似文献   

11.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有收取稿酬即“润笔”的现象。古代人们支付稿酬的形式大致有实物、银钱、钱物并举等三种形式。这说明中国古代人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但是,在重农抑商、鄙薄人言利的封建社会,这种知识产权意识发育并不充分,因而“润笔”也无制度化规范。  相似文献   

13.
袁国伟 《文教资料》2011,(13):89-90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深入人心,统治者也无不把农业看作是国家稳定的基础,重本抑末的重农思想可以说一直持续到晚清,为历代统治者所遵循。本文就重农思想所导致的中国文明发展的内卷化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西汉初“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仅就这一课题做一探讨,力求对它作出比较科学的结论。汉初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为什么汉代地主阶级重视并大肆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呢?说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有汉一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初期。连年的战乱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前所没有的破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其背后的动因并非如有论者所谓的是出于统治者对商人和商业的偏见或好恶,而是有着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并不意味着对商人和商业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它针对的对象是“私商”,对“官商”,统治者不仅不“抑”,反而予以保护和扶持。为了保证专制王权能够始终有效地控制商业这一国家的经济命脉,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而且富有弹性的商业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孔孟的“重商”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归咎于孔子和孟子是为公正的,拨开历史米雾,可以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开创了“重农抑商”的局面。这个传统之所以源远流长,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封建地主阶段土地私有制。  相似文献   

17.
陶圣建 《新高考》2009,(10):29-30
【知识梳理】 重农抑商又被称为“重本抑末”,就是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限制甚至打击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具体说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它具体表现为封建政府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种种限制,以此促使百姓安于农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存在着排异性特点。中国是以农立国,农业是小农经济,工商业始终处于“末业”地位。中国封建社会,食与货处在矛盾之中,中国历代统治者与文人,都是靠重农抑商来暂时缓解食货矛盾。 班固既重视农耕,又注意工商,班固对食与货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封建制度是农工商行业不平等的根源,班固没能认识到食货矛盾是社会制度问题,当然提不出科学的解决办法,遂也把重农抑商当成灵丹妙药,这是传统的农业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重点、难点,好多同学在理解这一政策时有一些欠缺。为此笔者试从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主要表现、发展历程,中国封建王朝采用该政策的原因及如何评价这一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抛砖引玉,提出问题,就教方家,得释疑惑,以求共鸣。  相似文献   

20.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和政策。人们往往认为,在这一政策的实行中,重农必定抑商,抑商必然重农,秦汉两代更是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典型。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汉初六七十年间,推行的是以重农而不仰商为主的政策,它与人们常说的重农抑商有着极大差别。文章对汉初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