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晓莉 《文教资料》2012,(33):143-145
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描写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在禁欲主义的压制下,作为神职人员的男主人公拉尔夫始终背负着生命的十字架:在现实之此岸世界和宗教之彼岸世界的交叉地带,他对于宗教与生俱来的热爱和黯然滋生的尘世之爱不断发生着矛盾和冲突,这两种爱伴随了拉尔夫神父的大半生时间。在此期间。他不断经历着艰难的选择和自我的剖析,最后终于在临死前得到了解脱。  相似文献   

2.
《后来的事》是日本近代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中的一部,也是其中期代表作。关于该部小说,国内学者多从日本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人物形象以及爱与金钱等角度来进行分析解读。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来探讨,可看出小说中的自然之爱与伦理禁忌的冲突,以及最终造成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纳撒尼尔·霍桑 (180 4- 186 4)与艾米莉·勃朗特 (1818- 1848)这两位作家都具有浪漫主义气质。他们从文明和自然的角度去理解人 ,这也是浪漫主义的一贯传统。把人视为文明的受害者并向自然寻求安慰的看法同为霍桑与勃朗特所持观点。两部作品都探索了自然之爱与文明之爱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两位作家一致认为 :现实中 ,文明之爱将最终获胜 ,因为社会对个人具有决定作用 ,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的束缚 ;精神上 ,自然之爱独具魅力 ,虽死犹荣 ,生命的意义在于对自由和爱情的无限追求中 ,这也是浪漫主义作家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 ,除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尚有多位人物在宗教音乐上颇有建树。海顿的《创世纪》 ,是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典范之作 ,同样是在这部旷世之作中 ,宗教的因素与世俗的情结相互交融 ,“常”的因素与“变”的因素相互交织 ,且表现出一种颇为独特的对话形式。  相似文献   

5.
论《荆棘鸟》中戴恩之死的宗教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荆棘鸟》中具有惊人天赋兼美貌的戴恩,才26岁就被上帝召回天堂去了。他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了上帝的原谅,也就是《圣经》所说的"上帝的献祭"。他的死,一方面是在赎罪,为他父母所犯的原罪赎罪,为宗教界里一些贪婪的、堕落的神职人员赎罪,为得到众人和上帝之爱而产生负疚感的自己赎罪;另一方面是在拯救堕落的世界,拯救尘世间人类的信仰危机。这正是作者考林·麦卡洛对正统基督教人性观、道德观的一种呼唤和倡导,她力图重建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使人类和上帝达成某种和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虹》中布郎温家族三代人的婚姻之爱。第一代人汤姆与丽蒂雅的婚姻是建立在感知层面的和谐之爱;第二代人威尔和安娜的婚姻是放弃精神的肉欲之爱;第三代人厄秀拉的爱则是挣脱旧关系的新探索——这一开拓是从内外两个角度展开的:对未知世界的不懈追寻是其强大动力;对自我世界的不断开掘是其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8.
凌丽 《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41-142
通过对《荆棘乌》中女性爱情心理的剖析,探讨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爱之哲学的特殊意义,肯定女性对命运抗争的方式和坚守爱情的胸怀,同时反观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约翰·班扬<天路历程>的价值地位经历了沧桑变化,从宗教性到文学性,从贬斥到赞誉,从英国到世界,但唯一不变的是其"心路历程",成为人类心灵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角度来看,安娜的悲剧是俄罗斯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矛盾性的一种显现。安娜挣扎于情感满足和宗教压抑之间,缺乏理性环节的调节,这种心智缺陷显示出俄罗斯文化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1982年出版的长篇书信小说《紫颜色》对男权制下性别的等级对立,男、女性行为中灵魂与肉体所遭遇的尴尬进行了深刻描写,从而呼唤着一种和谐状态——男性、女性平等相处,人人在追求自我独立与尊严的同时带着宽容去关怀别人。这是人性光辉的闪耀,是人文主义价值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以许地山的《缀网劳蛛》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为例,探讨两位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追求与社会现实的邪恶、圣女与“贞女”以及世俗化的人生观照与宗教化的人生归宿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纳博科夫《洛丽塔》与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均塑造了偏执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冲突的悲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体现的是一种“审美之爱”,一种作家对现实的疏离;后者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之爱”,一种女主人公对诗意的迷狂。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发表后在获奖与批评史上的不同命运,从叙事时间入手,借鉴现代民族国家关于个人、家、国关系的理论,发现曾令儿在25年的时间里走出一条由个人之爱向国家之爱、人类之爱升华的宏大之路。与此相对,钟雨用全部情感和灵魂发出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呼唤,从而实现了个人之爱。  相似文献   

15.
《心灵史》体现了哲合忍耶教派宗教信仰对于穷苦人民精神上的巨大支持,表现了哲合忍耶教派人民在追求信仰与自由时所折射出的自尊、强悍、无所畏惧、隐忍、追求心灵宁静等精神品格。但《心灵史》中对宗教意识与宗教情怀的极致推崇,使人性本身与宗教信仰产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16.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家世小说,以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阿里一家三代的故事,时间跨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令人回味无穷。《荆棘鸟》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的主题:爱与命运。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用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忍受着爱和命运的折磨,而他们又不肯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本文试着以主要人物对爱的执着和命运的无奈为重点对《荆棘鸟》这部小说进行初步分析也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广西众多作家对物欲、肉欲和门户观念等支配下的世俗爱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对以生存为由的爱、接受游戏规则的爱和爱的懦弱者也提出了严正质问。与此同时,在理想主义光辉的烛照下,作家们书写了真爱的榜样,抒发了对柔情的赞美,对敢于担当者的高歌,使爱情走出了世俗的泥沼,迈向理想的彼岸,体现了介入生活的顽强的现实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8.
神仙剧兴盛于元代,但明代的神仙剧却有着迥异于元代的创作旨趣。通过对明代主要神仙剧作家生平及作品的分析,认为明代的神仙道化剧只是把宗教故事作为宣扬作者主体意识的载体,在浓郁的宗教色彩背后隐含着作者个人对生死忧患的思考,对人生不幸的解脱,对长生不老和世俗享乐的追求等世俗情结。  相似文献   

19.
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对立是霍桑《红字》中所探讨的主要矛盾。自始至终,霍桑站在自然法则的一边,通过对珠儿、野蔷薇及海丝特胸前红字意义变化的描写,热情地讴歌了人性的解放及人类对幸福自由的追求。同时也暴露出作者自己思想里也充满矛盾,浸透了消极处世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20.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侯杰和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范丽珠两位青年教授的力作《世俗与神圣——中国民众宗教意识》自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修订版以来,受到海内外学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