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可视化主要是针对当前地质工程勘测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而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在地质勘测工作中,所测得的数据量较大,涉及范围较广,整体资料信息很复杂混乱,这会使得地质人员很难直接掌握勘查对象的地质整体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对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国的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在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探讨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质钻孔资料是记录地质结构原始信息的载体,其三维可视化是精细化地质研究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技术手段。在分析、对比国内外钻孔三维可视化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Multipatch模型进行钻孔的三维建模与表达。探讨了钻孔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流程,三维钻孔表达的几何构建、纹理渲染与自动匹配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Arc GIS Engine开发了测试系统,并与当前常用的地质钻孔软件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地质空间在漫长的演化变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结构。传统的构造研究方法大多是通过描述性文字或零散的二维平面图形进行,不够直观形象,无法有效激起研究者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也难以实现进一步的信息挖掘。本文将空间可视化分析技术引入到地质空间研究领域,探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建模及地质体模型优化,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地质空间二三维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复杂地质体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本地质体通过使用vbnet+Direct3D来建模实现.在Directx3D中,使用三种基本图元信息(点,线,和三角形面)来构建复杂的三维地质体模型.本三维地质体生成时,根据采集的离散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算法生成地层表面,然后通过广义三棱柱法,将生成的地层表面通过三棱柱连接生成地质体模型.  相似文献   

5.
地层的三维可视化是获取地下空间信息,真实表达地层结构和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多层DEM和GTP模型表达三维地质体的基础上,利用钻孔数据、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资料构建多层DEM—GTP三维混合模型,并利用Arc GIS平台二次开发工具开发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地层的三维可视化,最后运用实例数据对理论成果进行测试,用于辅助相关地学研究和决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可视化技术和地质信息模拟技术的发展,基本的二维地质图已不能满足地质信息表达的要求,地质信息的表达向着三维可视化迈进。但是由于地下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地质对象的不规则性和属性的各向异性,决定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的复杂性。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表达方式以及三维地质建模的几种常用方法,并探讨了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地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复杂地质情况的情况分析,不仅能够利用高技术的勘察方法,同时在地质体中运用可视化的分析方法,从而帮助地质工作者,实现科学的地质工程工作。在对于地质工程的复杂地质体的研究工作中,实现可视化的分析技术,能够对于地质情况实现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从而达到对于勘察项目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维建模研究伊始是为了解决矿业工程、地球物理以及石油工程等领域的需求而开设,随着近些年来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对其地质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分析的运用也逐渐的越来越广泛,目前,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建模还处于发展和探索的阶段,本文主要简单的探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建模的现状及具体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井资料较少的油田早期评价阶段,仅以井资料为基础的传统地质建模技术难以满足地质研究的精度要求。本次建模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开发动态等多种条件数据,采用井震结合及相控建模的方法建立地质模型,有效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对开发早期油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利用储层地震学、沉积学及地质统计学克里金等方法,以Petrel建模软件为平台,利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黄金带油田主力油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及储层属性模型等。将所建地质模型应用于数值模型并进行历史拟合,拟合结果表明所建地质模型真实的反映了研究区地质情况,为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掘、井网调整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GIS技术基于OGRE平台研究开发了三维建模功能模块。该程序能以地形图和地质图数据提供的有限信息,建立精度较低的地质体三维模型。将该法应用于星岗地区,结果表明,该程序能真实再现空间地质体,较好地解决以沉积地层为主的建模,大大提高了可视化程度,所建模型将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地质工程的复杂地质体中各项地质信息的探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其中包括了对地表地形、地下水位、地层界面以及风化带分布等相关的力学参数和数据等,而利用地质体可视化研究技术来进行勘测能够更好的达到要求的效果,本文主要就这一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崇秋 《中国科技纵横》2010,(11):374-374,391
本文以三维地质勘察管理信息系统为例,分析真实三维数据模型的可视化表达与系统建模方法;并以矿山地质管理信息为例.分析利用GIS技术探讨基于二维和三维空间信息统一进行空间数据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姚富来  乔力 《内江科技》2012,(5):115-116
本文针对范庄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西1断块阜二段三砂组(E1f23)油藏为例,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根据钻井、地震、测井解释及岩心分析等资料,应用相控建模技术,分析和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储层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地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田芳芳  陈恭洋 《内江科技》2009,30(10):96-96,52
以张店油田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6.
沉积微相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地质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油田开发地质研究需要完善的方法技术,以建模方法研究为基础,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根据测井解释成果,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地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应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测井储层参数的分布,形成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所需要的准确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应用与该方法相适应的IRMS软件成功实现了山东胜利油区孤东油田第七开发区西部上第三系馆陶组油藏精确的沉积微相模型,由此微相约束形成的油藏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体直接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应用效果及现场实施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Y油田为例,探讨应用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及标点过程方法进行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的方法,并研究了该区砂体的定量结构模式和概率分布.结果表明:Ng2组砂体的结构模式近似于"千层饼"状;东营组砂体的定量结构模式为"迷宫状".综合多学科资料,可以有效的提取三维相建模所需要的地质统计学参数及概率关系,进而建立符合研究区地质特点的沉积相模型,并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地质空间数据系统主要由空间数据处理、三维实体建模、可视化设计、空间数据分析和专业模型接口5个字模块建成。  相似文献   

19.
孟承旭 《内江科技》2013,34(1):150+16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地质可视化技术的一个热点,建立符合油藏地质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是油藏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及油藏评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三维数据模型是工程地质三维建模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在深入研究基于边界表示数据结构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边界表示数据结构进行扩展,提出了一种基于影像编录的适用于地质体与工程开挖体一体化的RE-HE统一模型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