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薛兴 《甘肃教育》2011,(10):83-83
一、在公式的推导中运用一题多解 数学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很多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往往不够重视.其实,推导公式的过程就是获得一种解题的方法或是一种解题技巧的过程.如果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一题多解,就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也便于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相似文献   

2.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注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互动主要形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注重学生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更缺乏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忽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在教学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长此以往,只能培养出听话的、记忆式的、毫无创造性的学生,学生之间缺乏合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的智力和个性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几乎教过这一内容的教师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只记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却不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能套用公式,却无法变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为此,教师们想了各种办法让学生自己探究体积  相似文献   

4.
周晓旭 《教师》2014,(21):80-80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数学的运算在数学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往的数学运算让学生感觉枯燥、烦琐。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定理、定律、公式等,加以布置练习题,使学生记忆式学习。然而时间一长,学生的记忆并非都能记住这些定理、定律及公式。长此以往,学生无法消化这些知识,达不到教学目的。在新课程的提倡下,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知识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教改版的物理从最贴近自然与生活的“声、光、热”讲起.这些知识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学生只需感性认识.因此学习起来并不觉得复杂。教师适时可添加几个有趣的生活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或埘常见性题目进行频繁训练.以增强记忆的实效性.学习成绩总能达到优秀。然而进入“电学”教学时.学生开始接触很多的物理量及其名称、名称的符号、单位及单位的符号.再加上各量之间的公式关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大多数原本成绩还可以的学生开始走“下坡路”。上课提问时出现了“张冠李戴”的情况.解电学计算题时.学生公式不会.或公式虽会但不能将对应已知条件代人公式,因此,在电学教学过程中理清脉络。记忆符号、公式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极为必要,下面是我对电学计算题教学的一点感悟,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对整个成长负责。”做学生的学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换位,使教师与学生在角色的换位中,通过角色互动,实施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研究学生学习方式,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奈曼旗实验小学安淑红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不管教师怎样教或教什么,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学,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又是对教师所教知识进行感知、分析和记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指出:注意是感知的先...  相似文献   

8.
<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错在所难免,而随着学生对社会接触面的不断扩大,在学习中出现的差错也多样化,甚至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大多数教师为学生的差错而烦恼不已。但我们静下心来看看学生的差错,不难发现,学生的差错与我们教师的教有很大关系。(下面文中的差错照片来自学生平时的练习)一、练习形式单一,导致思维窄化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总是担心学生不会,所以就强化对书上公式死记硬背,忽视了习题的变式,致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张乃元 《文教资料》2014,(28):33-34
文章剖析了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死记硬背的原因,一方面与教师的教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指出了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三条措施:一是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二是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三是变接受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高中数学新教材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其中§9.9"多面体欧拉公式的发现"就是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设计,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的发现式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证明所得猜想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欧拉公式"的记忆、证明、应用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是过去感知过和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留下的痕迹。学习数学离不开记忆。掌握知识、积累知识都需要记忆,记忆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手段,记忆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深化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定理、性质等都应让学生记得一清二楚,不能半点马虎。因为概念是解题的基础,性质、定理是解题的依据,法则、公式是解题的法规。学生只有牢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顺利解答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提出记忆的任务,讲清记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记忆的兴趣,以增强学  相似文献   

12.
正1.设计思考高中数学教学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直是重点内容,其中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其通项公式更是这部分的难点.学生为什么会觉得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其通项公式很难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不理解解题方法的形成过程,只是在机械地记忆解题公式.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13.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记忆现状,包括概念、定理、公式等形式的记忆现状,对运算法则的记忆情况,解题方法、技巧的记忆状况,中职生数学学习中记忆方式和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其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常将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而不是有效地教他们进行推理。有的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针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导学法进行探析,通过进行问题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一、高中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学科课程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因其教学理念、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指导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呈现出不同的角色特点 ,分析和研究这些角色特点 ,有助于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转变教学观念 ,更新指导方式 ,优化师生关系 ,乃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学科课程的目标偏重于知识的掌握 ,偏重于陈述性、外显性知识的传授 ,是低认知水平的目标。目标及内容决定了教学活动方式 ,学生的学主要是接受式的、静坐式的 ,教师的教主要停留在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水平上。教师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正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精心的安排课堂教学,将选择设计的问题或者事件比作"锚",在学生中进行有目的性的"抛锚",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是抛锚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注重在课堂中主动对知识的构建,强调学习行为的发生,即教师是否做到了教与导、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不同的情境,以诱导激发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在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中,积极地参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亲身体验知识在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家弗莱雷的《被压迫的教育学》中倡导"对话教学","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在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到尾在相互地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它与学习数理化在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它没有公式、定理可遵循,很大程度上是靠理解记忆才能领会于心。但语文学科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又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要想学生学好语文,首先教师要教好语文。如何才能教好语文,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物理公式的记忆大多以枯燥的文字和字母表述,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记牢,时间一长就忘记了。有的学生说就算记住了公式也不能想起公式对应的定律是什么,一到用时就混淆,影响解题过程。研究发现,学生对于色彩鲜艳、图像生动的学习环境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为了让学生对公式的记忆产生兴趣,可以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学习环境来提高他们  相似文献   

20.
1.设计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直是重点内容,其中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其通项公式更是这部分的难点.学生为什么会觉得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其通项公式很难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不理解解题方法的形成过程,只是在机械地记忆解题公式.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重在探究解题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