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雷电灾害是景德镇市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强雷电导致的雷击事故也是景德镇市最频繁的雷击灾害。雷电有强有弱,其造成的灾害有大有小,但是多年来,由于雷电监测以观测员人工闻雷为标准,很难判断其具体的强度。2006年开始,各地开始安装闪电定位仪,利用高科技的仪器对雷电强度进行定量观测,并逐步取消人工观测。闪电定位资料,不仅可以监测雷电具体落区,同时还可以监测到每次雷电的强度、陡度等信息,雷电的强度值越大,越易造成雷击灾害。本文将通过景德镇市多年雷击事故调查,分析雷击过程中闪电定位资料的特点,以确定景德镇市致灾强雷电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雷击跳闸是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之一,线路跳闸后需要迅速查找故障点,对线路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以确保线路安全运行.雷电定位系统是目前研究雷电活动情况的最先进的手段,通过雷电定位系统可以很好的记录雷电发生的时间,位置以及雷电流的大小,利用雷电定位系统查找雷击故障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查找雷击故障点手段.  相似文献   

3.
雷电定位系统(LLS)是一整套全自动、大面积、高精度、实时雷电定位系统,雷电定位系统解决了困扰贵州电网多年的雷击故障快速准确定位、真假雷害事故鉴别和雷电基础数据自动收集难题。讨论了雷电定位系统在贵州电网运行中的使用情况,提出了该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的移动通讯基站的防雷技术也在逐渐提升。对于一些高度集成的电子器件或者是耐冲击性较差的通讯基站来说,雷电是较大的威胁之一,它会造成过电压雷击,从而使通讯设备受到。所以为了保证移动通讯基站的稳定运行以及客户使用的良好体验,就必须要加强对移动通讯的防雷击保护,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感应雷击的危害位,避免其遭受到雷击。本文从移动通讯基站的雷击灾害以及防雷接地设计展开探讨,分析了危害移动通讯基站的几个主要雷电方式,并给出了优化防雷接地设计的措施,希望对提高移动通讯基站的防雷技术有所帮助,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易燃易爆场所作为本身存在较大危险的场所在雷电防护中同样是重中之重,不止雷击所带来的危害,更重要的因雷击而导致燃烧、爆炸等所带来的二次危害。因此如何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防护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易燃易爆场所可能遭受的雷电灾害形式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如何对易燃易爆场所进行雷电防护。  相似文献   

6.
雷击对110KV变电站造成的灾害最为严重。本文在110KV变电站的雷电灾害形式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安装避雷装置、SPD以及接地防雷等110KV变电站的主要防雷措施,从而确保110KV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1)
高原地区因为地形气候的特殊性,经常会在夏秋两季形成雷雨天气,使这些地方成为输电线路雷击灾害的高发区。本文将以甘孜州为例,通过解读输电线路经常遭遇的雷电灾害类型,以及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提出一些如:架设避雷线、安装避雷器等防雷措施,以此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2)
本文是以《企业防雷系统设计与实现》课题为依据,通过闪电定位仪采集淮安雷击方位次数,根据建筑物区域分布,利用精密仪器和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主要研究实验企业可能受雷击的风险评估,利用监测程序制录入数据,程序采用了Spring Mvc+Mysql+Flink的技术体系搭建,通过Http接口接收设备发出的雷击信号请求,并完成雷击数据的入Mysql库。多维度采集的信息,上报设备ID、发生时间、雷击强度等。数据除了存储到Mysql以外,同时会双写录入到Elasticsearch,实现基于SQL的查询和全文基于内容的搜索。Flink系统运行SQL作业,应用风险算法模型,分析数据流,得到风险级别,通过年度数据的分析,给出防雷站点合理性参数,加强区域性防雷设施维护,确保精细化仪器以及重点区的雷电防护,提高防雷维保的重要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周庆 《科技风》2014,(14):182-182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十分严重,人身伤亡事故巨大。本文对农村雷电灾害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农村地区雷击事故伤亡重大的部分原因,并初步提出了应对农村雷击灾害的措施,建立农村防雷减灾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江建华 《科技风》2011,(6):125-126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才能保证对电能的可靠传输与供应。而在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维护工作中,防雷工作是重中之重。雷电对架空线路具有很大的危害,线路遭受雷击后可能造成跳闸而中断供电。而线路遭受雷击跳闸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通过技术手段来避免线路遭受雷击,减少线路的遭受雷击后跳闸的次数是线路雷电防护的主要议题。本文根据我单位35KV龙梅线路的运行维护经验就雷电对线路的危害和和对雷电的防护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35KV线路的防雷保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雷击,是引发输电故障的主要原因,而雷电定位系统正是为了有效监测雷电活动而设计开发出来的一套计算机系统,能够实时统计并分析雷电活动,评估其对电网造成的危害,进而为电网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处理雷击事故提供有效依据。