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先秦法家学说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人性自为衍生而出的法治观和历史进化论,是它的最高成就。在当下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可以从法家思想中汲取智慧。要以人性为起点,分析学生的主体行为;依法而治,强化学生守规意识;站在发展的高度,与时俱进地完善规章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最终,养成学生法治思维,推动个人、社会、国家走向至善。  相似文献   

2.
西周以降,周王室式微,诸侯竞起,中国历史进入了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大动荡的时期。在此期间,各思想流派纷纷为治理国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试图予以实施。法家作为这一时期的以一个重要的派别,也有独到的治国策略。在政治形式上,法家提出要加强中央集权,坚持依法治国,主张实行官僚制;在治国方略上,法家坚持尊君、以农为本、贬抑工商的思想。这种思想无疑是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对中国的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法治的科学涵义、基本标志等理论问题,仍然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来探讨法治的基本标志,以期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法治社会的实现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围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论述,强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进行德法兼顾的思想教育,树立学生依法治国的理念,增加学生公民意识与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虹 《现代情报》2002,22(6):156-157
德治与法治的结合,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治理国家的两个重要方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实现十八大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指明了方向,为新时期具体践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规划了路线。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建立都是必须的,在法治建设初期,法治政府是首要的实现法治国家的核心任务,也是法治社会的根本要求。在法治国家的高级阶段,法治社会是首要目标和根本任务。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法治政府最终将被法治社会所取代,一个良好有序的法治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形式。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依法治国建立法治政府”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工作和生活日益法治化的今天,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已成为中国建设法治政府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精髓时刻贯穿我国依法治国,建立法治政府的始终。刚刚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明确强调了依法治国,建立法治政府的的重大决定和战略部署。我们已经正确认识到依法治国与法治政府不仅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而且是现代社会对国家和政府活动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信仰是人心中的绿洲,拥有信仰的人必定胸怀宽广、思维明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拥有法治信仰的社会必定和谐稳定,繁荣昌盛。为了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天下之治赖纪纲",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四中全会也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治国理论的一项新贡献。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法制建设,这是一条正确的路线。但是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道德建设方面一直未能取得积极的进展,以致于各种社会关系受到扭曲,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公共部门中的腐败泛滥问题,虽然有着法制还不完善的原因,但更为主要的是一个道德问题。再如,在对腐败问题的治理方面,我们可以说惩治腐败需要通过法律的手段,但是在预防乃至消除腐败的问题上,就需要强调道德的功能。所以,一旦我们立足于“以德治国”的基点上,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不仅可以在反腐败的问题上开拓出新的局面,而且会使中国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1.
朱金凤 《知识窗》2023,(4):75-77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决定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目前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文章分析郑州经贸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困境,提出通过完善高校现有教学体系、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发挥大学生法治意识自我教育功能等途径,达到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李露雅 《科教文汇》2012,(15):203-204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法律文化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思想的"百家争鸣"。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和法学家,他们的思想和理念至今对我国现代的法制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历史上,以儒、道、法、墨为主的各家学说都在尽可能地影响着我国法律的发展,其中以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更为有力和深远。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法治建设,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需要准确了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青少年法治教育问题,并对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持续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法治社会是服从规则的治理,法治教育则是让规则铭刻在公民心中的教育实践活动.普法教育侧重于知识教育,是工具理性主导的对象化教育,强调法律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理性行为的输出.当代法治教育应该是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价值教育,将受教育者视为主体,致力于教化人心,通过培养法治意识与法治理念,进而影响公民的日常行为.法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则是培养民众主体意识,实现法治价值认同,培育其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实现法治社会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5.
"盲板"这个名词,应用是比较普遍的,也是常用的,我之所以用它来命题是因为它在各个生产装置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盲板"表面看起来不能给企业带来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它给整个生产装置的安稳生产创造一些条件,盲板在生产及施工中是用任何其它物质不能代替的,如果选材不当势必会影响到装置的正常运转及安全,如果处理不当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每一次施工中必须正确使用各种型号的盲板,才能使其发挥作用,因此我本人在此次技师论文的考评中,结合自己多年的生产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生的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接连不断的悲剧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悲剧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研究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对研究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复旦投毒案出发,探究研究生法治意识的提升的必要性,以及法治信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科普法治建设是落实关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两翼理论”,实施大科普战略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系统回顾,探讨了我国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发展脉络、当前状况和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在“两翼理论”的指导下,文章提出了加强科普法治建设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大科普战略与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实施夯实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举措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治国理政方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其中的全面依法治国举足轻重,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搞好法治政府建设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治意识教育是涵养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养料。高校要全面分析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时代需求,理清法治意识教育与大学生党员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目标上的政治性与引领性、内容上的法德兼备性、方法上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等基本准则。通过法治意识教育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多方力量的有效结合,合理构建法治意识教育融入大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新教材的主要特色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立足探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