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西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德治思想不仅受到统治阶级的普遍重视,把它作为维护阶级统治和进行社会教化的政治哲学和理论根源;而且也受到民间社会的普遍拥护,人民群众也把德治思想作为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建立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化”含义初探教化思想萌芽于周代,至战国末始形成理论形态,到汉代,教化作为统治阶级的治民术而全面推开。教化是一种政治、道德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统治术,它的基本要点有:(一)强调各级统治者、管理者本身的道德典范作用。(二)强调统治人民的策略基点在“得...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起思想政治教育,有些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才有的.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没有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其实不然.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而且思想极为丰富。马克思曾经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古今中外的各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使本阶级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朱元璋的教化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在其统治实践中,立足当世,鉴于往昔,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教化思想。在教化途径方面,朱元璋始终以兴办学校为急务,认为学校是风化之原,教化之本。在教化目的方面,他依然坚持划一道德、端正人心、醇化风俗,重视对臣民的教化和管理。在教化条件方面,他认为最需凭借各级官员的参与,要求各级官员以淳美教化为要务。朱元璋通过其教化思想的实践,不仅达到了整顿人心、导民善俗的目的,且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重构统治秩序亦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人人都有教育思想, 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对象。从广义的观点讲,人人是教育者,又都是受教育者,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思想。在阶级社会里,每个阶级为了维护其本阶级的利益,又有其特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在一般情况下,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就是统治的思想,统治阶级的教育思想,必然渗透在统治阶级的各种教育中。这就是马  相似文献   

6.
正名、宽猛相济、道德教化构成了孔子治国之道的基本要素。孔子治道思想中强调秩序,崇尚德政,主张中庸之道。故在稳定社会秩序,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和外部矛盾中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本文试图用现代政治学的原理诠释孔子的治道思想,旨在为当代中国政治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政党与阶级、国家之间的关系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阶级性质。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政党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其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8.
政治上的自由是指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里,这种自由权利,总是同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政治上的统治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实现其阶级统治,维护和巩固本阶级利益,规定、支配以至剥夺被统治阶级的自由权利。就这个意义上说,政治上的自由权利只能为统治阶级所享受。有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自由,就没有被统治阶级不受压迫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统治阶级享受的政治自由就是绝对的。主要因为: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的道德教化是指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具有愚民性质的道德教育。道德教化主要是封建专制话语霸权下的一元道德价值和话语的不可通约所致。话语霸权是整个封建专制社会实施愚民教化的主要手段。统治阶级对话语的控制 ,促使封建话语权圈的形成 ,由此构建了统治阶级和平民大众之间无形的两套话语系统 ,从而随心所欲的“化民成俗” ,并抑制其他道德观念的影响。要消解话语霸权下的道德教化关键在于摧毁封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根本性和基础性的问题。对其研究应该回归到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上,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统治阶级阶级统治、社会进步发展以及人全面发展的工具。明确这一本质,才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目标、内容,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浅析《吕氏春秋》的文治教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为适应中国即将统一的形势而推出的一部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的众人之著。作为其施政纲领,吕不韦提出重儒道、用文治教化来巩固统治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由于秦国法家文化传统及秦始皇在政治斗争中的胜利,这种思想随吕不韦的失败而流产。但其对儒道、对文治教化的倡导、对贵因思想的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解释、阐述和研究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经学,是为适应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连绵不绝,长达二手余年之久。可以说,经学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13.
论文书处理学的创建及其对象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文件的产生是很早的。自从原始公社崩溃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不可调和的敌对的阶级。统治阶级为了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并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有一个调节各种社会敌对势力的统治权力和机构。随着阶级统治的发生,国家也出现了。国家是阶级专政的工具,是一种暴力机关,它是为了制服被剥削者群众而创立的。阶级与国家出现后,就有了产生公务文件的要求。公务文件是与国家同时出现的,它本身就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公务文件是管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就是说它是加强国家机关上下级之间的联系、宣佈与传达政策法令、指导工作、交流经验、报告与商洽国家事务的一种工具。在国家机关的工作活动中,产生与形成了许多公务文件。愈到近代,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复杂化,由于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国家机关中所产生与形成的文件也就愈多。  相似文献   

14.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必将统治阶级的思想,利益全社会化,被统治阶段也有接受统治者思想的深刻基础,从而使一定社会思想大众化,一定的社会思想一旦产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每一时代都要继承前一时代的社会思想以及社会思想的发展趋势,使其趋于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毛传》注释整体比较简约,但在解说兴义或释词时表现出一定的教化思想。突出强调君臣、后妃之德,向往君明臣贤政治理想。注重祭祀婚姻服饰礼仪,兼顾孝悌仁义等美德。这些教化思想集中体现在十五国风中。  相似文献   

16.
"教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论范畴之一.作为一个悠久的范畴,"教化"范畴在价值取向上有双重意义,即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和对个体的伦理道德培养,两者又有着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教化"是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中的重要范畴,"教化"范畴带着功利主义的特征一直通向现代,至今还存活于中国现当代文论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7.
在明代教化主旨之下,山东地方官员作为传播教化思想的主体,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体现在政治行为中,对百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官员对百姓教化的突破口,主要在于官员自身修养及其将国家强制政策转变成百姓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和亲作为历代统治阶级处理国家和民族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始于汉代鼎盛于唐代。其本质就是拉近民族或国家间的关系为统治阶级服务,是阶级统治的一种政治工具。本文以唐代和亲政策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论述了我国历代的和亲是统治阶级为扩大自己的势力、稳固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政治活动。不同的是和亲能增进民族团结、缓解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关系、加强彼此来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调和统治阶级间的政治关系、缓和民族关系、平息敌对和战争,达到阶级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西汉时期,经学被确定为封建文化的正统,而《谷梁传》却长期受到人们的冷遇,直到西汉后期,《谷梁》之学才一度出现大盛的局面,并影响到当时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谷梁传》强调礼乐教化,力主仁德之治,这恰恰适应了西汉后期的以礼治国、重民保民的为政治民的政治需要;《谷梁传》注重宗法情谊,强调尊王思想,这可以用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宗室内部的矛盾,巩固皇权的绝对统治;加之宣帝与鲁人关系密切,善《谷梁》说,及刘向等人娴于辞辩,奠定了《谷梁》学在石渠会议上取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阶级秩序为前提,在本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说教,不能有效地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利,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直到近代,孙中山先生顺应时代潮流,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空前的创造性发展和超越。其民本思想内容全面系统,既坚决反封建专制,又积极倡导民主共和,使民本制度化,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民主化,且社会发展以民众的经济生活为重。这都充分体现了以民众为政治统治的根本这一核心主题,故具有思想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