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记者》2008,(10):5
5月1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连线采访《绵阳晚报》图片部主任杨卫华。杨卫华说,他5月13日早上7点随第一批救援部队进入北川老城区,意外地在瓦砾中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声音,循着这个声音发现了小郎铮。他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把孩子救了起来。这个孩子非常懂事,找到一块木板把他抬出来后,他说谢谢叔叔,举起右手向叔叔敬礼。  相似文献   

2.
紧急增援     
"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5月15日清晨7时,湖南消防总队副总队长黄根怀大校率第二突击队连夜行程400多公里赶赴青川县城,然后分4个救援组赶赴天乐、黄平乡实施救援。5月15日晚,又接到公安部消防局应急救援指挥部命令,紧急增援灾情最为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城。  相似文献   

3.
小记者     
不能让“法轮功”进入校园陈晨 郑铁九小五(3)班  “叔叔救救我”。这声嘶力竭的喊声,震动了无数父母的心。也震醒了很多痴迷“法轮功”的人。 这喊声,说明李洪志不但残害了很多群众,甚至连十几岁的孩子也不放过,“法轮功”邪教这个客人精,竟然把魔掌伸向年仅12岁的小学生刘思影。我在电视上看到,思影那瘦小的身躯被烈火燃烧着,听到思影撕心裂肺的叫着“妈妈,叔叔救救我”。这时我的心都要碎了。小思影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和我们一样,是个正在学知识,长身体的好孩子。她天真活泼,机灵可爱,在班里被同学誉为”开心果”,…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4日至22日,我与成百上千位风尘仆仆赶赴地震灾区的新闻同行一起,在什邡红白镇、在汶川映秀镇、在北川县城……彼此温暖、相互鼓励,搜寻、记录着这片土地上被颠覆的家园与身陷绝境的生命。在这个历史伤痛的节点上,在这个人性的光辉的节点上.我们用笔和相机、用我们的记录、用我们的思考、用我们的情感,参与了抗震救灾的战斗.传播出有利于及时救援、释放焦虑、安慰受灾者、鼓舞人心以及提升国家和民族形象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5.
王钝 《中国新闻周刊》2011,(17):I0006-I0008
五月的北川新城,尔玛小区,黄白色相问的崭新楼房,许多阳台上挂着羌红,让这里喜气十足。告别了居住两年之久的板房,众多北川老县城的居民正在新楼里开始新的生活。经过公开摇号,阳光分房,作为汶川大地震以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这座备受世人关注的四川绵阳市下辖的小县城已人住3万余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赵青 《报林求索》2009,(4):28-28
北川有个望乡台,这里是遥望北川老县城的最佳地点。曾经,那里是北川人俯瞰家乡的绝佳地点,就像重庆南山上的"一棵树";站在望乡台上,整座北川县城尽收眼底,宁静而秀美。如今,望乡台已成为北川人遥祭亲人的地方。台上香烟缭绕,寄托着人们的哀思;望乡台下,泪眼纷飞,述说着对同胞的思念……  相似文献   

7.
一、广播中多档节目联动,创造"爱心奇迹"2014年4月15日,辽宁交通广播热线接到一位听众电话,一个哭泣的女孩子的声音传来,"我想救他,因为他才16岁,希望好心人能帮帮我们,帮我救救弟弟,我一定会报答所有好心人。"原来女孩的弟弟得了白血病,她希望好心人能够救救她的弟弟。2013年9月,这位女孩16岁的弟弟吕学利患了白血病。治疗这个病的最佳方案就是干细胞移植,为救弟  相似文献   

8.
离“5·12”周年祭还差一个月,我与几家主流新闻媒体的记者一起进入北川县城。大劫难后,县城就一直被严密封锁。除了有一次灾民们在一个“可以回去拿点东西”的传言召集下,蚁集于县城出入口,有关方面迫于形势紧急放行,和今年除夕与清明时,政府尊重当地习俗,分别开了一次闸,让灾民祭奠亡灵之外,平时就一直处于“生死两茫茫”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北川的冬天     
一条原本通往繁华城区的道路,如今,通向了人间地狱; 农业局,没了!旅游局,没了!国税局,没了!县委,没了!信用联社,没了!中学、小学、幼儿园、中心医院……都没了! 北川,一个两万多人口羌族自治的县城,1.5万人遇难,4500多人失踪,留下的只是一片废墟、一座死城.  相似文献   

