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利军  李喜胜  李永林 《内江科技》2011,32(10):138+153-138,153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研究区位于其核心部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沉积、断层以及异常压力的研究,认清了成藏机理探讨了沉积、断层的通道以及封闭的双重作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利用密度测井及孔隙度资料对盆地下部的压力场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找出了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以指导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
徐刚 《内江科技》2012,(7):132+179
车西洼陷勘探面积约为1000km~2。根据三次资源评价结果,该区剩余资源量约为2.5亿吨。文章在地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对构造特征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对成藏条件及成藏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确定了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曹海防 《内江科技》2011,32(3):139+149-139,149
从油气成藏模式来看,车排子地区油气分布有一定规律,成藏受多种因素控制,具体的有区域倾斜的地质背景、烃源岩分布、不整合、岩性遮挡、断层等,这些因素对不同层位的油气聚集影响程度有差别。各种控制因素的分布特征是进行油气有利聚集区分布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晓丽 《内江科技》2013,34(4):134-135
临清坳陷德南洼陷油气资源基础较差,成藏条件复杂,本文在消化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成熟探区的成功经验,对德南洼陷进行精细构造解剖,分析沉积储层特征,评价生烃潜力,归纳德南洼陷的成藏主控因素,综合分析该区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邵水利 《内江科技》2010,30(1):106-107
基于现有的地质、地震、测井及部分地球化学资料等基础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对垦东北部斜坡带的上第三系馆陶组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揭示了垦东北部斜坡带油气成藏机理,总结了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的油气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明华 《内江科技》2013,34(3):147-148
埕北凹陷沙河街组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地层和岩性复合油气藏,具有陡坡带和缓坡带成藏体系的油藏类型,其主控因素主要决定于砂体物性,烃源岩分布及热演化程度,地质结构和沉积体系展布,断层相互交切作用及相互关系。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段发育的油气藏主要与圈闭类型的分布密切相关,依照圈闭发育模式建立了不同的油藏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友强 《内江科技》2013,34(3):137-138
本文从成藏条件、典型井解剖等多方面对宗巴音凹陷查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查二段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同时也发育岩性构造及构造岩性油藏。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其次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埕岛东坡东营组油藏的精细解剖,明确了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不同类型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存在差异,岩性油藏受储层和构造双重因素控制,岩性-构造油藏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根据油藏分布与沉积相带的关系,建立了埕岛东坡东营组成藏模式,为进一步的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区域构造背景和沉积规律研究的前提下,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对盐家地区中深层砂砾岩体开展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盐家地区浅层砂砾岩油藏受扇根的侧向封堵、构造形态及烃类粘度差异等因素形成稠油成岩差异封堵构造岩性油藏、稀油背斜构造油气藏及稀油断层遮挡的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张悦 《内江科技》2015,(4):72+86
孤北洼陷沙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和冲积扇沉积。沙三段沉积时期东次洼沉降和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转移,沉积相受到梳状同沉积断裂系的控制;西次洼下降盘发育了扇三角洲相带,和湖底扇相带,由一组同生断层控制;北部形成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控制着湖底扇的分布。缓坡断阶带的下降盘坡折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其展布方向受断阶带断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曹彬恒 《内江科技》2013,(2):153-153
滨县南坡砂砾岩体从凸起至洼陷呈有规律地叠置与展布,形成了一个上接凸起、下临深洼的楔形超覆带,为油气运移的必经之路。不同类型的油气藏沿陡坡有规律的叠置、组合,构成了陡坡的复式油气藏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九区白垩系油气成藏主要受油气源、区域构造格架、储集体及储盖组合、断裂系统等控制。建立了九区内白垩系油气成藏模式,白垩系油气藏形成较晚,具典型次生油气藏的特点。油气主要沿断至下伏古生界油气藏的断裂运移上来。印支-燕山期白垩系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油气聚集,后经喜马拉雅山运动,地层发生构造反转,白垩系油气沿亚格列木组及舒善河组底部的砂体作横向运移,油气藏重新调整,在局部的断块-岩性圈闭中油气再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4.
青南洼陷位于东营凹陷东部,具有多方向物源、多样式沉积及多类型油气藏等特点,主力含油层系为沙四纯上亚段。该区钻遇沙四纯上亚段的探井有15口,通过对实钻井的分析,认为青南洼陷沙四纯上亚段储层空间横向上变化大,单层厚度薄,岩性组合复杂。由于对沉积类型认识不清,导致储层展布情况不明,是制约该区勘探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该区的勘探难点,分析了沉积特征与成藏条件,明确了储层展布特征以及成藏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罗家高精度三维为试验区,以统计规律、区带对比为主要手段,结合钻井情况对泥岩裂缝储层进行识别与预测。研究表明:泥岩裂缝主要分为超压爆发缝和构造-重力缝两种类型;泥岩带中裂缝的分布与岩性成分有直接的关系,富钙质、硅质以及有机质的泥质岩相,最有利于形成裂缝;离断层越近,断距越大,裂缝越发育,裂缝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正>延长股份有限公司直罗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伊陕斜坡中南部。研究表明,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期,研究区处于深湖环境,储层为来自盆地北部、北北东方向物源之前三角洲滑塌浊积扇砂岩体,形成透镜状砂岩体圈闭,形成岩性油气藏。长2油层组沉积时期,由于盆地沉积中心的迁移,研究区处于盆地南部斜坡、西南斜坡的滨浅湖区,长2油层组,  相似文献   

17.
双台子油田为新生界古近系砂岩油气藏。对双台子老油区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油气藏受构造、岩性控制,单断块自成体系,平面上油气连片;充足的油源配合构造圈闭,可以确保相对低部位圈闭成藏。对双台子背斜周边三维地震资料研究.指出由于本区具备充足的油源条件,主构造翼部相对埋藏深的圈闭一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湖底扇、辫状沟道砂体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冉冉 《内江科技》2014,35(11):71-72
本文以红河油田为例,从长81油藏地质特征出发,探讨了油气富集规律,分析了影响产能的控制因素,从而为红河油田井位部署选区及筛选提供依据,为红河油田长81油藏水平井科学开发指明了道路,为红河油田长8产1能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史翠娥 《内江科技》2013,34(4):159-160
孔店组是潍北凹陷的主力油层,利用孔店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布特征,探讨孔店组油藏油气充注期次,结合孔店组油藏特征和成藏条件分析,总结了潍北凹陷孔店组油藏成藏模式:孔店组油藏至少存在两期油气充注历史,主要发育近源自生自储成藏模式、近源下生上储成藏模式、远源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和新生古储成藏模式等四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机理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砂岩透镜体油藏日益受到重视,其成藏机理与模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提出毛管压力差、差异突破压力、烃生成产生的膨胀力、烃浓度差引起的扩散力构成透镜体成藏的主动力;岩石吸附力和粘滞力为成藏阻力,并用等效排烃压力来定量描述;并且认为砂体沉积环境、源岩生排烃强度和砂体储集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着砂体含油性的好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