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雷暴气候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1971—2000年近30a的雷暴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西藏地区多年平均雷暴的地理分布规律、雷暴发生原因及雷暴发生时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属于雷暴多发地区,有三个雷暴发生的高值中心,高原上雷暴日数的分布以中部地区为雷暴多发区,东南部、西北部、南部边缘地区雷暴相对较少。雷暴有显著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它的形成与积雨云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机场雷暴气候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杰  陈霞  高博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60-260,235
本文利用哈尔滨太平机场1996—2005年共十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揭示出哈尔滨太平机场的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哈尔滨机场雷暴具有明显的年、月、日变化特征: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雷暴最多年份出现在2003年,最少年份为1997年;雷暴主要出现在夏季,以7月份出现最多;一天中雷暴出现时间以午后至前半夜居多。雷暴日平均持续时间109分钟,多生于机场的偏西方向,消于偏东方向,多以伴雨弱雷暴为主.产生雷暴的天气形势主要以冷锋、暖锋、冷涡、空中槽形势为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70~2007年隆子站38a雷暴资料,对历年该地区河谷地带的雷暴分布规律及发生时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4.5d,年最多雷暴日数达84d,年最少雷暴日数47d;雷暴集中出现在4~10月,其中68%集中出现在6~8月,94%集中出现在5-9月份;从日变化来看,90%以上的雷暴出现在每日的13~20h,70%的集中出现在13~17h,峰值出现在17h左右,13h之前和20h过后的雷暴10%;雷暴最早出现在3月份,最晚结束在10月份,平均初终间隔日数为170d。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0年林芝逐年雷暴初日、终日、持续期和月雷暴日资料,分析了林芝近50年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林芝属于中雷暴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9d,最多可达44d。夏季雷暴最多,冬季很少有雷暴。雷暴主要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2.8%,以4月居多。雷暴主要出现在15~19时,占总雷暴次数的72.3%,其中16时出现最为频繁。雷暴平均初日为3月16日,平均终日为10月15日,平均持续期为214d,雷暴年频率为13.2%。20世纪80年代雷暴日数偏少,20世纪70年代最多,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正常。近半个世纪林芝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说明该地年雷暴日数的随机性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1~2010年贡嘎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拉萨贡嘎机场雷暴的时间分布特点和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贡嘎机场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9月,日变化呈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最大峰值发生在夜间2时;夏季雷暴日数最多,秋季次之。近30年拉萨贡嘎机场年雷暴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为-5.3d/10a,主要表现在夏、秋两季。雷暴初日以-3.3d/10a的速度提早,终日平均每10年推迟4.2d。在10年际尺度变化上,20世纪80和90年代雷暴日数偏多,初日偏晚,终日结束得较早;21世纪初为少雷暴期,初雷来得早,终雷结束得晚。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71年 ~2008年包头所属7站的气象资料对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以期为包头地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以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更有利于科学地指导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伊春5个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结合其地理气候特点,分析小兴安岭地区雷暴的空间分布特征、月际、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地区雷暴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南部地区雷暴日数明显多于中北部;春、夏、秋季是小兴安岭雷暴发生季节,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76%;雷暴日数的年际差异比较显著,雷暴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廖红 《科技风》2012,(15):189
根据重庆机场近2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重庆机场雷暴气候特征及影响雷暴产生的环流形势,并结合人工观测经验及雷达监测总结出雷暴天气观测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拉萨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旦曲  卫东  拉巴 《西藏科技》2008,(2):62-63
根据1955~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拉萨市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市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4d,初日平均出现在4月14日,终日平均出现在10月6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4~10月,以7~8月最多.东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45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提早趋势,平均每10年提早4.1d.20世纪70~90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提早趋势.  相似文献   

10.