本文通过介绍其工作原理、系统构成,详细讨论了雷电定位系统在输电运行中的实用意义,并联系实际指出了一些问题,以供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黑龙江电网雷电定位监测系统构架,统计了2013年黑龙江省发生雷暴的数量及参数,通过雷击事件说明雷电监测系统在故障位置时提高的工作效率,利用故障时钟和GPS杆塔定位技术能很快的锁定雷电故障位置和雷电发生时间以及事故杆塔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以万计。为了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雷电灾害的预警,另一方面要通过对雷电可能造成或已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和评估,确定雷电灾害的高风险区域,合理设计雷电防护措施。由于那曲地区海拔较高,天气系统复杂,属于高雷暴区(雷暴日数为83.6d/a),广泛开展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迫在眉睫。笔者对那曲地区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影响因子、存在的问题及建立科学化的评估体系进行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探讨性建议,以统筹指导防雷工作,提高防雷工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李锐 《科技风》2014,(10):19-19
第十二界全国运动会于2013年8月末至9月初在辽宁省举办。十二运期间正值辽宁省汛期,雷电活动频繁、雷电灾害多发。大连市承办赛事的体育场馆多为露天或半封闭场地,抵御雷电灾害能力较差,在雷暴发生期间容易造成人身危险及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大连市雷电气候特征及活动规律、大连市雷电灾害分布于特征,再利用闪电数据计算场馆所在位置地闪密度,对棒球场馆的雷击环境及雷击风险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通过风险评估、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防雷检测,使防雷装置的设计合理、安全可靠。预防并减少雷击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对雷电反击和雷击反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直击雷泄流通道雷电反击的调查和鉴定方法。结果表明鉴定雷电反击造成的危害,应调查和确定下面几个方面的因子:(1)确定电子设备受损的时间、地点、灾情;(2)确定电网工作运行电压状态;(3)确定受损设备与泄流通道的关系;(4)确定雷电对地闪击的时间、地点、雷电流强度;(5)确定雷电泄流通道与受损设备连接导线的间隙、该高度处的瞬时过电压、设备连接线路感应的过电压;(6)确定反击的临界距离。并对雷电反击受损基本情况、受损设备线路过电压、雷电泄流通道及雷电流强度、雷电反击危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鉴定,保证了雷电反击调查和鉴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技术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网络雷电灾害产生的途径和原因,提出了合理的防雷设计和应采取的措施,以避免网络雷击事件的发生,创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飞速提升,但随之产生的电力生产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对高压送电线路而言,雷击跳闸是影响其供电可靠性最直接的因素。但是,由于雷电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与随机性,使得对雷击灾害的防护成为困扰高压送电线路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高压送电线路具体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高压送电线路整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周晶晶 《科技风》2014,(17):263-264
随着现代航空业的不断进步,各种避雷材料和手段的应用,我们不再谈雷色变,但是尽管如此,雷击仍旧是航空业一个永恒的话题。每年的雷雨季,各个航空公司都是严阵以待,小心谨慎处理每起雷击事件。本文向读者简要介绍雷电的产生,以及雷电对空中运行的飞机造成的影响,飞机防雷措施,以及雷击后检查程序。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酒泉1961~2017年气象观测资料对酒泉雷电天气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对酒泉雷击灾害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酒泉雷电灾害3~10月都有出现,主要集中在7、8月份。雷暴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出现在11~20这个时段。根据雷暴特征,提出了酒钢电厂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雷电灾害长期以来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其对人类及财产造成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是人类所面临的破坏等级最高的灾害形式之一。造成雷击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如很多地方的居民缺乏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造成了雷击伤害。另外,受到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防雷技术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也是形成雷电灾害的重要原因。本文针对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进行浅析,并对防雷减灾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谈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