10.
李孟春 《新闻天地》2011,(1):27-28,58
“求求大家,救救我的女儿啊!”2010年7月2日早上9点,湖南省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附近的北街上,突然传来女人哭喊声。一座七层楼高的楼房顶楼边缘坐着一个清瘦女孩。双脚悬在半空。情况危急,围观群众立刻报警。20分钟后,女孩被救下。女人一把将她搂在怀里,痛哭失声。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2008,(10):F0002-F0002
一座没人的城 2008年5月24日,北川县城,完全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生命,这让我惊喜,尽管只是一条小狗。我以为它饿了,忙找来面包靠近喂它,但它闻了一闻.又缩回头去,继续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小江再拿来矿泉水喂它,它也不喝。小狗,此时之所以能在这里出现,中途不知躲过了防疫人员的多少次劫杀。它不但不躲闪我们,反而与我们很亲近。难道是它的第六感能分辨出,面前站着的人没有恶意?  相似文献   

12.
五月热帖     
这是不堪回首的一年,是悲喜交织的一年。作为“地震博物馆”的北川县城,将会永远铭记5·12这天灾大难,会永远抗议大自然的不公!归途中,县城外的旅游纪念品摊铺旁,陪伴在妈妈旁的小女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告诉了我什么是希望。路旁,那一排排临时板房,那一个个重建的工地,那一面面高大的援建标示牌,更有那一片片充溢生机的田野,又都在告诉人们:北川,正在再生!  相似文献   

13.
王亮 《军事记者》2008,(7):16-1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点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我奉命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进入灾区工作以来,我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彭州、安县、都江堰……  相似文献   

14.
自4月22日至5月13日,一场由生活日报、大众网联手发起、多家主流都市报不断加入主办行列的特别行动风行齐鲁大地。作为以帮助北川茶农、振兴北川茶这一支柱产业为目的的“5·12,我要爱——今夏请喝北川茶”活动共为北川茶带来超过1200万元的订单,作为虽位列四川十大名茶之首却一直未能走出四川的北川茶一举名扬山东大地。  相似文献   

15.
1998年8月31日晚10时30分,襄樊火车站的站台上。一群群在亲友陪伴下.等候乘车往武昌方向去的各大学九八级新生,兴高采烈地说笑着、议论着。唯独一个剪着短发、戴着近视眼镜、衣着朴素的女孩,动情地哭出声来。她一遍又一遍地对身边的几位青年男子说:“唐叔叔,杜叔叔.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姑娘,就是《中国青年报n995年6月5日、《中国记者》杂志1995年第11期报道过的湖北保康县过渡湾镇刺滩沟村贫困学生张玉琴。她所称呼的唐叔叔、杜叔叔,一个是《襄樊日报》青年记者唐中平,一个是襄樊市小白象电器商行个体业主杜诗…  相似文献   

16.
“北川老乡,我们来了”5月13日,我随驻滇某集团军首批赴四川北川抗震救灾的部队来到灾区时,救灾部队打出的这一标语,让我双眼一热。  相似文献   

17.
5月12目14时28分,这是每一个还活着的北川人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时刻。一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尘土弥漫,巨声隆隆。那一刻,亲人没了,家园没了,档案馆没了,一座美丽的羌寨县城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1998年8月31日晚10时30分许,襄樊火车站的站台上,一群群往武昌方向去的各大学九八级新生在亲友的陪伴下,好一番欢歌笑语。唯独其中一个剪着学生头、戴着近视镜、衣着朴素的女孩,动情地哭出声来,一遍又一遍地对身边的几位青年男子说:“唐叔叔,杜叔叔,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这位小姑娘,就是中国青年报1995年6月5日、《中国记者》杂志1995年第11期报道过的湖北保康县过渡湾镇刺滩沟贫困学生张玉琴,她所说的唐叔叔、杜叔叔,一个是襄樊日报青年记者唐中平,一个是襄樊市小白象电器商行个体业主杜诗武。 三年前,一句“你什么时候有困难,就什么时候来找我”的豪言,使唐中平和张玉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5月11日上午,在贫困山区县保康采访  相似文献   

19.
方言抵心     
有个女作家.在人到中年时找到了真爱.本来是天大的好事。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在和前夫协议离婚时.女儿怎么也不肯跟她。究其原因,她原先和她的一家人生活在小县城.而“真爱”在大城市.她曾对女儿说过:见了叔叔,不许再讲家乡话,难听死了。本来女儿普通话讲得很棒.但就这么一句.女儿便死活不肯跟妈妈.因为妈妈剥夺了她讲方言的权利,刺伤了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20.
“医生,快救救我父亲!”随着喊声,一位颜面青紫,呼吸、心跳停止的人被背进了急诊室。当即心电图显示一条直线(心脏停搏)。此时,再高明的医生也回天无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