根据昌都站1971~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昌都雷暴的年、季、月、日、初日、终日的气候变化,以及雷暴持续期、持续时间、移动方向、强雷暴日数。结果表明:昌都雷暴集中出现在5~9月,尤以7月份雷暴日数最多;一天之中雷暴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13~20时);每次雷暴持续时间多在30分钟以内;30年昌都雷暴日数、雷暴持续期、强雷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略有推迟,终日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1年~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托克托县雷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托克托县境内雷暴主要发生在6月、7月和8月中午的10时到午后的14时,以及下午的17时到21时,尤其是在傍晚19时,雷暴发生概率最高;雷暴频率总体是从南东、南西向北东呈减少趋势,落雷密集区在南东、中部及正南部。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了1971—2000年30年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日数和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北半球月平均500hPa环流特征指数。分析研究夏季雷暴天气日数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振荡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半球极涡面积与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长周期变化与欧亚纬向环流的变化相吻合,均与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呈反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北半球极涡面积、青藏高原位势高度、欧亚纬向环流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内蒙古东北部林区夏季雷暴天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云辉 《科技风》2013,(14):87-88
通过对得荣历年雷暴典型个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得荣雷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9月,一天中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夜间。同时得荣雷暴还具有初雷早,则终雷晚;初雷晚,则终雷早的气候特征。普查得荣历史资料,得荣雷暴的天气形势主要有高空槽(切变线)型、副热带高压西侧湿区型、冷锋型等三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1981年—2010年雷暴日数据及降水日观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锡林郭勒盟地区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月变化及雷暴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地区各站点30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7.2 d;雷暴日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雷暴日数下降趋势为2.17 d/10a,年平均雷暴日数最多36 d,出现在1992年,最少21 d,出现在2007年;锡林郭勒盟地区雷暴日数呈显著的季节性特征,雷暴多集中在夏季,6月—8月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6.8 d、8.21 d与6.44 d,共占平均年雷暴日的78.8%;雷暴日数和降水日数、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雨中有雷率呈缓慢波动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昌都地区近52年雷暴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昌都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月变化、周期变化等。结果表明:昌都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大,年雷暴日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呈递减趋势。雷暴的季节变化呈抛物线型,即夏季为雷暴高发期,春秋次之,冬季发生的概率小。从小波分析结果看,昌都雷暴日在1981年以前存在2年左右的震荡周期,1984年以后存在5年左右的震荡周期。丁青站的年雷暴日数存在11年震荡周期和4年左右的小周期。  相似文献   

16.
雷暴是一种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强对流天气,在古代即有关于雷暴的相关神话,被神化了的威力足以说明其带来的危害性。随着科技的发现对雷暴天气的观测及预防能力都有了大幅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雷暴带来的危害大大降低。但相对于特殊的领域,比如民用航空领域,受天气的影响较大,雷暴的到来更会影响到飞机的飞行安全。本文就针对济南机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为飞机飞行带来影响进行论述,以找出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1996-2005年期间发生在新津机场雷暴天气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特征分析,归纳出形成新津机场雷暴发生的几种天气形势主要有西南涡、副热带高压、冷锋、青藏高原上空低涡切变四种;把各类不同类型的雷暴进行了归类分析后,发现新津机场的雷暴天气有着普遍性的雷暴天气的特征,有时也呈现出独立的地方性特点,新津机场发生最多的是热力性雷暴;通过对各种雷暴天气预报的判断依据、包括温度场、能量场、稳定度等诊断工具进行地方性检验,总结出目前的各种不稳定度判断指标在新津机场雷暴预报的适用性,筛选出最适合新津机场天气特征的稳定度诊断工具为K指数,且温度场的诊断分析在预报春雷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强对流天气在全国各地十分活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详细研究了我国强降水,雷暴,冰雹等极端天气的气候特征,这些因子对天气预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按青海省地形、地域及气候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雷暴区进行了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以及临近形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雷暴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雷暴日变化表明雷暴多发生在14~16时,月变化则表明雷暴多集中在6~8月;造成雷暴天气的主要临近形势类型有:西北气流冷锋型、副高外围(或内部)西南气流型、低值系统底部分裂小槽型、高压脊前小波动型和副高西伸型,上述临近形势虽各不相同但都呈现出南亚高压的某些特征,使局地强对流活跃易造成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20.
徐小双  王志浩  邓诗涵  周艺  李豪 《科技通报》2021,37(12):101-108
为了更好地探究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气候特征变化的关系.本文以昆明市为例,利用昆明气象站和呈贡气象站1999-2018年的逐时气象数据,从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3个方面定性定量分析了城市热岛与昆明市20年气候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使昆明市热岛效应增强,引起城市郊区温度升高,热岛范围区向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